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虹
新課標條件下,化學教學的要求完全建立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之由興趣變為樂趣,在學習中把汲取知識當成一種自我素養的形成。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學習中,興趣對他們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不同課程要求條件下,采用不同的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以引導,采用多元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第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首先要盡可能地通過情景模式的創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課的熱情,情景模式的創設要具有新意,使學生既能體會到化學課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學課的趣味性,使他們對每一節化學課的學習都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創設環境的方法有很多,如運用化學實驗、多種媒體、化學故事等,創設生動情境。例如:在第四章燃燒與滅火一節中教師可引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按照作戰命令開始了遠涉重洋的遠航,它的船艙里結結實實地裝滿了供戰馬吃的草料。兩個多月后的一天,船艙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沒了整艘戰艦,片刻之間戰艦便葬身海底,全艦官兵、戰馬無一生還。事后英國軍事保安部門調查,沒有什么結果,但化學家們根據英國軍事保安部門提供的材料,卻很快地找到了“縱火犯”。
[問題]誰是縱火犯?
[學生交流]可燃物燃燒要達到一定的溫度,要與氧氣接觸。船艙里有大量的空氣,草料著火可能的原因是溫度達到了著火點,那么,溫度是怎樣達到著火點的呢?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況:
學生1:有人放火。
學生2:有人不小心將煙頭掉到草料堆中。
學生3:戰艦在海洋上航行,太陽照射在船艙里熱量來不及散發,溫度升高達到草料的著火點。
學生4:船艙里很潮濕,草料慢慢腐爛產生熱量,聚集起來使溫度升高。
……
通過學生的猜想、分析、討論和教師的及時評價,可幫助學生理解可燃物燃燒的條件。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對學生進行了過程與方法教育,同時又增進了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第二、利用化學實驗,引發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化學的魅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從實際出發,用實驗的趣味性、新奇性來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剛踏進化學之門時,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趣味實驗,諸如“空杯生牛奶”、“燒不壞的手帕”、“白酒變葡萄酒”等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產生解釋這些現象的渴望,從而引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可多設計一些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引起學生的探究活動,啟發他們思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指導學生測定當地的土壤、水樣等的酸堿性;指導學生學會鑒別羊毛衫的真假等;利用家庭中的物品鑒別廚房中的食鹽和純堿、自制無殼雞蛋、鑒別家中的飲用水是硬水還是軟水、測定酒精溶液和白醋溶液的導電性等,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搜集資料,利用家庭中現有的物品來設計實驗,給學生創造動手、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嘗到收獲知識的甜頭從而樂于學習化學,提高興趣主動去學。
第三、聯系生活實際,增強興趣
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都非常熱愛、關心生活,關心自己生存的環境,如何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瑣事至關重要。比如蒸饅頭時,為什么要在發酵的面團里加一些小蘇打(NaHCO3)?熟了的饅頭為什么會有許多小洞?熱水瓶用久后,瓶膽內常附著一層水垢,怎樣除去?我們長期吃方便面、喝純凈水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硬水有哪些危害?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為學生介紹,從而將化學與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體現“處處有化學”的真情實感,讓他們體會到化學就在身邊,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
對于人們日益關注的環境問題,如“白色污染”、“赤潮”、“酸雨”、“水華現象”等究竟指的是什么?為什么會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季節最為突出?這些現象因何而引起,又該如何防治,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直接上網去查詢,搜索資料,以體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成功感受,體會探究性學習的實際效用。同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強化學生“保護自然、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信念。
第四、利用多媒體,啟發興趣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激發學習化學的動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學習的疲勞和緊張。這樣做既有助于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又使學生獲取準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同時對提高課堂效率、增大課堂容量、進行全面即時性輔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等方面,還具有很好的功能。如在《初三化學》(分子和原子)一節中,如何更直觀、更具體的表現分子和原子,及如何表現分子與原子這兩個概念的不同,這些是以往學生認識的難點,也是教師難于用語言表達清楚的。但在計算機上將原子形象化為一個具體的球體,通過動畫演示分子在化學變化中的分裂和原子結合成分子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分子與原子這兩個概念的不同比較,以及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水電解和水加熱變成水蒸氣的不同,可以用計算機畫的分子和原子微觀結構圖像(如氧分子、氫分子、氫原子、氧原子等)的具體展示,學生的大腦此時將會形象的記住分子和原子,并自己認識到這二者是不同的,同時能夠從微粒的觀點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還掌握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微觀區別,增強了理解,啟發了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在化學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會給教學注入活力,師生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融洽,因此,教學中既要發展學生智力,又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漣水縣鄭梁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