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東偉,馮勇
?4m×60m回轉窯筒體裂紋的修復
Crack Repairing for Shell of ? 4mm×6600m Rotary Kiln
米東偉,馮勇
某水泥廠使用的?4m×60m回轉窯運轉近12年的時間,筒體窯頭檔至中間檔中間的位置,出現一條1m左右的環向裂紋,經采取合理的焊接措施修復筒體裂紋后,該窯正常運轉至今近一年的時間里裂紋沒有繼續擴大,證明該措施切實可行,可為處理同類問題提供參考。
回轉窯;筒體裂紋
某水泥廠的?4m×60m回轉窯筒體,裂紋出現在回轉窯的窯頭檔至中間檔中間的位置,裂紋長度約1m左右,裂紋位置見圖1所示,該處筒體板厚25mm。通過分析筒體裂紋情況,經論證決定采用焊接修復的方案,對筒體裂紋進行處理,從而避免了更換筒體段節,處理僅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為該廠節約了上百萬元的費用,也為處理同類問題提供了依據。
(1)中間檔距離窯頭檔為22000mm,裂紋位置在距離窯頭檔約9000mm的位置。
(2)根據三彎矩方程計算中間檔處的彎矩,三彎矩方程如公式(1):

可得出M2=-4018656Nm;計算中間檔至窯頭檔的支座反力,可得出R22=1262106N,得出該跨的最大彎矩處,即剪力為零點,距離中間檔13000mm位置,而裂紋出現的位置也恰好是裂紋最易出現的位置,且距離旁邊環形焊縫較近約200mm位置。
(3)觀察筒體內表面發現,筒體內表面有很多麻點,應為氣蝕所致,據廠內人員反映裂紋位置的耐火材料較其他位置薄,僅為150mm左右。
(4)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初步判斷,筒體裂紋位置接近筒體最大彎矩位置,此處筒體變形較大,接近筒體小段節的環向焊縫,在筒體運轉過程中受到交變應力的影響較大;窯襯變薄致使筒體表面溫度高于規定值,導致筒體強度降低;筒體內表面出現氣蝕現象,再加上在長期交變應力的作用下筒體出現裂紋。

圖1 筒體焊縫位置

圖2 筒體裂紋位置受力簡圖
借鑒筒體制作經驗,通過焊縫的應力計算后,在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焊接修復裂紋的方法,而不更換筒體段節。處理方案是:確定焊縫位置,然后在裂紋位置增加加強板,利用合理的焊接工藝對筒體進行焊接。
筒體鋼板焊接后的彎曲應力校核如下:

式中:
M——焊接鋼板處彎矩,單位轉換成Nm
W——筒體截面模數,cm3
KS——接縫強度系數,人工焊接取0.9~0.95
KT——溫度系數,筒體表面溫度在300℃時為0.75,350℃時為0.7
通過計算得出筒體鋼板焊接后的強度為18.8MPa<20.0MPa(有襯磚的筒體許用彎曲應力)。
焊接后的筒體鋼板強度理論上是滿足要求的,可以用焊接的方法修復裂紋。
首先停窯,清除裂紋周圍的耐火磚,讓裂紋全部顯現出來,便于裂紋的處理。
(1)打磨裂紋周圍50mm范圍,露出金屬光澤,利用UT、PT檢測來確定裂紋的具體位置,判斷焊縫結束的位置。
(2)在距離裂紋末端10mm左右處鉆?16~20mm左右的止裂孔。
(3)利用氣刨,沿著裂紋走向刨出“U”型坡口,采用角磨機打磨坡口,對口間隙3(0~2)mm。注意:因裂紋較長,加工坡口前焊接加強用的鋼板,騎在焊縫處以防止裂紋擴大及焊接時變形,如圖3所示。

圖3 加強板形式
(4)利用PT、MT檢查坡口周圍,如有裂紋繼續修磨,直至不見裂紋。
(5)對焊接部位及周圍預熱150~200℃,單側焊完2道焊縫后,背面氣刨清根,雙側交替焊接(如有條件可以采用雙面雙人對焊),每焊完一道焊縫后敲擊去除應力。
(6)焊接完后,將筒體內部焊縫打磨平整,以利于砌筑耐火材料,筒體外部焊縫圓滑過渡。
(7)將焊縫周圍120mm左右帶狀區域用遠紅外線加熱袋加熱至600℃左右,保溫2h,以每小時不高于150℃的速度降溫,以去除應力。
(8)利用UT檢測焊縫,不合格地方需刨開重新焊接,以保證焊縫質量。
(9)保證該處耐火材料的厚度,以降低該處筒體表面溫度,保證筒體強度。
(10)在筒體運轉過程中加強日常巡視,發現有裂紋跡象立即停機處理。
(11)從生產工藝、操作維護等方面分析總結導致局部筒體溫度過高現象的原因,并加以改善,確保回轉窯安全運行。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成功解決了筒體裂紋問題,該窯運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筒體裂紋沒有擴大的跡象,為水泥廠節約了上百萬元費用,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TQ172.622.29
B
1001-6171(2014)05-0094-02
中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天津300400;
2014-04-16;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