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念蜀 “綠色昆明”發起人
影響我的人原來是你
梅念蜀 “綠色昆明”發起人

我曾做過一個古樹社會營銷的項目,回想起來那是一個極有趣的過程,會讓人在一件件事、一個個活動中與某些陌生人偶遇,并且擦出很多思想的火花。比如:為古樹保護提供免費廣告位的傳媒公司、雜志社、報紙、電臺,為參加守護活動連夜從地州趕來昆明的守護者,用心寫著每一篇“我與大樹的故事”的作者們…
項目最初的目標是希望提升人們的反思意識、行動意識和行動力。有目標的行動一直是NGO或公司所慣用的做事邏輯,我也是一個以目標為導向的人,但正如社會上開始出現對“教育”的爭議,有人說,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教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幫助人們發現真實的自己。我想說,在我們關注某個公眾倡導項目成果的時候,那些自然而然發生的故事也許更加珍貴。
感謝心理咨詢師們協助完成了項目中期評估。從數百份調查、幾十位訪談和羅克奇價值觀調查表中,我們了解到人們的終極價值觀和工具價值觀,更看到了志愿者們參加環?;顒觿訖C的差異,有人是責任型、有人是交際型、有人則是個人能力提升型。每種動機背后都是各自的價值觀。
幾位一年中參加了二三十次活動的志愿者說,來參加活動不是為了環保,而是喜歡活動中和諧的人際關系,喜歡我們。一位從小學開始參加活動的孩子,從喜歡幽默的領隊到對污染中的滇池產生了悲憫和責任感,進而不斷游說同學加入環保行動。這些都在告訴我們:成人的價值觀是很難影響的,處在價值觀形成期的孩子則較容易接受影響。但是,無論成人或孩子,都不要妄圖去改變。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原本被設計好的“我影響你”已經變成了“我和你”;若試圖影響人,你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

一直很欣賞同事在傳播方面的能力,從商業轉入公益的人似乎與各種渠道以及渠道中的人有著天然的粘性。但是,我始終認為:一流營銷者傳播的不是某種產品,甚至也不是服務,而是產品蘊涵的價值觀和思想。
2012年年底,組織全體同事進行了一次滇西北10日考察,希望同事們在激勵人們去熱愛自然時,自己首先愛上它。單從目標和成果的角度來看,考察過程美好但成效并不明顯,甚至最終這位同事由于公益營銷看不到商業營銷中那樣明顯的回報而離職。可這不是一個充滿怨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強大的價值觀不容改變,需要找對潛在的對象;若試圖影響人,你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
上個故事中的“潛在對象”其實就是價值觀與你相同或相似的人。這時,也許不再是你依據什么目標去影響他,而是你們之間的相互影響。
當我們為80位“我與大樹的故事”有獎征文的作者們逐一回信的時候,為所有參與者郵寄自制的明信片的時候,他們在說:“感謝厚愛,您的回信句句包含對自然和環境的熱愛。前些天收到綠色昆明寄來的明信片,很美,如同昆明四季長春的城市。”“感謝您的鼓勵,呵呵,我是一個‘不安分’的教師,要說‘我的夢想’,對于我這個已經在教育戰線工作了24年的人來說,就是在后半生到外面去做做事,尤其文字工作方面的。”
當我們為每位應聘者耐心回信并且為每位面試者一一點評和建議的時候,他們回復:“昨天一夜沒睡,現在看到您的這段話,我很感動,真的,由衷的感動。作為一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社工理念和老師的言傳身教給我很大影響,我熱愛我的專業,也肯定和佩服著一線崗位辛苦付出著的同路者們……可是,這次面試是我目前做的關于社工夢想的最后一次努力了,因為家里人只同意我花1個月的時間去爭取我想做的工作。雖然沒被錄取,但深深為自己這最后的等待感到欣慰和值得。”“這是我第一次這么用心地寫一份簡歷,以前寫簡歷總有些逞強或虛張聲勢的成分。但在寫這份簡歷的時候,我所表達的都是肺腑之言。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認真地回望了過去和梳理了人生態度,這種感覺真的很好……最后,還是感謝?!?/p>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原本被設計好的“我影響你”已經變成了“我和你”;若試圖影響人,你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有一天,當我發現自己的笑容更自信了、眼神更堅定了、話語更有力了……影響我的人原來是你!原來,所有人正走在相互陪伴、相互影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