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菊
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實驗以及問題探究都可以視為驅動式的“項目學習”,將項目學習引入初中物理,不僅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和積極的嘗試,而且能夠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項目學習的流程
與傳統教學相比,項目學習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強調小組之間互相協作,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其流程有六步:選定可行項目、制定周密計劃、自主活動探究、動手制作產品、結果交流、開展評價。
(一)選定可行項目
依據物理課程標準三維學習目標要求,選擇項目主題。同時,教師應考慮這樣兩個問題:對于所選項目有多少學生樂于參與?他們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
(二)制定周密計劃
首先要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小組劃分;其次是組內分工,應具體到時間的安排、資料的獲取等,引導學生有節奏、有順序地進行。
(三)開展探究活動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時地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把脈”,讓探究的內容圍繞項目主體,并為回答驅動問題服務。
(四)動手制作作品
學生要同時運用學到的知識以及一些專業技能來創作作品,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報告、圖畫、PPT等。
(五)成果交流
教師應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臺,讓小組內部成員,小組與小組之間能夠分享探究中的各種經驗與體會,除了單純探討外,組織展覽會,辯論會也是很好的選擇。
(六)開展活動評價
按照時間順序,可以展開定時定量評價,按照評價主體,可以將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在評價中重視知識學習。
二、初中物理項目學習內容的生成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初中物理教材內容通常是依照學科邏輯來安排的,章節之間分得比較細,想要引入項目學習,需要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加以梳理與整合,從學生興趣出發,聯系實際,挖掘教材資源,開發項目,生成學習內容。具體的生成方法有以下三種:首先,在實驗探究中生成,這類項目是伴隨著實驗的進行展開的,學生學習了書面理論知識后,通過教師指導或者是查閱資料,掌握物理技能,比如在學習“探究簡單電路”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自己串聯、并聯電路,讓電流表指針擺動,完成“探究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這一教學任務。其次,在課題引導下生成,主要是把物理教材和物理課堂中有關人文、社科等綜合知識融合在一起,以課題為指南,讓學生共同完成。比如在講《光學》的時候,可以確立《太陽能的應用前景》《太陽能開發的建議》《新能源開發的意義》等課題,學生對感興趣的課會的建設者要求越來越高。現代社會,交通便利,信息傳遞迅速,許多設施科技含量不斷增長,更新換代快。處在這種環境下的中學生,他們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展現在他們身邊的科學技術成果,除了與物理學知識相關聯外,還有許多是與高新技術相關聯的。例如,航天、通信、微機、能源、生物工程、環保等領域的新問題、新發明、新成果等(美國的硅谷一年就有上千件的發明創造)。所有這些知識,都應該成為科技教育的重要內容。
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適度地簡介有關信息,推薦有關文章和書目。例如,結合“人工降雨”的講述,介紹人類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成果。結合“電功”的講述,介紹電度表的計電方法和校驗方法,鼓勵學生對自家的電度表進行校驗。結合“核能”的講述,介紹了我國核電站的建設成就和發展前景,并推薦有關“水堆”和“塊堆”的科普文章,鼓勵學生閱讀學習。這些做法不但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學習新的科技知識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學心理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鐘啟泉.現代學科教育學論析[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