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管理學院 諶麗婷
為了促進企業獲得竟爭優勢,保持長遠發展,使創業與戰略管理的結合成為趨勢,創業與戰略管理的交叉研究被認為是組織財政績效提高及組織成長的重要途徑。本世紀初,Hitt等人正式提出了戰略創業的概念,但綜合戰略創業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其研究一直持續圍繞結構維度進行,造成研究重復循環的困境。本文將結合效果邏輯、復雜科學和知識溢出等學科,對戰略創業的概念內涵及結構維度進行分析并尋找突破口,為未來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支持。
大量研究嘗試從不同角度對戰略創業的概念內涵進行探索。例如,以創業為視角的研究認為戰略創業就是在戰略框架下的創業活動,戰略管理活動與創業活動的整合可以達到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有些研究則堅持從資源的角度對戰略創業進行探討,認為戰略創業是對資源的有效管理從而達到組織的長遠戰略目標。作為戰略管理與創業的整合概念,戰略創業具有與戰略管理和創業研究不同的獨特特性:長遠性、廣泛性、創新性?,F存問題是大部分研究者采取的概念內涵都不同(Lake,2009),導致對戰略創業的內容及結構也采取不同的觀點,進而研究所得出不一致的結論。
戰略創業的結構維度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方面是多維度結構模型,主要包括了四因素模型(外部網絡、資源與組織學習、創新和國際化)和六維度模型(外部網絡、資源與組織學習、創新、國際化、高管團隊與治理、成長)。六維度結構在四維度結構的基礎上更注重戰略創業結構的基礎性、動態性和過程性。除此之外,另一方面則是二維度結構模型,Ireland和Webb(2007)則從戰略與創業兩方面角度進行分析。認為探索和開發行為是戰略創業的兩大重要內容。并且探索活動建立在超過組織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探索過程成功的關鍵是有效使用廣泛的資源并處理影響資源利用效率的不確定性。與探索過程不同的是,開發過程主要集中于企業現有竟爭優勢的相關改良、提高效率等活動,是一種用來逐漸促進組織現存竟爭優勢的活動。
從前文中可以看到,戰略創業的概念及結構維度的研究成果都相當豐富,但在概念內涵的本質上仍比較模糊,可能導致結構維度的多樣性和結構維度的研究視角多樣化,以致研究結果的不一致性和不可比性,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對戰略創業現有研究狀況進行分析。
效果邏輯是旨在驅動創造新企業和新市場的動態和交互過程的一套系統。Sarasvathy(2005)通過對專家型創業者的訪談,收集了一系列創業者在面臨未來不可見情境下的應對方法。在面臨尚不存在的不確定性情勢下所做的決策即為效果邏輯,效果邏輯對戰略創業有重要的啟示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機遇識別,善于發現并創造市場;并從宏觀上來說,企業家主要是通過新的組合來實現創新, 進而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明確指出在企業發展中創新及其意義;效果邏輯對資源和能力進行了區別性的定義,并強調了利用資源和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不相同,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促進企業績效。
復雜科學在以下方面可以改進戰略創業的內涵及內容:復雜科學強調了探索與開發活動的對抗性本質,即戰略創業活動中包含了探索與開發兩種區別性活動,二者缺一不可;其次,是復雜科學對創業及其機遇的不明確本質的補充;復雜科學還對新奇的變革性本質進行了解釋;再次,就是揭示了創業的動態、多層次的特性;最后,是對變革的過程本質進行陳述:變革是戰略創業概念的核心,而變革則是創新的本質。
知識溢出在很多領域已經被運用,如組織學習、技術轉讓、網絡化、創業、企業進化及內生性經濟增長等。知識溢出與戰略創業均被認為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F存企業對知識的投資伴隨知識創造的創業行為會造成企業戰略性更新及新的企業形式出現,進而促進企業的能力與績效。通過企業的知識投資,促使企業產生戰略性變革,進而使企業進入新的商業領域及產業。進一步產生不連續的轉變及增加企業自身的變革。這種創業行為會要求更多的知識創新和知識投資,而企業形式的改變如合并或戰略聯盟均可產生新知識。從這方面來說,知識溢出可視為參與企業創造新創業機遇或發現現存但未被開發的機遇的行為。如果創業行為是為追求戰略性競爭優勢,那么這種創業機遇的識別就具戰略性。
因此,本文對戰略創業及戰略創業的結構維度重新定義:戰略創業是企業為了達到長遠發展的目標不斷調整及變革其戰略,結合創業行為圍繞創新進行的系統化動態性的變革過程。而戰略創業的結構維度則包含以下內容:
(1)創業能力,指創業者在企業變革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創業心態、創業文化與創業領導特質,如愿景、意志力、知識技能、應對變革過程中問題等能力;
(2)開發與探索,指企業競爭優勢與機遇的開發與探索活動,包括創業機遇的探索以及戰略性的管理資源;
(3)平衡機遇與競爭優勢,競爭優勢的來源主要來自企業現有的資源與能力,而機遇則需要想法創意,更要兼具可操作性,所以要與企業現有的能力資源相對應,即機遇與競爭優勢的探索與開發活動會相互作用;
(4)持續創新,不僅針對創業者,同時貫穿組織發展的整個過程,是創造及執行新想法的變革性過程,是戰略創業活動的主要內容。
未來戰略創業的研究應該主要注重以下幾方面:首先,是對戰略創業基本概念和內容的研究;其次,是戰略創業的測量,現在大部分的實證研究都是借用創業導向的量表進行的;再次,就是戰略創業的作用機制的研究;最后,是戰略創業的跨文化研究。戰略創業作為全世界范圍的一個研究課題,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可能會表現得不一樣,不管是內涵還是表現形式上都可能存在不同。
綜上所述,戰略創業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在現狀研究中戰略創業出現了概念內涵不一致,結構多而雜導致研究結果的有效性降低的困境。未來研究可以從戰略創業的概念內涵、測量、作用機制以及其跨文化研究方向繼續進行,不斷完善戰略創業的研究,豐富其理論及實踐研究成果。
[1]Shane,S.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spin offs and wealth creation[M].Cheltenham,UK,2004:Edward Elgar.
[2]Hitt,M.A.,Ireland,R.D.,Camp,S.M.,& Sexton,D.Guest editors’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Strategic entre 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for wealth cre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
[3]Luke,B.,& Verreynne,M.Exploring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public sector.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2006,3(1).
[4]Luke,B.,& Verreynne,M.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public sector.MetService:Thinking beyond the weath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006,33(5/6).
[5]Ireland R.D,Webb J.W..Crossing the great divide of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Transitioning betwee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Business Horizons,2009(52).
[6]Ireland,R.D.& Webb,J.W.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streams of innovation[J].Business Horizons,2007,50(1).
[7]Sarasvathy S.D,Dew N.Entrepreneurial logics for a technology of foolishnes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5,21(4).
[8]Sarasvathy S.D,Dew N.New market creation as transformation[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5,15(5).
[9]Ireland,R.D.Strategy vs.Entrepreneurship[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