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明
移動式數字化X線攝影(DR)成像設備工作流程簡便,3s快速成像,圖像質量高,X射線輻射劑量低,因此移動DR也被用于臨床對急、危、重癥患者的床旁攝影[1]。在臨床上,新生兒胸部疾病是最是比較常見和多發的,同時由于新生兒的生理原因,患兒的病情發展非常迅速,產生的并發癥非常嚴重[2]。然而對患兒采用移動式數字化X線攝影,能夠將新生兒肺部的紋理和解剖結構以及相關病理清晰地顯示出來,對新生兒病變的程度和位置以及范圍等進行準確的診斷。在臨床上,其是一種診斷新生兒胸部疾病的有效手段,也是非常先進的檢查方法。為了分析移動式數字化X線攝影(DR)在新生兒床旁胸部X線片中應用的效果,我院對收治的新生兒胸部攝影患者采用移動式數字化X線攝影,現將其有關情況作以下詳細分析。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的500例新生兒患者均為本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患兒都進行了胸部檢查。患兒年齡為3 h~28 d,平均為(11.5±2.0)d;其中男296例,女204例;隨機將這些患兒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50例;兩組患兒的年齡和性別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70,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進行DR檢查的設備為島津移動式X線機與銳柯無線平板探測器DRX-1構建的移動DR攝影系統;對患兒進行DR拍攝之前,將患兒的資料輸入,給患兒擺好體位,同時將攝影的條件設定好;然后進行曝光。
對照組:患兒采用計算機X線攝影(CR)進行攝影,給患者擺好體位之后進行曝光。
兩組患兒都采用仰臥前后位投照,攝影距離為80~100cm,中心線對胸骨前上1/3處。兩種攝影(DR與CR)所得的圖像都通過醫院網絡傳到PACS系統,圖像均由1位高年資診斷醫師和1位高年資技師共同在2兆高分辨率顯示器上觀看,并評定等級。
1.3 分級標準 甲級片:患兒的體位要標準,同時圖像要非常清晰,對比度要好,沒有出現失真或失真度比較小,有一定的合適密度和層次感,能夠進行明確診斷。廢片:患兒的體位不標準,圖像的質量非常差,不能進行診斷。顯示情況分為:不顯示、顯示不清、顯示清晰。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條件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3],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甲片有240片,占96.0%;廢片為0;對照組:甲片有129片,占51.6%;廢片有60片,占24.0%;新生兒胸片的曝光劑量:對照組平均為3.5 mas,試驗組平均為1.8 mas。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拍攝的情況[n(%)]
在臨床上,對新生兒肺部疾病的檢查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一般都會選擇價格比較低的X線攝影,避免出現過度醫療消費的情況[4]。在以前,由于平片系統的寬容度非常小,再加上新生兒在拍攝時不配合,導致攝片的重復率非常高,進而使得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增加,同時也增加新生兒的輻射量。所以,為提高新生兒胸片檢查的幾率和圖像質量,在臨床上需要采用新的技術[5]。
DR技術主要是傳統的放射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相結合[6]。其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很容易被掌握,DR系統與CR系統都是X線影像信息轉換為數字圖像,都有動態范圍大和強大的后處理功能,對曝光的寬容度大,成像后可對圖像進行反轉、放大、測量、旋轉、濾波、銳化,窗寬、窗位調節,能量減影,圖像組織均衡等功能的處理。并根據需要進行圖像后處理。且DR的清晰度、對比度、分辨率都比CR高,更能清楚地顯示細微結構[7]。其影像對比度分辨率非常高,影像質量也非常好,并且其還能夠進行儲存盒傳輸以及調用和查閱,能夠實時地成像,效率非常高。具有診斷信息量大和輻射劑量小的優點[8]。DR具有以下特點:DR圖像動態范圍廣、DR圖像密度分辨率高、DR后處理功能強大、DR成像速度快、DR可使醫院放射科取消原來的圖像管理方式、省去儲片庫。
隨著計算機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手工操作等人為因素減少,同時還加快了工作流程,對臨床醫生和影像科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減少了患者的候診時間,為患者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患者的滿意度增加,還能夠增加醫院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醫院的信息化技術也在不斷提高,醫學圖像信息的應用也逐漸增多,對未來臨床診斷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提高了診斷效率。移動DR攝影系統能使床旁攝片的質量大幅度提高(DR攝影圖像甲級片率高于CR攝影,廢片為0),輻射劑量大幅降低,圖像可以即時通過院內網絡端口(或無線WiFi)傳輸到PACS系統,使臨床診斷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大大提高等優點。
總之,對新生兒進行胸部DR攝影,可有效地提高攝影圖像的質量,增強診斷效果,同時其的輻射劑量比較少,對新生兒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對新生兒胸部攝影采用DR,其圖像能夠有效地將患兒的肺部細微結構和心影大小、形態、縱隔大血管、軟組織是否出現腫脹、骨組織是否破壞進行清晰地顯示。圖片的質量要明顯比CR攝影質量好,對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趙文前,岳莉,任勇剛,等.移動DR和CR床旁胸部攝影臨床應用對比研[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09,17(6):466-467.
[2]何憲國,吳慧釗,韓春慶.移動式數字化X線攝影在床旁攝影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1,33(7):990-991.
[3]梁子賢,王哲,李宏偉,等.數字化X線攝影中的照射野控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5):248-249.
[4]應琴,鄭玲,張軍.移動式床邊DR在重癥患者攝影中的應用價值[J].醫學影像雜志,2012,22(2):252-256.
[5]任勇,胡鴻,陳世孝,羅賢斌.直接數字化X線胸部攝影質量探討[J].西部醫學,2010,22(7):1302-1303.
[6]陳建新,付麗媛,黃藝生,邱麗芳.移動CR與移動DR在床旁胸部攝影中的應用比較[J].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2010,14(5):394-397.
[7]王力.數字X線攝影(DR)的臨床應用[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7):173-174.
[8]鄧彤,程曉光.急診放射科DR的影像質量控制[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0,26(6):185-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