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基強 史麗雅 陸萍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指的是在新生兒圍生期間的窒息和缺氧導致的腦組織完全或部分性的缺氧缺血性損傷。據研究統計,發達國家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發病率0.02%~0.04%,在我國的發病率吧高達3%~10%,因為該病癥而導致的新生兒行為、智力障礙的發生率1.3%~15.3%,對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和發育造成較大的威脅[1]。超聲診斷是一種無創檢查方式,能夠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做出有效的臨床檢查和診斷。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6月期間,廣東東莞康華醫院收治的40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臨床資料,探究中、晚孕超聲檢查相關指標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早期篩查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1年5月-2013年6月期間,廣東東莞康華醫院收治的40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所有患兒的Apgar評分均<5分,均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查診斷為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男孩 24例,女孩 16例,胎齡(39.20±1.32)周,出生體重(3.15±0.54)kg。選取同期在接受檢查的114例新生兒作為對照組,所有新生兒在檢查中均未見先天性心臟病、圍生期缺氧病史,Apgar評分均為10分,其中男孩64例,女孩50例,胎齡(40.01±1.41)周,出生體重(3.23±0.33)kg。兩組患者在性別、胎齡、出生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產科超聲檢查胎兒后,將超聲診斷儀的凸陣探頭調節至3.5 MHz,經容積取樣2 min后常規檢查。常規檢查技術選擇標準的雙頂徑測量平面,并逐步移動探頭至顱底,在顱腦的前顱窩、中顱窩之間尋找成對的蝶骨大翼,并采用CDFI觀察患者的顱內具體血流信號,并行大腦中動脈脈沖多普勒取樣,直到能夠獲得≤5個清晰完整的血流頻譜,采用儀器或游標取樣,并測量患者大腦中動脈及臍動脈的Vd(舒張末期流速)、Vs(收縮期峰值流速)、Vm(平均流速)、PI(搏動指數)、S/D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RI(阻力指數)等。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協方差結果對照分析見表1;MPI、UPU、UPI/MPI、MPI聯合UPI的診斷結果分析見表2。

表1 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協方差結果對照分析(n,%)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在其圍生期由于多種因素所導致的腦損傷病癥,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新生兒致殘和致死原因[2]。脈沖多普勒超聲檢測胎兒大腦中動脈及臍動脈血流對預測胎兒宮內缺氧、IUGR是一種簡單無創而可行的方法,能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診斷、及時防治[3]。加強其中晚孕期的超聲相關指標檢查有助于進行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體征具有重要的意義。

表2 MPI、UPU、UPI/MPI、MPI聯合UPI的診斷結果分析
研究顯示,采用超聲檢測胎兒大腦中動脈及臍動脈的Vs、Vd、Vm、PI、RI、S/D六項指標可以診斷患者的胎兒窘迫情況,但是從理論上看,Vd、Vs、Vm這三項指標會跟隨超聲探測的角度以及血流方向不同而產生相應的改變,所以不具備可靠性和重復性[4]。PI、RI、S/D不存在角度依賴,但是RI和S/D具有一定的心率依賴性,PI能夠反映出患者整個心動周期的血流動力狀況,同時可有效的檢測出血管的下游阻力,所以臨床推薦采用PI進行多普勒分析[5]。但是國內的相關文獻中關于腎動脈、臍動脈、大腦中動脈PI正常值的范圍較大,相關文獻中的正常值為(1.18±0.22)~(1.83±0.32)[6-7],究其原因,導致PI值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孕周的差異較大,會影響MCAPI值的變化,本研究中在不同的孕周之間PI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PI值的變化與操作者的熟練程度相關、一起類型和技術規范有關;與患者的病例人數也具有一定的聯系[8]。
胎兒不同的血管情況對缺氧的反應情況不同,對胎兒窘迫的反應也具有差異性,所以其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情況對胎兒缺氧的預測能力不同。故采用多普勒超聲聯合評估的方式來預測新生兒宮內缺氧和HIE十分關鍵。本組研究系UmAPI聯合MCAPI能夠有效的提高新生兒HIE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采用MCAPI(>2 s)、MCAPI(<2 s)與UmAPI(>2 s)相結合進行新生兒HIE的預測,其敏感度分別為45%和50%,特異性分別為91.2%和100%,總符合率為79.2%、87%。
綜合分析產前胎兒各項多普勒指標與圍產兒預后的關系,對預測新生兒HIE具有臨床價值。胎兒宮內缺氧的多普勒超聲結果評估必須結合臨床、胎兒監護、超聲生物物理評分等, 才能更好預測新生兒HIE。不同胎兒的血管對其宮內缺氧的反應不一致,血流動力學改變的預測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在臨床診斷中應采用聯合評估的方式進行。
[1]毛月燕,沈麗萍,高繼康.多普勒超聲監測腦血流變化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早期診斷的價值[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2):148.
[2]呂國榮,王振華,蘇瑞娟,等.多普勒超聲檢測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血流頻譜預測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15(14):106-107.
[3]潘彥.多普勒超聲監測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早期診斷價值[J].當代醫學,2012,18(12):75.
[4]陳文娟,何靜波,張號絨,等.彩色多普勒、二維超聲及頭顱CT對新生兒窒息后早期腦損傷聲像圖表現的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18(7):109-110.
[5]李紅艷,董鳳群,郭瑞軍,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早期腦損傷的彩超聲像圖表現[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2,13(4):198-199.
[6]潘曉冬,冉德森,劉志剛,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與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應用對頸內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2,20(17):120-121.
[7]蔣犁,黃莉,吳明赴,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時腦血流動力學變化[J].臨床兒科雜志,2011,11(22):195-196.
[8]朱翠平.窒息新生兒腦血流變化與多普勒超聲監測[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50(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