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
圖書界近日刮起一股“貴族化”旋風,一批制作極其豪華的精裝書,定價動輒成千上萬,甚至十幾萬元,而且拒絕推出平裝本。以往人人買而讀之的圖書,如今竟也成了奢侈品,這無疑會加劇紙質圖書的讀者危機,因而引起了人們的憂慮。
大文豪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在當今網絡時代,電子閱讀大有取代紙質閱讀的趨勢,于是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為此,不少有識之士呼吁加強全民閱讀。但書價如此之高,讓人對購書、讀書望而卻步。據統計,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居世界第一位,僅去年就出版了37萬種圖書。但在不久前的上海書展,一套《黃永玉全集》14卷特精裝本亮相,標價高達12.8萬元。平均每本超萬元,令人咋舌。著名學者董橋出了一本薄薄的新作《克雷莫那的月亮》,100本限量版書在網上以每本不低于2000元的價格拍賣,結果普遍以3000多元成交,最貴的一本拍到5500元。此外,還有其他天價圖書,如一套《王世襄全集》14卷精裝,標價1960元;裝幀設計名家朱贏椿的《空度》定價480元;即使是面向中小學生的科普書《十萬個為什么》,一套也要980元,這對于普通家庭而言,有幾家能夠把此書搬回家?
素材解讀:書價為什么這樣高?這里面究竟有多大水分?出版界的逐利與浮躁,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買不起書的廣大讀者。而且如今圖書市場過度包裝的問題也愈加嚴重,好好的一本書,弄得花里胡哨的,又是腰封,又是塑料皮,又是廣告,讓人眼花繚亂卻沒有多少干貨,令人反感。
適用話題:平民意識 過度包裝 逐利與浮躁 文化的積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