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海英
近日,民樂系積極配合中國音樂學院科研項目《揚琴演奏藝術精髓傳承體系教學研究》課題組成員來遼寧采風、調研,針對“東北揚琴流派演奏藝術精髓”等問題,在綜合樓404觀摩廳舉辦了學術交流活動。民樂系副主任于海英教授主持學術研討會,我院揚琴專業師生近百人參加活動。
此項課題負責人為中國音樂學院揚琴教授李玲玲,課題特約專家有:中央音樂學院黃河教授、中央民族大學許學東教授、解放軍藝術學院劉春陽教授、廈門大學趙艷芳教授、吉林大學王麗偉教授;課題組成員有:中國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吳璜璜,研究生夏洋、陳永耀(馬來西亞)、李晨曦等。特邀成員有:華音網站負責人賀曉華、河北師范大學徐藝芳等。
在學術研討會上,原遼寧省揚琴專業委員會會長、民樂系退休教師張學生教授作了《東北揚琴在東北地區的傳統繼承、科學發展與未來展望》的學術報告。報告系統闡述了東北揚琴的形成與發展、東北揚琴流派的科學發展及東北揚琴流派的未來展望等內容。于海英教授演示了東北揚琴流派的三大演奏技法,為課題組演奏并錄制了東北流派代表作品《蘇武牧羊》《漁翁》及《秧歌》三首作品;前進歌舞團一級演員陳捷用自己改革的鑼鼓揚琴演奏了《遼河鼓樂》《歡慶鑼鼓》及《沙家浜》選段三首作品。圖書館黨支部書記劉寒力教授用自己改革的601型揚琴演奏新作品《雅樂清歌》。研討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專家,并贏得了專家們和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此項活動得到院長劉輝教授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民樂系主任劉剛教授、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張慶玫看望了課題組專家,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示課題組這種認真鉆研、潛心探討學術的精神是值得所有藝術家特別是我系師生學習和尊敬的,也為民樂系的教學、科研與藝術實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今后要創造和搭建更多交流平臺,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學術研討,共同推動揚琴事業科學發展,并預祝課題組一行的采風、調研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劉寒力教授對課題組一行的活動也給予了熱情幫助,參加活動的還有沈陽師范大學寧淑云教授,我院藝術學院周珊、附中白靜老師,遼寧大學劉明月老師等。
此項活動的舉辦,得到了中國音樂學院課題組成員與特約專家的高度評價,李玲玲教授對我院給予的積極配合與莫大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她激動地說,沈陽一行使他們學習到了很多關于東北揚琴流派及東北音樂的知識,收獲巨大,受益匪淺,對課題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