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金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睌祵W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關注學生當前發展,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數學老師的我們,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應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實現了課堂教學目標,滿足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數學素養的提升。下面我談談在教學中的幾點看法:
一、營造和諧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奧秘就是熱愛學生。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應深入學習新課程理論,深入研究課堂,深入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數學課堂教學,追求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由一個課堂的控制者轉變為一個課堂的參與者。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學生,用愛心去教化他們,課堂中老師一句簡單的肯定的話語,一個關愛和肯定的眼神,一個簡單的手勢,平時一個簡單的談話,都可以讓學生得到激勵和感化,讓師生距離縮短,使學生從內心上接受你、認可你,從而才能使學生對你所教學科感興趣。只有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學生才能更主動的去學習這門課程,在我們的生活中,由于學生對有些老師不欣賞,導致對這門學科產生厭倦的事例到處可見,所以作為老師,我們要熱愛學生,感化學生,讓學生對自己有欣賞的眼光,老師同樣對學生有欣賞的眼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的有效性。
二、精心預設探究活動
數學教學探究活動要提高其實效性,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明確探究活動目標。在具體探究活動中,教師對活動時間的調控、活動空間的構成、活動環節的控制、活動對象的全員參與等進行宏觀協調,這些都需要課前進行精心的預設。教師在預設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多向考慮,主觀上窮盡各種可能,這樣才能在具體的探索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達成教學目標。
例如:教學《相似三角形的性質1》時,上課之前,教者讓每個學習小組做了相似比為1∶2的兩個相似三角形。上課時,設疑引入環節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工人師傅小王要按圖紙制造一個三角形形狀的零件,按要求,圖紙和實物零件的對應高的比應為1∶2,但小王師傅做好零件后只量了一下它們對應邊的比是1∶2,于是就肯定地說“這個零件符合要求”,你認為他說的對嗎?為什么?探究、歸納環節教者給出了這樣幾個問題:1.圖紙和實物中的零件有什么關系?2.如果小王師傅的話是對的,說明什么意思?3.你如何證明一個比例式?提出問題以后教者先讓學生討論,然后得出答案,明確接下來應該干什么,然后讓學生討論解決如何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既動手又動腦,興趣高漲,思維積極活躍,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提高。這樣的教學設計,才是新課改真正提倡的。
三、駕馭教材優化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因此,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教材的固定不變的做法,取而代之以能夠根據學生生活實際主動地去駕馭教材、處理教材。
例如:新教材七下“用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筆者在講到工程問題方面的應用題時有一道練習“砌完一道墻,甲獨做6天完成,乙獨做10天完成,兩人合做幾天完成?”要求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的方法,這類應用題和以前學過的整數應用題有相同的基本數量關系,即: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關鍵(或難點)在于這類應用題的工作總量要用單位“1”表示。應用題的已知條件沒有直接出現,但學生如果能聯系已學的分數的意義進行學習,教師就用不著按部就班地教,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自己獨立解答。如學生有問題,設計這樣的題目:“運完360塊磚,甲獨運6次運完,乙獨運12次運完,甲、乙兩人合運幾次運完?”進行鋪墊。在計算的基礎上與“工程問題應用題”進行比較,便于學生找出異同,建構數學模型,抓住解題的關鍵,為學生主動有效學習提供保證。
由上述的實例可以看出,對于教材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靈活處理,讓教材為學生的學服務,而不是被其束縛。因此,教師應該有新的教材觀,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主旨出發,可以打破固有的授課思路,可以對教學內容予以裁剪,可以增添新的內容,也可以放手讓學生去開發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師生的雙主體地位,進而為有效教學提供“彈藥”。
四、善于進行教學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對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況的評價,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同時,對學生實施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精心預設探究活動,主動駕馭教材優化教學內容,要善于及時進行教學評價,才能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自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盡可能地學到無限的知識,更好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達埔中學初中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