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商務近幾年發展迅速,特別是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更快,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方式,已經成為企業擴大海外銷售渠道、實現外貿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也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據商務部數據統計,2012年,在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推動下,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8萬億元,達到80163億元,同比增長31.7%;其中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萬億元,折算超過2000億美元。
涉足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不斷增加,目前我國約有20萬家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商務部電商司副司長聶林海日前在2013中國(上海)國際網絡購物交易會上表示,中國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外貿企業已超過20萬家,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而且,這些電商企業以“展示交易、經驗分享、線下體驗”為核心,構建ESSC(電商—供應商—服務商—消費者)的商業流通新模式,具有品牌化、國際化、規模化、專業化等顯著特點。
外貿進出口的數據也同樣證明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良好。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進出口快件、郵件總量近4.98億件,同比增長42.7%。其中很多是通過電子商務實現的。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表示,預計今年外貿將好于去年,但外貿穩增長仍是今年一項重要任務,將著力培育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新的外貿增長點。專家表示,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推進,有望進一步拉緊合作利益紐帶,拓展我國外貿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跨境電子商務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受到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重視。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稅收政策下發通知,明確了跨境電商稅收優惠,并于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此次出臺的跨境電商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鼓勵傳統外貿企業從事跨境電商。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出口貨物,符合相關條件的,適用增值稅、消費稅退(免)稅政策。這對于企業降低生產和銷售成本,引導行業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跨境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新的外貿經濟發展重點。跨境電子商務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對平臺、物流、支付結算、海關商檢等環節提出新的需求,模式創新也成為跨境電子商務新的增長點,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予以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2013年7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3]83號),對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提出明確要求。同年8月21日,為鼓勵企業利用跨境電子商務擴大對外貿易,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商務部等部門制訂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國辦發〔2013〕89號),針對制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出通過海關、質檢、稅收、外匯、支付和信用等六項措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該意見自2013年10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有條件的地區實施,其中有關鼓勵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并將零售出口納入貿易統計等政策措施,受到各地和企業普遍歡迎。
為了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海關部門也積極探索適合跨境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和監管措施,并提出了一般出口、特殊區域出口、直購進口和網購保稅等4種新型海關通關監管模式。目前,由海關總署牽頭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已在上海、重慶、杭州、寧波等城市開展,全國統一版本的出口通關系統也將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一是貿易總量不斷擴大。2012年全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已超過2000億美元,其中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突破15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超過30%,遠高于同期我國一般貿易增長水平。2014年將會保持這一增長態勢,發展潛力巨大。
二是經營企業大量加入。我國境內通過各種平臺經營跨境電子商務的外貿企業已達20萬余家,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參與的企業數量和規模繼續增長。
三是中小企業從事跨境貿易的門檻降低。中小企業建立直接面向國外買家的國際營銷渠道,降低交易成本,縮短運營周期。據估算,目前每年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注冊的新經營主體中,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已經占到90%以上。
四是新興經濟市場成為機遇。巴西、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交易額大幅提升,為境內眾多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平臺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五是進口規模小,出口規模大。進口商品主要包括奶粉等食品和化妝品等奢侈品,規模較小;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服裝、飾品、小家電、數碼產品等日用消費品,規模較大,每年增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