江俊,宋民憲
·藥事管理·
補償性和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賠償范圍比較
江俊,宋民憲
在藥品侵權領域,補償性和懲罰性賠償是目前兩種較常見的賠償制度。通過研究二者賠償范圍的區別,最后得出的結論為補償性賠償制度的賠償范圍是:a、受害人為訴訟所支出的費用;b、人身損害引發的財產損失。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賠償范圍是:a、受害人為訴訟所支出的費用;b、人身損害引發的財產損失;c、人身權損害;d、(一定情況下的)精神損害;e、受害人的期待利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賠償范圍遠遠大于補償性賠償制度,并能夠使被侵權人受到的損失得到更充分的彌補,區分清楚補償性和懲罰性賠償制度的賠償范圍,對構建一個健全的藥品侵權賠償體系是非常有利的。
補償性賠償;懲罰性賠償;賠償范圍
《侵權責任法》第47條首次在中國的產品責任體系中明文規定“懲罰性賠償”,使懲罰性賠償制度正式成為中國藥品侵權的賠償制度之一。在藥品侵權領域,我國現行的賠償制度主要是補償性賠償制度,但這種制度往往會產生對侵權人懲罰力度不夠、對被侵權人的彌補不夠的兩個基本問題,這兩個問題在較嚴重的藥品侵權事件中尤為凸顯。我國的立法者及眾多的專家學者為了解決該問題,化解其中的矛盾,積極探索新的賠償方法與制度,懲罰性賠償制度便應運而生。將兩種賠償制度的賠償范圍進行比較研究,能為解決懲罰性賠償制度遇到的問題比如賠償數額認定方面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1.1 所謂補償性賠償,是指當損害產生時以彌補受害人損失為損害補償的基本原則,強調賠償以受害人的實際損失為限[1]。補償性賠償為藥品侵權責任中的常態,適用于無過錯責任,原告證明藥品存在缺陷、有損害結果、缺陷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1.2 所謂懲罰性賠償 ,也稱示范性的賠償或報復性的賠償, 是指由法庭判定的超出原告實際損害數額的賠償,用以懲戒被告實施的特別嚴重的不法行為以及抑制今后類似行為的發生[2]。它適用于過錯責任,原告仍然需要證明被告存在故意、藥品存在缺陷、有損害結果、缺陷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009年l2月26日通過的《侵權責任法》第47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該條文的規定對于完善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侵權責任法第47條的規定亦存在以下幾處不足:
2.1 懲罰性賠償金只適用于因產品缺陷致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健康的情形,對于財產損失不適用懲罰性賠償金的規定是不合理的。因為即使在產品責任領域,故意侵害他人財產權也不是沒有適用懲罰性賠償的可能。從懲罰性賠償金設立的目的及其內容出發,要讓惡意施加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人為此付出高額代價,不敢輕易再犯從而達到威懾與預防的目的,至于受害人受損的是人身權益還是財產權益都不應影響該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3]。
2.2 在懲罰性賠償的構成要件中,將侵權人的主觀心態限定于“明知”缺乏法律術語內涵的準確性。所謂明知,即明明知道,是否僅指故意,是否包括重大過失?故意中是否區分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明知是指對損害結果的明知嗎?還是可能造成一般性損害明知,但是對致人死亡、嚴重損害不是明知?或者是輕信可以避免還是放任這種結果的可能性?這些更細的問題都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將其只解釋為故意,顯然不利于約束經營者。因為,現實中大多數產品責任的案件經營者的心態可以通過直接故意表現,亦可以通過間接故意表現,還可能通過重大過失表現。如果只將“明知”僅理解為主觀故意,那類似這類案件就可能被排除于適用懲罰性賠償責任的范圍之外。這顯然不利于此類產品責任案件中受害人權益的保障。另外,從務實的角度講,生產者、銷售者的行為如何證明為“明知”,作為弱勢一方的受害人來說,又如何通過舉證證明生產者、銷售者對產品存在缺陷事先的“明知”,這是受害人權利維護的一個障礙。因此,在懲罰性賠償金適用的主觀要件上,應對“明知”作廣義解釋,既包括故意,亦包括重大過失,而在舉證責任分配上,建議由生產者、銷售者對是否明知產品存在缺陷進行舉證。
3.1 補償性賠償的主要功能是補償受害人的損失,并兼具懲罰違法行為和一定的遏制功能。
3.2 懲罰性賠償的主要功能也是補償受害人的損失,以及懲罰違法行為和遏制功能,但懲罰性賠償的補償更充分,懲罰和遏制功能程度更強。
3.3 作為一項賠償制度 ,補償受害者的損失顯然應是其第一要義。補償性與懲罰性賠償制度均具有補償功能。但二者補償的范圍大小有所不同。補償性賠償遵循的原則是“損失多少 ,補償多少”,其補償的范圍以實際受損為限。而懲罰性賠償通過超出可見的實際損失來賠償以實現對受害者有形與無形損失的完全補償,并要求行為人為所作的違法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可見懲罰性賠償比補償性賠償具有更充分的補償功能。
相對于補償性賠償制度而言, 懲罰性賠償制度具有的優勢表現在:
4.1 能夠使受害人的損失得到全面的彌補,使受害者的權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有利于實現法律的公平與正義。
4.2 使侵權人需要對其違法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從經濟上起到懲戒作用。
4.3 較高的賠償數額,能夠間接增加違法行為的成本,當違法行為的成本高于合法行為的成本時,趨利避害,從某種程度上能夠遏制不法行為的繼續發生和擴大。
懲罰性賠償的賠償數額高,既能充分補償受害人,又能懲戒和遏制不法行為。那么懲罰性賠償的賠償范圍除了受被告主觀惡意程度以及客觀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所影響,具體是由哪些方面構成的呢?懲罰性賠償的賠償范圍比補償性賠償制度具體廣在哪些方面呢?
5.1 涉及的賠償項目
對于補償性賠償和懲罰性賠償,因加害人的致害行為而給受害者造成的損失通常包括三部分:a、財產損失;b、非財產損失(即人身傷害與精神損害);c、受害人為訴訟而支出的費用;d、受害人喪失的利益[4]。
5.2 關于財產損失
這里所說的財產損失主要是指產品本身的損害,即因為產品的缺陷致使產品本身毀損或喪失使用功能。具體到藥品侵權領域,是被侵權人購買的藥品費用等。將財產損害列入懲罰性賠償的賠償范圍是比較合理的。因為從懲罰性賠償金設立的目的及其內容出發, 就是要讓惡意施加侵害他人權益的行為人負擔遠遠高于其不法行為所致損害或其因該不法行為所獲利益的高額賠償金, 從而達到威懾、預防和警示的作用,無關受害人受損的是人身權益還是財產權益。況且,如果一般產品質量所造成的損失采用補償性賠償制度, 那么這種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 銷售的惡意侵權行為也使用補償性賠償, 則不利于對受害人的保護, 也達不到對惡意侵權人的懲戒。值得提的一個要點是,懲罰性賠償是在一般性賠償之外額外的,但藥品一般侵權責任賠償范圍和數額沒有明確的規定,其可以參考的法條很少,除了《食品安全法》的10倍、《消費者權益法》的3倍,沒有其他的法條作參照。《食品安全法》中已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雖然食品、一般商品是價格的倍數,《侵權責任法》沒有提及藥品的賠償數額,但從47條構成的要件造成死亡或者嚴重損害中可以肯定懲罰性賠償范圍僅是藥品的價格倍數是不合理的。
5.3 關于人身損害
人身損害是指民事主體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受到不法侵害,造成致傷、致殘、致死以及其他損害的后果,要求侵權人以財產賠償等方法進行救濟和保護的侵權法律制度[5]。這里主要是指由于藥品本身的缺陷導致患者的身體出現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其他損害,如肉體傷害、新的疾病、肢體殘缺、死亡等等。
受害人可以就人身損害而引發的財產損失獲得等量的賠償,如肉體傷害和新的疾病需要及時醫治,受害者需要及時的補償費予以負擔接下來的各項治療費用;若是肢體殘缺,康復治療以及假肢的安裝、替換、維護等都需要很大一筆費用,以及后期的持續治療及復診等等,以及若是死亡所造成的喪葬費用等等。但人身權本身不具有財產性,無法用金錢衡量其價值大小,因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并不能完全用金錢來衡量,即便可以,數額也難以確定。比如傷口愈合后所遺留的外觀上的缺陷、身體內在生理機能的下降以及造成死亡等等,因此人身權等量賠償很難實現。
總之,對于人身損害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填平受害者的損失,即由人身損害造成的財產損失。這些損失必須及時的予以解決,使患者得到應有的補償才是解決人身傷害首先需要考慮的,由人身損害造成的財產損失應適用補償性賠償原則。其次才是考慮如何對人身權進行補償,例如毀容、致殘、致死等等,這些情況在適用補償性賠償的基礎上可以適當使用懲罰性賠償以達到對受害者充分的權益保護以及對致害者嚴厲的懲戒作用。所以人身傷害原則上適用補償性賠償制度,用于計算確定的損失額,比如治療費、更換假肢費用、喪葬費等等。但對于人身權損害的賠償可以適用懲罰性賠償,以便于充分保護受害者的權益,比如造成殘疾、死亡等等。
5.4 關于精神損害
精神損害賠償是以金錢賠償方式救濟受害人精神損害的一種侵權責任方式。關于精神損害是適用補償性賠償還是懲罰性賠償的意見不一。
有的學者認為懲罰性賠償與精神損害賠償完全不同, 精神損害賠償主要強調對受害人精神痛苦的撫慰與補償,而不是懲罰加害人,故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時對加害人的主觀過錯并沒有要求。不管是故意還是過失,只要確實因為加害人的行為造成了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就應當賠償,這說明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功能仍是對損失的填補,而懲罰性賠償的適用則要求加害人主觀上具有惡意,對其實施懲罰性賠償,就是要遏制其將來再做類似行為,同時對社會上的其他人亦起到示范警戒作用,故這些學者們認為精神損害賠償屬于補償性賠償范圍[6]。有的學者認為精神損害賠償也是一種懲罰性賠償。“從一定程度看,精神損害賠償是法律在受害人所受實際損失之外要求侵權人‘ 額外 ’ 負擔的賠償 , 具有一定的懲罰性”[7]。
王利明教授認為:懲罰性賠償主要是制裁過錯的行為,而精神損害賠償則在于彌補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8]。此外, 懲罰性賠償的適用并不以受害人實際遭受精神損害為前提, 即是否負懲罰性賠償責任不以是否發生精神損害為前提。但有時,懲罰性賠償是可以替代精神損害賠償的[9]。如果一種缺陷藥品給受害者造成了精神損害,不管致害人主觀是否是惡意,都應該賠償精神損害。如果侵權人主觀上是惡意,適當的進行懲罰性賠償加以懲戒無可厚非,此時的精神損害賠償是帶有一定的懲罰性的。若侵權人主觀上不是惡意的,但致害行為給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精神損害便只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即可。可見主觀是否具有惡性是區分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和懲罰性賠償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若主觀上具有惡性的侵權事件,懲罰性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有交叉和重疊的地方的,故可以進行替換。
精神損害一般數額難以計算,我國尚未在侵權行為的賠償范圍中對數額進行明確的規定,精神損害的賠償通常也不夠充分和規范[10]。懲罰性賠償在客觀上能為受害人提供更加充分的補償 ,從而實現社會正義。強調懲罰性賠償可以和精神損害賠償替換的原因就是為了更加有力的保護受害者的權益。當主觀惡性非常大的侵權事件發生,并造成了較大的精神損害,那么在精神損害賠償不足以完全彌補受害者的損失時懲罰性賠償便能夠起到其充分補償及懲罰、遏制作用。
5.5 關于受害人為訴訟而支出的費用
如果受害者提起訴訟, 還將面臨一些可預期的額外的經濟損失如訴訟費、 律師費和交通費等等損失。這些損失明確而具體,如果被侵權人能夠提供確切證據和清單,侵權人就應該進行完全的補償。關于受害人為訴訟而支出的費用應適用補償性賠償制度,以被侵權人受到的損失為限進行賠償。
5.6 關于受害人的期待利益
受害人權利被侵犯后,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其正常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以及受害人在維護自己權益的過程即提起訴訟過程中所付出的時間、精力等。受害人這些喪失的利益應該由誰來負責呢?如何負責呢?例如缺陷藥品使患者的手部受傷不能復原,而患者在從事的工作中效率下降,對受害者的工作造成的難以恢復的影響。故對于受害人喪失的利益應當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而不是補償性賠償制度。如果只是簡單的補償性賠償,受害者的權益其實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因為受害者喪失的利益是不能用完全用金錢衡量的。而適用懲罰性賠償, 不僅可以補償受害人的直接損失, 而且可以補償上述某些無形的、 間接的損失, 從而使受害人遭受的損失獲得完全的全面補償。
總結前面的闡述,得出一個關于補償性賠償和懲罰性賠償制度賠償范圍比較的大致結果(見下表)。

補償性賠償范圍 a.受害人為訴訟支出的費用 b.人身損害引發的財產損失懲罰性賠償范圍 a.受害人為訴訟支出的費用 b.人身損害引發的財產損失 c.人身權損害 d.精神損害(一定情況) e.受害人的期待利益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懲罰性賠償的賠償范圍確實要遠遠大于補償性賠償范圍。在藥品侵權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是大勢所趨,其充分的補償功能能夠讓被侵權者損失的彌補得以交完全的實現,彰顯法律的公平正義,同時也能對侵權者起到一定的懲戒和遏制作用。
當然我們并不指望懲罰性賠償能解決所有關于藥品侵權賠償的問題, 也不是要用懲罰性賠償來替代補償性賠償, 只是希望在補償性賠償制度之外發展一種新的賠償制度, 有助于遏制一些惡性侵權事件的發生,并使原本不幸的受害者最大限度地得到補償和安慰。補償性賠償制度和懲罰性賠償制度都是維護受害者權益的重要工具。希望對二者賠償范圍的研究能夠為藥品侵權賠償領域提供一定的線索,能夠有利于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保障被侵權者的權益,并構建一個公平正義的藥品侵權賠償體系。
[1] 許丹丹,卲蓉.對藥品侵權事件懲罰性賠償數額確定的探討[J].上海醫藥,2011,32(6):281.
[2] 許丹丹,卲蓉.論藥品侵權中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合理性[J].中國藥業,2011,20(6):7;
[3] 李春生.《侵權責任法》第47條懲罰性賠償范圍的界定[J].法制與社會,2011,10(中):63.
[4] 劉東亮.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價值及其在我國的完善[J].前沿,2007,7:155.
[5] 曾佳蓉.論懲罰性賠償應納入人身損害賠償制度[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9(3):59.
[6] 李敏.論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的適用與完善[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2(5):75.
[7] 楊汝華.論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我國的適用[J].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9(1):91.
[8] 王利明.懲罰性賠償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0,4:119.
[9] 羅靈.論我國懲罰性賠償的適用[J].西安社會科學,2010,28 (3):24.
[10] 許丹丹,邵蓉.試論藥品侵權事件懲罰性賠償責任的成立[J].衛生經濟研究,2011,5:20.
(責任編輯:陳思敏)
The compensation range comparison of compensatory and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JIANG Jun, SONG Min-xian// (Pharmacy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China)
In the feld of medicine infringement, compensatory and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are the two common damages system of tort compens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mpensation range of two compensations, a conclusion has been reached that the compensation range of compensatory damages system is as following: a. the litigation cost paid by the victim; b. the property damage caused by personal injury. The compensation range of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is as following: a. the litigation cost paid by the victim; b. the property damage caused by personal injury; c. personal right damage; d. (some case) spirit damage; e. the victim′s expectation interests. The compensation range of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is much wider than the compensatory damages system. The puni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can fully make up for the victim damages. It is benefcent to construct a sound drug medicine infringement system for distinguishing the compensation range of compensatory and punitive damages system.
The compensatory damages system;the punitive damages system;the range of compensation
R 288
A
1674-926X(2014)02-013-04
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江俊,女,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藥事法規研究Tel:18628387800 Email: jiangjun2298@163.com
宋民憲,教授,主要從事藥品與法規研究Email: songminxian@yahoo.com.cn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