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達
大紅大紫非我有,滿床滿架復何求。人生百樣各有得,一世讀書抵封侯。
這是我就讀書問題寫的一首小詩。“一世讀書抵封侯”,在一些大富大貴者看來也許屬于酸葡萄心理。不過,與“朝為驕子暮為囚”、欲以讀書終老而不可得者相比,一個人終生有書可讀,而且能自由閱讀,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人各有所求,讀書人應以讀書為樂。當然,不要讀成書呆子,像《聊齋·書癡》中的那位彭城郎君。
我讀書,首先是職業需要。哲學專業是一個需要廣泛讀書的專業,不僅要讀哲學書,文史類的書也要讀一點。從讀的角度說,書對我來說沒有好壞之別、鮮花毒草之分。壞書,讀后知道它壞在哪里,應該如何評價,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就算有收獲,這種書對我并不算壞。反之,好書讀后說不出好在哪里,沒有體會,不能從中得到啟發,也算白讀。我把讀壞書比為吃砒霜,得其法能治病;讀好書如食人參蟲草,如不能吸收,等于白費。
除了專業需要,讀書還對修身養性大有好處。培根在《論讀書》中說,“讀書使人充實”,并列舉了讀各種書的好處,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但培根說的另外一句話——“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更發人深省。“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一樣。”讀書的確可以養性、可以怡情,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提升。我個人也有這方面的體驗:有時心里不安,有點焦慮急躁,就拿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來讀,開始讀不下去,思想會跑馬,慢慢心就安靜下來了。回過來一看,原來那些焦慮急躁全是庸人自擾。有時有點生氣,或為某事不愉快,也是找本書來讀,消消怒氣,過一會兒就好了。一個讀書人手中有書,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對于那些浮躁、坐不住的人,我總說,讀書吧,能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下來,你就能靜下來。與其來回踱步、團團轉,終日內心如萬馬奔騰,不如安心讀點書。
素材解讀:一個把閱讀當作生活方式、當作生命一部分的人,是幸福的。看書宜多,讀書宜精。看書多,可以東翻翻西翻翻,增加知識,拓寬視野;讀書則應認真,深入研究,舉一反三,碰撞出思想火花來。當然,讀書不能單純是喜好,書癡并非用書,而是對書的一種癖好。如果讀書無助于做人與行事,與未讀無異。
適用話題:讀書 生活樂趣 開卷有益 閱讀豐富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