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

畢格羅航天公司計劃十年內在月球上經營它的第一個物業。
羅伯特·畢格羅在9歲那年,第一次聽到了原子彈爆炸的聲音。當時他住在拉斯維加斯一棟兩層樓的磚房里,凌晨時分,他在樓上臥室里聽到一陣隆隆聲,一道亮光撕裂地平線。畢格羅回憶說:“突然間,四周亮得像大白天一樣。”后來,畢格羅又經歷了數十回試爆,都是在莫哈維沙漠中的內華達國家安全區進行的。畢格羅在高原小學念書的時候,經常跑到操場上,和同學看著蘑菇云涌上12000多米的高空。
原子彈試爆是畢格羅與科學奇觀的第一次邂逅。1950年代初期,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那時拉斯維加斯還只是尋常小鎮,太空時代的前兆已令他著迷:造型奇特的飛機從內利斯空軍基地上空呼嘯而過,親朋好友講述著見到UFO的情景。
12歲那年,畢格羅立定志向,未來要從事太空旅游,盡管他知道自己的局限所在。他說:“我討厭學代數,我知道自己這方面不行。”因此他決定要做一番賺大錢的事業,這樣就可以聘用一批科學家,實現他的太空計劃。在夢想實現之前,他不曾對任何人透露過這個終極目標,連他的妻子也不知道。畢格羅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努力打拼了40多年。
畢格羅今年68歲,風度翩翩,沉穩內斂。他身材高瘦,留著新月形的胡須,看起來很精明;頭發濃密,黑白相間,梳著背頭。他的辦公室位于拉斯維加斯郊區一幢灰褐色仿都鐸式建筑的二樓,房間里到處都是小擺設和裝飾品。一張木桌,十多疊文件幾乎占據了整張皮革桌面。桌上還有兩部電話、一部臺式計算器、一個綠色的大理石筆架,但就是沒有電腦。
在這一片零亂中,只有兩個體積不大、但細節一絲不茍的模型能夠告訴我們,創立于1999年的畢格羅航天公司或許有著怎樣的抱負。它們是畢格羅太空站的部件模型:BA330和奧林匹斯,未來將用于近地軌道或是遠地軌道。屆時,它們將成為第一批私人獨立擁有的太空旅游目的地。與目前在軌道上運行的住艙相比,它們的空間要大得多。國際空間站最大的單一艙組是日本建造的“希望號”,內部空間大約150立方米,只有半個壁球場那么大。相比之下,BA330的空間相當于一間小型的三居室公寓。
奧林匹斯的空間達2250立方米,足以容納國際空間站全部人員的兩倍。畢格羅說:“它可以是一家醫院、一間宿舍、一個倉庫……或是一艘航空母艦。”
傳統的宇宙飛船或空間站,由于將它們送上軌道的火箭大小有限,因此體積也受到了限制。但是畢格羅的空間站不一樣,因為它們是充氣式的。這種“可擴展式居住區”的原理與足球或汽車輪胎相同,它被包在密封的囊狀物中,外部包裹著層層泡沫與具有防彈特性的維克特綸纖維。中心處有一個金屬核,安裝著電子儀器等裝備。發射時,柔軟的外層可以緊緊折疊起來裝入火箭,到達既定軌道后再放出來。屆時,會向里面充入人類可以呼吸的空氣,膨脹后形狀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西瓜。由于內部壓力作用,居住區的外層摸上去會有一種堅硬感;保護層的厚度達1米左右,其安全性高于傳統的鋁艙;以體積計算,發射成本大約降低了50%。
到目前為止,畢格羅為這項計劃已經花了2.5億美元,而且每1分錢都是自掏腰包。
15年前,畢格羅的構想恐怕還只是紙上談兵,只能停留在印刷精美的說明書上。當他以“太空旅館”的概念進行宣傳時,常被人視為癡人說夢。但現在,他既擁有了經過測試的硬件裝置,也拿到了合約,似乎距離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又近了一步。從2007年開始,畢格羅利用SS-18洲際彈道導彈改裝的“第聶伯”火箭,從俄羅斯境內將兩個居住區原型送入了軌道。2013年初,畢格羅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簽下了1780萬美元的單子,將再次發射“畢格羅充氣式活動太空艙”,以及評估這項技術能否用于宇航員居住區。4月底,NASA選定畢格羅航天公司作為合作伙伴,共同探討近地軌道之外的太空商機。
畢格羅說,外層空間商機無限,如從月球地表開采氦-3元素;而且人類只有利用了他的充氣技術,建立生活、工作與儲存的設施后,才能開發這些商機。畢格羅說,“我認為充氣式系統將是關鍵。”他期待在2016年前能夠將兩座BA330送入軌道,建成全世界第一個私人擁有的空間站“阿爾法空間站”。畢格羅說,“我們公司的長期目標是,2023年前后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剛開始的規模可能不會太大。”
盡管畢格羅很樂意把太空居住區賣給客戶,但他指出,對于NASA或是其他預算有限但試圖進軍太空的國家性機構而言,目前最劃算的做法還是租賃。根據畢格羅的銷售說明書,客戶只需支付5125萬美元就能前往“阿爾法空間站”,在110立方米的空間中住上60天。
畢格羅航天公司若能實現目前的計劃,十年之內,它就會開始在月球上經營第一個物業。屆時,畢格羅已經79歲。不過就算到了那個年紀,他還是希望能繼續掌管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他期望成為第一位提供全套服務的太空房東。畢格羅說:“我們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硬件設備,為他們省下一大筆錢。你只需帶上衣服和鈔票,剩下的我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