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林
數學思想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模式結構的意識反映,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它能幫助人們系統化地學習知識、掌握結構,提供最佳解決問題的策略,諸如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等。分類討論思想最早源于《九章算術》中關于盈虧問題的討論,它指在部分數學問題中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結論不是能夠唯一確定的,要根據題目特點和要求,按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將原題轉化為若干個小問題逐項討論,最后綜合求解的過程。
一、滲透分類討論思想的意義
1.有助于養成分類的意識。物以類聚,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積累了一定的分類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生活中的分類知識遷移到數學教學中,如數的分類、三角形的分類等等,力求做到目標明確、標準統一,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滲透的契機,將分類討論應用于生活之中。
2.有助于掌握分類的方法。在分類討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對象的屬性進行分類討論,不遺漏、不重復地劃分子類,并對每一類加以解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3.有助于形成一題多解的能力。分類討論教學為學生營造了合作、交流、爭辯的氛圍,學生往往不滿足于一種解法,對一些題目提出兩種、三種甚至多種解法,能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4.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是通過學生主動同化、順應,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拓展、延伸,從而形成新的系統。分類討論思想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幫助學生完善認知結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當前分類討論思想滲透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思想陳舊。長期以來,受“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影響,部分教師教學思想陳舊,沿襲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傳授知識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他們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思想方法的滲透,他們從不主動考慮解題意圖,不能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往往是一解了之,缺乏深層次的探索,掩蓋了學生的思維困惑。
2.學生被動接受。傳統的數學教學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教師機械灌輸,大搞題海戰術,割裂了知識間的聯系,學生缺乏自我感悟和獨立探究的機會,感到數學知識索然無味,缺乏探究熱情,無法顧及運用什么思想方法,更談不上知識的創新了。如在“角平分線定理”教學中,一位教師重點強調“到三角形三邊距離相等的點是三角形的內心”,而沒有聯系“外心”進行分類討論,導致學生在解題時容易出錯。
3.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以考分論英雄”的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他們不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依然“穿新鞋走老路”,重知識輕能力、重解題輕思想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
三、分類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
1.分類思想在絕對值解題運算中的運用。解有關絕對值的題目時,一般是根據絕對值的意義去掉絕對值符號,但如果不確定絕對值里面數的符號,就必須要分類討論。
例1:使|a+1|=|a|+1成立的條件是( )
A. a為任何實數 B. a≥0 C. a≤0 D. a≠0
分析:此題中等號左右兩邊都有絕對值符號,而又未給出實數a的取值范圍,因而無法直接去掉絕對值。可根據“零點分段”的方法,令|a+1|=0,|a|=0得a=-1和a=0。再分a<-1、-1≤a<0、a≥0進行討論。
解:令|a+1|=0,得a=-1;令|a|=0,得a=0。
(1)當a<-1時,左邊=-(a+1)=-a-1,右邊=-a+1,左邊≠右邊;
(2)當-1≤a<0時,左邊=a+1,右邊=-a+1,左邊≠右邊;
(3)當a≥0時,左邊=a+1,右邊=a+1,左邊=右邊。
∴a≥0,應選D。
2.分類討論思想在方程解題中的應用。在解方程ax2+bx+c=0時,要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分析a是否為0的情況。
例2:已知方程a2x2+2(a-1)x+1=0有實數根,求a的取值范圍。
分析:在解字母系數的取值范圍問題中,題目沒有明確二次項系數a2的符號,因此不僅要考慮二次方程的可能,還要考慮一次方程的可能。
解:(1)當a2=0,即a=0,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2x+1=0,有實數根x=0.5;
(2)當a2≠0,即a≠0,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當△≥0時有實根,即
△=[2(a-1)]2-4a2=-4a+4≥0,a≤1。
所以a≤1,且a≠0。
綜合(1)、(2),得a≤1。
(3)分類討論思想在函數中的應用。函數教學中出現分類討論的題型較多,有關于一次函數,有關于反比例函數的,還有綜合性較強的二次函數,它們大多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質演變而來,教者要引導學生分情況進行說明。
例3:求函數y=(k-1)x2-kx+1與x軸的交點坐標。
分析:本題條件是不唯一的,問題中沒有說明是什么函數,要分兩種情況:一次函數或二次函數進行討論。①當k=1時,此函數是一次函數y=-x+1,與x軸的交點坐標為(1,0);②當此函數為二次函數時,k≠1,△=(-k)2-4(k-1)=(k-2)2。在二次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的符號有關,因此要分△>0、△=0兩種情況分析:△>0,即k≠2時,有兩個交點(1,0)、(■,0);△=0,即k=2時,有一個交點(1,0)。
(4)分類思想在幾何操作中的運用。在解答幾何問題時,要根據題意分析清楚符合條件圖形的各種可能形狀、位置,抓住相關對象性質,分類各種符合條件的圖形。
例4:已知△ABC的邊AB=6,AC=2■,BC邊上的高AD=3。(1)求BC的長;(2)如果有一個正方形的一邊在已知△ABC邊上,另外兩個頂點在AC、BC上,求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分析:過△ABC的頂點A向對邊作垂線,垂足可以在BC上,也可能在BC的延長線上,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如圖)
總之,分類討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對于培養學生思想的縝密性、嚴謹性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數學教師在數學解題中要循序漸進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八巨初級中學)
數學思想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模式結構的意識反映,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它能幫助人們系統化地學習知識、掌握結構,提供最佳解決問題的策略,諸如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等。分類討論思想最早源于《九章算術》中關于盈虧問題的討論,它指在部分數學問題中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結論不是能夠唯一確定的,要根據題目特點和要求,按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將原題轉化為若干個小問題逐項討論,最后綜合求解的過程。
一、滲透分類討論思想的意義
1.有助于養成分類的意識。物以類聚,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積累了一定的分類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生活中的分類知識遷移到數學教學中,如數的分類、三角形的分類等等,力求做到目標明確、標準統一,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滲透的契機,將分類討論應用于生活之中。
2.有助于掌握分類的方法。在分類討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對象的屬性進行分類討論,不遺漏、不重復地劃分子類,并對每一類加以解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3.有助于形成一題多解的能力。分類討論教學為學生營造了合作、交流、爭辯的氛圍,學生往往不滿足于一種解法,對一些題目提出兩種、三種甚至多種解法,能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4.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是通過學生主動同化、順應,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拓展、延伸,從而形成新的系統。分類討論思想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幫助學生完善認知結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當前分類討論思想滲透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思想陳舊。長期以來,受“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影響,部分教師教學思想陳舊,沿襲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傳授知識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他們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思想方法的滲透,他們從不主動考慮解題意圖,不能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往往是一解了之,缺乏深層次的探索,掩蓋了學生的思維困惑。
2.學生被動接受。傳統的數學教學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教師機械灌輸,大搞題海戰術,割裂了知識間的聯系,學生缺乏自我感悟和獨立探究的機會,感到數學知識索然無味,缺乏探究熱情,無法顧及運用什么思想方法,更談不上知識的創新了。如在“角平分線定理”教學中,一位教師重點強調“到三角形三邊距離相等的點是三角形的內心”,而沒有聯系“外心”進行分類討論,導致學生在解題時容易出錯。
3.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以考分論英雄”的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他們不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依然“穿新鞋走老路”,重知識輕能力、重解題輕思想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
三、分類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
1.分類思想在絕對值解題運算中的運用。解有關絕對值的題目時,一般是根據絕對值的意義去掉絕對值符號,但如果不確定絕對值里面數的符號,就必須要分類討論。
例1:使|a+1|=|a|+1成立的條件是( )
A. a為任何實數 B. a≥0 C. a≤0 D. a≠0
分析:此題中等號左右兩邊都有絕對值符號,而又未給出實數a的取值范圍,因而無法直接去掉絕對值。可根據“零點分段”的方法,令|a+1|=0,|a|=0得a=-1和a=0。再分a<-1、-1≤a<0、a≥0進行討論。
解:令|a+1|=0,得a=-1;令|a|=0,得a=0。
(1)當a<-1時,左邊=-(a+1)=-a-1,右邊=-a+1,左邊≠右邊;
(2)當-1≤a<0時,左邊=a+1,右邊=-a+1,左邊≠右邊;
(3)當a≥0時,左邊=a+1,右邊=a+1,左邊=右邊。
∴a≥0,應選D。
2.分類討論思想在方程解題中的應用。在解方程ax2+bx+c=0時,要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分析a是否為0的情況。
例2:已知方程a2x2+2(a-1)x+1=0有實數根,求a的取值范圍。
分析:在解字母系數的取值范圍問題中,題目沒有明確二次項系數a2的符號,因此不僅要考慮二次方程的可能,還要考慮一次方程的可能。
解:(1)當a2=0,即a=0,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2x+1=0,有實數根x=0.5;
(2)當a2≠0,即a≠0,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當△≥0時有實根,即
△=[2(a-1)]2-4a2=-4a+4≥0,a≤1。
所以a≤1,且a≠0。
綜合(1)、(2),得a≤1。
(3)分類討論思想在函數中的應用。函數教學中出現分類討論的題型較多,有關于一次函數,有關于反比例函數的,還有綜合性較強的二次函數,它們大多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質演變而來,教者要引導學生分情況進行說明。
例3:求函數y=(k-1)x2-kx+1與x軸的交點坐標。
分析:本題條件是不唯一的,問題中沒有說明是什么函數,要分兩種情況:一次函數或二次函數進行討論。①當k=1時,此函數是一次函數y=-x+1,與x軸的交點坐標為(1,0);②當此函數為二次函數時,k≠1,△=(-k)2-4(k-1)=(k-2)2。在二次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的符號有關,因此要分△>0、△=0兩種情況分析:△>0,即k≠2時,有兩個交點(1,0)、(■,0);△=0,即k=2時,有一個交點(1,0)。
(4)分類思想在幾何操作中的運用。在解答幾何問題時,要根據題意分析清楚符合條件圖形的各種可能形狀、位置,抓住相關對象性質,分類各種符合條件的圖形。
例4:已知△ABC的邊AB=6,AC=2■,BC邊上的高AD=3。(1)求BC的長;(2)如果有一個正方形的一邊在已知△ABC邊上,另外兩個頂點在AC、BC上,求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分析:過△ABC的頂點A向對邊作垂線,垂足可以在BC上,也可能在BC的延長線上,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如圖)
總之,分類討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對于培養學生思想的縝密性、嚴謹性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數學教師在數學解題中要循序漸進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八巨初級中學)
數學思想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模式結構的意識反映,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它能幫助人們系統化地學習知識、掌握結構,提供最佳解決問題的策略,諸如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方程與函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等。分類討論思想最早源于《九章算術》中關于盈虧問題的討論,它指在部分數學問題中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結論不是能夠唯一確定的,要根據題目特點和要求,按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將原題轉化為若干個小問題逐項討論,最后綜合求解的過程。
一、滲透分類討論思想的意義
1.有助于養成分類的意識。物以類聚,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積累了一定的分類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生活中的分類知識遷移到數學教學中,如數的分類、三角形的分類等等,力求做到目標明確、標準統一,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滲透的契機,將分類討論應用于生活之中。
2.有助于掌握分類的方法。在分類討論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對象的屬性進行分類討論,不遺漏、不重復地劃分子類,并對每一類加以解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3.有助于形成一題多解的能力。分類討論教學為學生營造了合作、交流、爭辯的氛圍,學生往往不滿足于一種解法,對一些題目提出兩種、三種甚至多種解法,能有效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從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4.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是通過學生主動同化、順應,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上進行拓展、延伸,從而形成新的系統。分類討論思想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能幫助學生完善認知結構,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當前分類討論思想滲透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思想陳舊。長期以來,受“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影響,部分教師教學思想陳舊,沿襲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傳授知識作為主要教學目標,他們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思想方法的滲透,他們從不主動考慮解題意圖,不能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往往是一解了之,缺乏深層次的探索,掩蓋了學生的思維困惑。
2.學生被動接受。傳統的數學教學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教師機械灌輸,大搞題海戰術,割裂了知識間的聯系,學生缺乏自我感悟和獨立探究的機會,感到數學知識索然無味,缺乏探究熱情,無法顧及運用什么思想方法,更談不上知識的創新了。如在“角平分線定理”教學中,一位教師重點強調“到三角形三邊距離相等的點是三角形的內心”,而沒有聯系“外心”進行分類討論,導致學生在解題時容易出錯。
3.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以考分論英雄”的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他們不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依然“穿新鞋走老路”,重知識輕能力、重解題輕思想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
三、分類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
1.分類思想在絕對值解題運算中的運用。解有關絕對值的題目時,一般是根據絕對值的意義去掉絕對值符號,但如果不確定絕對值里面數的符號,就必須要分類討論。
例1:使|a+1|=|a|+1成立的條件是( )
A. a為任何實數 B. a≥0 C. a≤0 D. a≠0
分析:此題中等號左右兩邊都有絕對值符號,而又未給出實數a的取值范圍,因而無法直接去掉絕對值。可根據“零點分段”的方法,令|a+1|=0,|a|=0得a=-1和a=0。再分a<-1、-1≤a<0、a≥0進行討論。
解:令|a+1|=0,得a=-1;令|a|=0,得a=0。
(1)當a<-1時,左邊=-(a+1)=-a-1,右邊=-a+1,左邊≠右邊;
(2)當-1≤a<0時,左邊=a+1,右邊=-a+1,左邊≠右邊;
(3)當a≥0時,左邊=a+1,右邊=a+1,左邊=右邊。
∴a≥0,應選D。
2.分類討論思想在方程解題中的應用。在解方程ax2+bx+c=0時,要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分析a是否為0的情況。
例2:已知方程a2x2+2(a-1)x+1=0有實數根,求a的取值范圍。
分析:在解字母系數的取值范圍問題中,題目沒有明確二次項系數a2的符號,因此不僅要考慮二次方程的可能,還要考慮一次方程的可能。
解:(1)當a2=0,即a=0,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2x+1=0,有實數根x=0.5;
(2)當a2≠0,即a≠0,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當△≥0時有實根,即
△=[2(a-1)]2-4a2=-4a+4≥0,a≤1。
所以a≤1,且a≠0。
綜合(1)、(2),得a≤1。
(3)分類討論思想在函數中的應用。函數教學中出現分類討論的題型較多,有關于一次函數,有關于反比例函數的,還有綜合性較強的二次函數,它們大多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質演變而來,教者要引導學生分情況進行說明。
例3:求函數y=(k-1)x2-kx+1與x軸的交點坐標。
分析:本題條件是不唯一的,問題中沒有說明是什么函數,要分兩種情況:一次函數或二次函數進行討論。①當k=1時,此函數是一次函數y=-x+1,與x軸的交點坐標為(1,0);②當此函數為二次函數時,k≠1,△=(-k)2-4(k-1)=(k-2)2。在二次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的符號有關,因此要分△>0、△=0兩種情況分析:△>0,即k≠2時,有兩個交點(1,0)、(■,0);△=0,即k=2時,有一個交點(1,0)。
(4)分類思想在幾何操作中的運用。在解答幾何問題時,要根據題意分析清楚符合條件圖形的各種可能形狀、位置,抓住相關對象性質,分類各種符合條件的圖形。
例4:已知△ABC的邊AB=6,AC=2■,BC邊上的高AD=3。(1)求BC的長;(2)如果有一個正方形的一邊在已知△ABC邊上,另外兩個頂點在AC、BC上,求這個正方形的面積。
分析:過△ABC的頂點A向對邊作垂線,垂足可以在BC上,也可能在BC的延長線上,要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如圖)
總之,分類討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對于培養學生思想的縝密性、嚴謹性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數學教師在數學解題中要循序漸進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八巨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