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高振華
民國初年,某縣縣城有一個張老漢,十分喜愛坎子(歇后語),他平時說的每一句話中,至少有一個坎子。于是人們給他封了個“坎子大王”的雅號。
一日,張老漢病得很厲害,女兒聽說后,急匆匆地從婆家趕了回來。回到娘家,父女倆嘮嗑開了。“爹,俺回來看你來啦。”“我還當你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呢!現在,你爹心里是芝麻稈搭橋——不好過呀!”“你咋啦?”“唉!兩個方桌拉在一起——病(并)啦。”“你覺得輕些了嗎?”“我看是河里撒把謾活(和)不成嘍。”“能吃飯嗎?”“碾盤上插橛子——一點也不進。”“你光睡覺也不是辦法,得動彈動彈!”“妮呀,我是床底下放風箏——起不來呀!”“就沒有請個醫生看看?”“看啦!醫生說我這病是土地爺的胳膊——麻煩(纏)哩。”“開藥了嗎?”“抓了點藥也是小禿頭理發——白扔倆兒。”“吃罷藥不見輕?”“還是閨女穿她娘的小老樣子。”“慢慢治嘛!哪有神仙一把抓哩?”“我看是外甥掉淚——沒救(舅)啦。”“看你說的,誰能沒個頭疼腦熱的?”“我一嘴吃個鞋幫——心里有底兒。”
“爹,俺哥呢?”“他呀,燈草做梯子——靠不住。”“他上哪兒去了?”“鞋底下抹黃油——溜啦。他臨走時叫你嫂子一天看我兩遍,問問吃飯不吃,要是不吃,那就湖北到河南——兩省,還說反正咱是芝麻稈喂籠吃不吃讓到算啦。”“俺哥走后就沒回來看過你?”“來看看咋著?也是卒子上舞臺——走走過場,說兩句話也是唱戲的胡子——假的。”“妮呀,我知道我這病是膠輪放擰氣傷的。”“俺哥走了,俺嫂子哩?”“她呀,也是賣棺材的咬牙——恨人不死。她和你哥是黃鼠狼噙油獺一道色。”“俺嫂子對你也不好?”“她不過是后娘打孩子——使暗勁。”“俺去找嫂子說說去。”“別去啦,說說也是顛著屁股走親戚——兩半子禮(理)。”
“爹,要真是這樣,還不如到俺家。”“你家也不富裕,我去了不又是一桿秤上掛倆秤砣——多個墜子?”“俺老公公很想叫你去住幾天。”“那我就隔河作搖承情不過啦。”“爹,你到底去不去呀?”“那就廟院里失火——光落中(鐘)啦。”“你要去了就別再說坎子啦,別人會笑話的。”“我愛坎子是小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哩,要是不讓我說坎子,那才是三間房子凈窗戶——沒有門;再說這也是胸口上插鑰匙———開開心呀。”“爹!看你說起坎子來就沒個完。”“你爹是掂著斧子進荊林——不坎(砍)過不去呀!”
冰淑薦自豆瓣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