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良 韓紅英 陳良華
腦膜炎是兒科中最常見的重危急癥,是引起小兒死亡常見疾病,腦膜炎感染可引起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繼而發展成為嚴重性休克,甚至可引發患兒出現多種器官功能綜合征(MODS),是引起兒科病重的重要原因[1-2]。早期診斷、識別該疾病將有助于改善患兒腦膜炎癥狀,降低患兒死亡率[3-4]。近年研究表明[5],腦損傷后神經生物標志物如NSE、S 100 B、MSP水平能有效反應腦損傷的程度。為此本文將對小兒腦膜炎患者治療前后NSE、S 100 B、MSP水平變化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兒腦膜炎病情患兒36例為研究對象,男性18例,女性18例,患兒年齡為1個月~12歲,平均年齡為(5.3±2.4)歲,根據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制定的小兒腦膜炎診斷標準對患兒病程進行診斷,患兒經實驗室指標檢查:白細胞(WBC)為(12.0~29.0)×109/L,中性分類0.53%~0.73%,C反應蛋白(CRP)>8 mg/L。同時選取同期進行身體檢查的健康兒童3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兒年齡為0.4~12歲,平均年齡為(7.5±3.2)歲,排除慢性腎病或慢性肝病者,營養不良,染色體或遺傳疾病異常者。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據患者細菌培養以及藥敏試驗反應給予抗生素治療,2次/d,同時給予腸內營養為主、腸外營養為輔的營養支持;根據患者血液生化檢測以及血氣分析的結果調整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紊亂,并加用的烏司他丁(0.8 mg/次,2次/d)靜脈滴注治療。治療前后靜脈抽取兩組受試者的血液,將其分別收集于兩支試管中,并離心處理,去除沉淀物,并保留血清,采用日立生化分析儀(型號:7600,廠家:日本日立集團)測定NSE、S 100 B、MSP含量,試劑盒由北京利德曼生物化學技術公司提供。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均值的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血清NSE、S 100 B、MSP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兒入院第1天 NSE、S 100 B、MSP水平高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NSE、S 100 B、MS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清NSE、S 100 B、MSP水平比較(,ng/dL)

表1 兩組患兒血清NSE、S 100 B、MSP水平比較(,ng/dL)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bP>0.05
項目 觀察組(n=36) 對照組(n=3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NSE 204.9±40.8 147.8±22.9ab 114.2±20.2 114.2±20.4 S 100 B 324.3±41.9 147.4±38.5ab 145.5±31.2 145.5±31.8 MSP 177.8±46.8 48.4±22.8ab 48.5±19.6 48.5±19.2
2.2 三種標記物靈敏性對比分析 與單純NSE、S 100 B、MS檢測相比,聯合三者的檢測的靈敏性、特異性、準確性較高,與單純檢測方法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診斷方法的靈敏性及準確性分析(%)
腦膜炎患兒由于處在急性感染期,因此患兒出現缺血、缺氧、嚴重內環境紊亂等應激狀態,從而導致患兒體內產生大量的炎癥介質,氧自由基、細胞因子以及炎癥介質等,這些物質可引起患兒肝細胞損傷、凋亡,甚至壞死[6]。S100B蛋白屬于酸性結合蛋白,其功能主要與施萬細胞及星形膠質細胞的形成有密切關系,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較高的特異性[7]。NSE及MSP均屬于腦脊液中的特異性物質,通過對三者進行聯合檢測可評價患兒腦損傷程度,并能降低患者神經系統后遺癥及死亡率[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入院第1天 NSE、S100B、MSP水平高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NSE、S100B、MSP水平顯與對照組相比無統計學意義,從而提示腦膜炎兒童血清中NSE、S100B、MSP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從而使得血清中NSE、S 100B、MSP水平顯著下降。與單純NSE、S100B、MS檢測相比,聯合三者的檢測的靈敏性、特異性、準確性較高,與單純檢測方法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三種物質在腦膜炎中聯合檢測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靈敏性及特異性,可作為腦膜炎患兒預后的評價指標。
[1]李樹軍.病毒性腦炎患兒腦脊液和血清中S-100 B蛋白的變化[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6,4(5):147-149.
[2]朱國民.腦脊液S-100b蛋白與IL-6檢測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5(2):632-633.
[3]嚴世輝,盛小宗.顱內感染患兒腦脊液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變化與臨床意義[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16(5):379-380.
[4]劉冬青,劉俊英,王俊萍.S-100b蛋白檢測對小兒化膿性腦膜炎與病毒性腦炎的鑒別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07,11(2):426-427.
[5]鄭曉豐,黃經緯.腦脊液3項檢測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3):2860-2861.
[6]梁景云,伍松姣,徐文麗,等.病毒性腦膜炎患兒血清及腦脊液 PCT、VEGF、S 100 B蛋白、NSE、MMP及CGRP變化的研究[J].廣西醫學,2013(6):748-750.
[7]陳龍法.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基質金屬蛋白酶-9、腺苷脫氨酶及腫瘤壞死因子-α在結核性腦膜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33):12-15.
[8]喻長法,樓麗霞.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患兒腦脊液中NSE與β2-MG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542-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