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蓉
在高危妊娠時,常常會伴有胎盤功能的降低,發生胎盤血管堵塞、痙攣、水腫,造成宮腔狹窄,使胎兒-胎盤循環阻力增大,臍動脈血流量減小,阻力增大,血流S/D值增高。臍動脈的阻力增大,導致胎兒處在低血低氧的狀態,在分娩時隨子宮收縮而加劇,短暫的缺血缺氧會使得胎兒的缺氧程度進一步增重,因此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也就會隨之增加。S/D越大,胎兒的危險就越大,發生胎死宮內的危險就越大。有文獻報道的不明原因死胎、死產以及新生兒死亡和較高的S/D值有密切的關系。而且臍血流的異常時間越久,圍產兒的預后情況就越差,新生兒發生窒息的概率就越高。近年,通過多普勒技術對產前臍血流進行監測是目前在篩選胎兒宮內缺氧情況中的一個重要項目,以了解血流的阻抗情況,同時進行胎心監護可以判斷可能在臨產后發生的胎兒窘迫情況,以減少新生兒窒息、宮內缺氧,從而改善胎兒的預后[1]。本研究選取2009-2012年來湖南省祁陽縣婦幼保健院的120例孕晚期單胎孕婦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2012年來湖南省祁陽縣婦幼保健院的120例孕晚期單胎孕婦,分成S/D≥3組和S/D<3組,S/D≥3組60例,年齡22~31歲,平均年齡(26±3.5)歲,平均孕周為(37±3.5)周。S/D<3組60例,年齡21~31歲,平均年齡(25±4)歲,平均孕周為(37±3)周。S/D≥3 組的 60 例中,NST評分≤7分為無反應型,共25例,NST評分>7分則為反應型,共35例。所有孕婦均在入院時進行胎兒胎心監護和臍動脈血流檢測,記錄產婦分娩過程和羊水污染、新生兒Apgar評分情況。以上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S/D值的測定:孕婦采取半臥位,通過血流儀對臍動脈血流進行連續探測,測出S/D值(胎兒臍動脈的收縮壓和舒張壓之比)。S/D≥3異常,S/D<3則為正常;胎心監護NST:孕婦采取半臥位,進行20~40 min的胎心監護。NST評分≤7分為無反應型,NST評分>7分則為反應型。針對S/D≥3產婦要加強其NST的監測;圍產兒的預后不良情況判斷:羊水糞染分為Ⅱ~Ⅲ度,在新生兒出生只是進行Apgar評分,若出現Apgar≤7分,低體重兒,羊水量<300 mL,胎兒死亡其中的一項則可判斷圍產兒預后情況不良[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S/D≥3組與S/D<3組的圍產兒預后不良的發生率高,S/D<3組的羊水過少例數、Apgar≤7的例數、羊水II-III度糞染例數均少于S/D≥3組,P<0.05,兩組低體重兒例數無差異。具體見表1。

表1 S/D≥3與S/D<3兩組的圍產兒結局的比較[n(%)]
2.2 兩組產婦NST的比較 S/D≥3組中的NST無反應型比NST反應型的圍產兒預后不良的發生率高,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S/D≥3組的NST與圍產兒結局之間的比較[n(%)]
近年,使用多普勒對胎兒臍動脈血流波形進行檢測可用于臨床上監測胎兒-胎盤循環功能,屬于一種新式的監護手段,而S/D的數值反映出胎盤血流灌注量和胎盤末梢的循環阻抗,S/D值若出現增高現象,則提示末梢循環的血流灌注量不足,導致胎兒發生缺氧[3]。正常妊娠時,隨妊娠進展,胎盤會逐漸地成熟,絨毛血管會增粗增多,胎盤的血管阻力會有所下降,進而血流量也會增多,從而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以及正常的血液供應,而高危妊娠時,常會伴有胎盤的功能降低,胎盤的血管會梗塞、痙攣、水腫,宮腔變狹窄,進而造成了胎兒-胎盤的循環阻力加大,導致臍動脈血流的減少,阻力的增大,臍動脈血流的S/D值增高[4-5]。S/D數值的高低能夠直接反映胎兒-胎盤的循環阻力大小,比胎心率能更早地反映出胎兒的缺氧情況,研究表明,可以提前1~2周,所以是可以為胎兒窘迫提供早期的信息。若聯合使用NST,達到取長補短,作為全面地估計胎兒的安危情況,是一種較好的方法[6]。S/D值越大,胎兒的危險度就越高,甚至可能有發生死胎的危險。NST檢測是為了了解胎兒的儲備能力,在胎兒預測中有很大的價值,胎兒窘迫時NST改變可以反映出胎兒的缺氧情況,但是NST的假陽性率也較高,大概在25%~35%之間。胎心監護的結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臨床上常見胎心基線的變異減少或者消失,均會發生在多種情況下:(1)胎兒處于安靜睡眠的階段;(2)使用中樞鎮靜藥;(3)胎兒存在先天性神經發育異常;(4)存在心臟傳導方面的功能障礙;(5)存在重度窒息,心臟沒有產生心率周期變化能力;(6)沒有窒息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受累證據,具體原因不詳。胎心監護的假陽性率高,從而對診斷的正確性產生了影響。如何能夠從中識別出胎兒的宮內窘迫,并準確地預測胎兒和新生兒的預后情況,為產科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一個難點工作[7-8]。本研究結果顯示,S/D≥3組比S/D<3組的圍產兒預后不良的發生率高。S/D≥3組中的NST無反應型比NST反應型的圍產兒預后不良的發生率高,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可以看出在兩者均出現異常的情況下,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對于孕晚期的孕婦S/D數值的異常要給予及時積極的治療,反復進行NST的監測,如果發現有NST異常要及時采取剖宮產,并做好新生兒窒息的搶救準備,以減少圍產兒的預后不良發生率,從而提高新生兒的質量。
綜上所述,胎兒臍血流的測定以及胎心的監護均為無創性操作,能夠重復進行,且操作較簡便,若二者聯用,則可以及時而正確地診斷出胎兒宮內窘迫和預測胎兒的預后情況,適用基層醫生對于孕晚期胎兒宮內檢測。
[1]陳明清.晚期妊娠羊水過少的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19):44-45.
[2]覃清華.臍血流異常與圍產兒預后[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9):1547-1548.
[3]張蓉萍,唐明霞.護理干預對異常臍動脈血流影響的臨床作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10):84-86.
[4]王娟.NST無反應型218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29(4):615-616.
[5]謝維衛.分娩期臍血血氣分析與新生兒的相關性[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4):5352-5354.
[6]楊建梅,易艷,李建華.胎兒臍血流監測在產科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7):4274-4275.
[7]何珊,羅文芳.臍動脈血氣分析在新生兒窒息診斷中應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3):3631-3633.
[8]宗琳芳,周梅,葉漢風,等.祥云縣已婚育齡夫婦不良妊娠結局相關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8):1186-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