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糖尿病患者是由于體內蛋白質、血糖以及電解質等代謝系統出現了紊亂,若得不到合理的控制,很容易引發并發癥,嚴重威脅人們身體的健康,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和預后尤為重要[1]。社區人性化護理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緩解患者壓力及病痛,減輕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診治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分成兩組,每組63例,男女比例為76∶50;患者年齡為39~73歲,平均年齡為(50±3.41)歲;患者病程為1~12年,平均病程為(6±1.32)年。對照組患者年齡為39~71歲,平均年齡為(50±2.65)歲,平均病程為(6±2.34)年,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年齡為40~73歲,平均年齡為(49±2.91)歲,平均病程為(6±1.94)年,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社區人性化的護理模式。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對其進行護理,保持患者身體清潔、合理控制患者飲食以及對患者足部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加強人性化的護理模式,為社區糖尿病患者建立檔案及聯系卡,并由專人負責,每月對患者進行隨訪,記錄患者病情,及時給予患者護理指導[2]。
社區人性化護理主要從飲食、心理、藥物、運動、健康教育以及糖尿病并發癥等方面對其進行護理,其具體護理如下[3]。
1.2.1 飲食護理 社區人性化護理中對糖尿病的飲食進行護理時,要合理控制患者的飲食,從而減輕患者胰島素細胞負荷,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要循序漸進,根據患者來制定飲食的計劃以及調配的方法,并且少食多餐,合理搭配主副食、粗細糧,減少外出宴會或飲食的次數,控制食鹽量的攝入,多食維生素多且低糖類的食物,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糖尿病患者禁忌飲酒,進食糖類食物。
1.2.2 心理護理 護理過程中向患者講解與糖尿病相關的知識,讓患者能夠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嚴重的程度、治療的方法以及護理后的效果等,并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的疏導,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讓患者能夠正確地面對疾病,強化患者的依從性,擺正患者的心態,安心接受治療。
1.2.3 藥物護理 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正確地服用、注射藥物,并耐心向患者講解堅持早期、適量、規律、全程以及聯合治療的重要性。督促患者按照醫生的囑咐合理的用藥,并叮囑糖尿病患者按時進食,勿要延后或者提前,護理人員要認真檢查患者注射的部位是否正確、合理。
1.2.4 運動護理 社區人性化護理中要讓糖尿病患者了解適當的運動對治療疾病的好處,使其能夠配合護理人員積極參加鍛煉。運動護理中應該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再逐漸加大運動量,直到患者產生微汗、稍感乏力、感覺身心愉快為止。且運動要在餐后進行,并且每日堅持做運動,但運動的時間不要太長。
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擬定一個運動的方案,并監督患者認真執行,定期為患者做血糖測試,檢驗運動的合理性,及時糾正不合理的運動方式。并為患者準備好糖塊以及寫好患者姓名、家屬聯系方式、疾病、急救的藥品和社區醫生聯系方式的急救卡放入患者的口袋,以免患者低血糖昏迷時能夠得到及時的救助。
1.2.5 健康教育 社區人性化護理中,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對于低危糖尿病患者要提早發現,做到提前預防。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及其家屬經常溝通,并耐心講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向家屬講解護理糖尿病患者的知識,使糖尿病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幫助患者緩解病情。
1.2.6 糖尿病并發癥護理 糖尿病患者并發癥最為常見的是糖尿病病足,因此要指導患者保持足部的干潔,勤剪指甲,洗腳時應用低于40℃的溫水,并指導患者對足部進行保暖。定期檢查足部有無病變,患者要選寬松且是棉質的鞋襪,且患者不宜過度勞動,站立或行走過久。若患者腳部會出現皮膚問題,要及時就醫。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處理,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中,兩組平均年齡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平均病程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 ()

表1 兩組的一般資料 ()
組別 例數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研究組 63 49±2.91 6±1.94對照組 63 50±2.65 6±2.34
2.2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比較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糖控制比較中,研究組血糖控制良好有44例(69.84%),明顯高于對照組31例(49.21%),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糖控制不良的有6例(9.52%),明顯低于對照組13例(20.6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的比較[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老齡化程度的加重,我國糖尿病患病的人數明顯增加,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的分泌出現缺陷或者是胰島素作用受到阻礙而引發高血糖的代謝性疾病,是最為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波及眼、心血管、腎等器官以及神經系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多器官的病變[4]。
對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區人性化護理能夠提高治療療效,現今我國城鄉的居民大都是以社區為居住模式,因此社區衛生服務最大的優勢特點是能夠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持續的追蹤、檢測與管理[5]。慢性病患者家庭由于經濟、人力等方面資源的不足,無法滿足患者護理的要求,而社區人性化護理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家庭的壓力,提升了醫療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社區人性化護理糖尿病患者的方式主要是社區護理人員針對社區內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屬講解糖尿病相關疾病的知識,并對患者進行飲食、心理、藥物、運動以及糖尿病并發癥等方面的護理,并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的宣講,讓患者和家屬能夠增強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使其掌握糖尿病藥物使用以及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糖尿病的治療過程漫長且效果并不顯著,容易加深患者的心理負擔,使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停止治療或者治療被動,從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社區人性化護理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與患者溝通,體貼、關心患者,讓患者能夠正確面對疾病,克服心理障礙,重新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好地控制糖尿病以及并發癥的發生。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區人性化護理與對照組常規護理比較,社區人性化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起重要作用。研究組血糖控制良好44例(69.84%),明顯高于對照組血糖控制良好的31例(49.21%);研究組血糖控制不良有6例(9.52%),明顯低于對照組13例(20.63%)。
綜上所述,采用社區人性化護理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能夠提高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效果,及時地排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與保健的意識和能力,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效果顯著。
[1]耿燕,劉馨懿.人性化護理模式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3):66-67.
[2]廖海花.社區人性化護理對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1):204-205.
[3]劉云萍.社區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2,13(11):10-11.
[4]原二慧.糖尿病患者人性化護理干預探討[J].醫藥前沿,2012,23(35):52-53.
[5]何惠玲.社區人性化護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