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梁昱琳
企業文化作為實踐形式最早出現于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初在美國形成理論,1983年左右傳播到國內,一直到90年代初,“企業文化”這個新興事物經歷了人們的爭議、質疑,最終被普遍接受與傳播。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文化建設積極性不高,國資委出臺的企業文化建設的政策推動了企業的建設熱潮,至今企業文化建設方興未艾。但是,在各大企業紛紛建設自己的文化之余,很多人都曾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何大家學習了、討論了,也認同了,卻還是學歸學,做歸做,企業文化是否深植?
其實在企業文化形成之初,企業成員們就已經默默地維護著自己的個性文化,大到整個企業的共同理念,小到部門甚至個人風格。只是沒有形成文化管理理念,也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管理體系。隨著文化建設熱潮的興起,企業文化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為文化管理提供了土壤。企業文化建設將企業精神、理念與宗旨等固化,形成一套規范,但是對于進一步將這套規范與企業經營活動結合,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增強企業競爭力,大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于企業文化建設與文化管理的區別上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北京仁達方略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吉鵬認為:“企業文化建設突出在‘建’字上,企業文化管理更注重‘用’字?!蔽幕ㄔO指企業文化元素形成、傳播等過程,而文化管理則是企業文化體系的梳理,使其深入人心,并同企業的經營目標相匹配的管理活動。北京同心動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裁孫兵則認為“企業文化建設重本身的表現,企業文化管理更注重文化與企業績效結合,注重實效”??梢钥闯鰞烧叩乃悸肥且恢碌?,即從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結合點將企業文化建設與文化管理相區分開。
企業文化建設區別于文化管理,也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文化管理要以文化建設為基礎,文化建設要通過文化管理使企業文化深植。有學者將企業文化管理稱為“企業的二次創業”,即企業通過文化管理對已有企業意識形態評估、整合、提升,以塑造企業形象,提高員工積極性與凝聚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企業文化管理初期,管理者要對原有企業精神、宗旨及各種理念(統稱為企業的意識形態)進行評估,確定現有文化元素是否支持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實現,偏消極還是過于激進。根據評估結果,文化相關部門開始制定措施,細化步驟,配合“戰略規劃、品牌建設、組織架構、薪酬制度、績效考核”等工作展開,制作宣傳手冊、組織學習會等,這就是文化建設的套路。文化管理活動中配合經典的“建設”手段,企業可以迅速推進企業管理的發展。
A企業文化經歷了“自選文化”、“全地區一體化管理”與“母子文化管理”三個階段,可以說是層層深化。
在地區一體化文化管理之前,A企業已經有了自己厚實的企業理念。始于2003年,A企業提煉出自身企業宗旨“讓更多的人滿意”,企業理念“誠信、創新、愛心”,企業精神“爭先”,以及詳細的下屬部門理念包括:專賣管理理念“讓每一個零售戶參與管理”。這是一個自覺的文化積淀過程,企業管理層對其進行了梳理、提煉,促成了自身獨特的個性文化。
第二階段,2007初全地區推行統一的文化建設,推出“持續超越之道”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在理念體系中首要的是堅持共同的價值觀,由國家主管單位提出的“兩個至上”的思想,即國家利益至上、消費者利益至上。A企業秉持省公司的核心理念,并提出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包括工作、管理、服務、人才與學習理念。
第三階段,母子文化模式的施行。母子文化是母子公司文化交融的一種模式,子公司以母公司文化為指導,創造自己個性文化,省公司提出的“精實”文化包含了“五圓同心”母子文化關系,暗示著浙江總公司與下屬11個地市公司形成了一個母子文化體系。A公司作為地市公司的子成員在積極貫徹省、地市公司的核心理念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個性企業文化建設。在與母文化協同之余,發展自己的特色經營管理理念。
A企業響應省公司與地區公司的文化建設號召,以及自身自覺的企業文化活動,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文化建設,A企業已經從自選文化階段到融入母子文化體系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3.2.1 企業文化理念已經形成文本
有人將企業文化文本視為“企業家同員工簽訂的心理契約”,在國內企業對人的高度依賴性與國外的“交換和雇傭性關系”職業化、專業化性質不同,致使企業文化文本比國外更為盛行。企業文化文本一般會以手冊的形式發放到每個員工手中,每個員工都有服務手冊,省、地區公司制定的文化手冊。企業文化手冊上將企業的核心理念等全部釋義,員工服務手冊里也涵蓋了國家局、省、地區公司的文化建設要求。如此,員工的日常工作中融入了企業文化理念,對企業文化建設起到了深化作用,促進文化管理工作。
3.2.2 企業文化氛圍已經形成。
A企業積極響應地區開展的“提升企業文化”主題教育活動,并組織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專題講座,自上而下全公司員工均投入到了文化建設活動中。企業文化本身就是一種人的文化,只是融入了工作的內容,將自身的價值、企業價值實現與人文關懷相結合,體現了企業文化的職業性與專業性。因此,工作氛圍影響著企業文化氛圍,企業文化的灌輸像潤滑劑般融通企業內各部門,促進合作,提高工作激情,增強員工凝聚力。
3.2.3 企業文化建設與思政建設同行
思政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可以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思政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之一。企業文化首先應該是符合國家政治導向,企業文化建設要高舉黨的旗幟,堅持黨的思想。同時,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也有利于企業管理層開闊視野,做好戰略決策。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需要是A企業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動因之一,大刀闊斧的文化建設自然給地區思政工作創新帶來了不少新思想、新創意,推進政治工作的開展。
3.2.4 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工作相結合
A企業注重實踐,將企業文化固化到管理工作中,具體體現在終端專賣管理與內部人事管理兩方面。在專賣管理工作中,以客戶為中心,實施“三滿意”工程,“零售計分制等級管理”與“分片負責、管理到戶、責任到人、考核到人”管理模式。對于內部人事管理,實行動態績效考核管理,創建一種務實的文化。
堅持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管理的基礎,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才,如何使企業員工發揮最大的效力是企業應該探討的重點課題。人本管理是將滿足人的需求,實現個人的價值作為目標,積極開展民主化管理,讓每個員工參與管理。A企業提出的專賣管理理念“讓每一個零售戶參與管理”體現了民主化管理的理念。零售戶可以看作是煙草的外部員工,讓其參與管理可以有效增進公司快速獲得終端市場的客戶需求,從而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實施營銷管理。對于企業員工,管理層可以定期組織研討會、業務知識競賽與爭優創先活動等,將這些活動適當與績效考評掛鉤,增加員工參與的動力。但是,這僅僅適用于起步階段,在活動中將業務、管理與文化三者有機的結合,讓員工真正認識到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只推手而存在著,而自身正是沉浸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
在母子文化管理模式下,浙江總公司、子公司共用一組核心理念,包括企業精神“精·實·創·和”,即精益求精、腳踏實地、持續創新與和諧共生之意。作為浙江總公司的一個成員,A公司自然要銳意進取,在業務、管理、文化上都要持續創新。對于企業精神,每個員工都要認真學習與領悟,而不是表面認同而已。公司領導層可以就企業精神的四要素“精·實·創·和”開展辯論會,設定正反方,一種文化是否能立足,從其反面進行研究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同時,“精·實·創·和”包含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的內容,口號的提出是易事,落到實處才是關鍵。
情感管理注重的是人文關懷,在西方國家員工與企業可能僅僅是“交換和雇傭性關系”,但對于一個具有濃郁的東方關系文化色彩的國家來說,注重情感管理無疑是企業穩定自己的員工的一劑舒心良藥。企業內部存在著正式與非正式兩種組織形式,而非正式組織通過人緣關系形成尤其可以影響員工情感。在本行業這樣一個傳統的國有企業里,領導層級分明,各個組織間的交流不暢,管理層需要充分利用好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從中獲取員工的信息,進行情感關懷,比如一對一座談、舉行部門領導與員工間茶話會、跨部門的聯誼活動等。這樣可以拉近領導與員工的距離,增進各部門間的聯系,避免各部門、各層級間關系割裂,統一企業文化。
學習型組織是“一個能熟練地創造、獲取和傳遞知識的組織,在面臨變遭劇烈的外在環境時,能力求精簡、扁平化、彈性因應、終生學習、不斷自我組織再造,以維持競爭力?!睂W習型組織能夠更好地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將企業文化元素應用于管理實踐,由于其創新性與靈活性,對于文化管理的實施與拓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如何培育學習型組織?
首先,該組織是一個團隊的概念,要從團隊的角度思考問題,消除固執己見,但是偶爾的頭腦風暴訓練也不可或缺;再者,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自我超越;最后,領導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公司管理者對于學習型組織的認同與支持非常重要,這將決定組織發展的積極性。學習型組織的培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上下一心積極投入組織建設,在此過程中也能夠培養員工間的協作能力,員工間合作的文化意識也得到了培育。省公司在文化手冊中提及企業與員工、企業與客戶間的關系,但是未提及組織的概念,而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是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對于實行文化管理也有促進作用,管理者是否已經意識到。
員工培訓是企業對雇員進行再教育的一種方式,包括業務知識與文化理念等。A企業以提高員工素質開展的多項培訓,包括員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法律知識競賽、營銷技能培訓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知識,學習新技能,創新理念,才不會被市場競爭者占據先機。企業員工培訓必須從多方位、多層次開展,針對不同層次的員工舉行相應的知識技能培訓與文化灌輸。
[1] 劉江林.試論企業文化管理的推進策略與技巧[J].時代金融,2008(8).
[2] 王吉鵬.從企業文化建設到企業文化管理[J].中國郵政,2010(6).
[3] 孫兵.企業文化管理不同于企業文化建設[J].中外企業文化,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