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霞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030800)
獨立學院VI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
孔 霞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030800)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所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方針和政策,獨立學院雖在依托母體的支持下大力發展,但同時也將面臨著更多地機遇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培養應用型綜合能力人才的教學模式將成為我們持續發展的方向。本文主要結合我院藝術設計專業中VI設計課程存在的弊端和現狀剖析,探究其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管理的模式,與時俱進,全面推進獨立學院藝術專業的發展方向,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強技能、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獨立學院;VI設計課程;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經歷了成立、過渡、成長到成熟這一發展過程,在教學管理上也逐漸摸索出一條相對獨立的教學管理模式。隨著獨立學院的發展成熟,“寬知識、強技能、高素質”成為了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真正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復合型人才。為了實現培養目標,首當其沖的是從課程的教學模式上入手,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目前還一直采用傳統的課程設置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體系與社會、市場結合不緊密,以致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社會需求脫節。所以,在原有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思路,開拓創新的教學模式,成為了目前獨立學院的首要任務。
VI設計(即視覺識別系統)是視覺傳達設計方向的一門重要課程,各專業院校、普通高校、高職高專等相關院校都開設了這一課程,而且在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模式上都大同小異,學生們所做的VI手冊,除了標志設計、字體設計、色彩設計等一些基本系統元素略有所不同,大部分學生將應用部分的實施套用在一個根本毫無關系的模板上,只是標志在重復出現,照葫蘆畫瓢,致使本應追求獨特創新的企業宣傳手冊成為了千篇一律的機械生產,學生們只是根據教師的虛擬課題來閉門造車,沒有實際的市場調研,沒有對企業文化、理念、產品的深入了解,只是一味地在符合自己的審美來完成一個作業。從這個現實的問題上,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將VI設計等同于標志設計及濫用模板的做法不僅使VI設計失去它真正的含義,而且嚴重與社會實際脫節,進而導致,企業尋求不到適合自身需要的強技能、高素質的人才,學生也苦悶于無法就業的困境中。所以這是一個應該引起學生警惕、教師杜絕、學校關注的問題。針對這種現象,結合獨立學院的辦學理念,我院在教學模式上作了新的規劃。
1.走下講臺、走出課堂
VI設計是企業團體合作的任務。在課堂中,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想讓學生真正領悟其精髓,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環節來獲得理論知識,或者建立合作性小組,關鍵時刻教師來指導共同完成,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而且提升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其次,我們要走出課堂,從大自然的元素中去尋找創作的靈感,我們都知道“藝術來源于生活,設計改變生活”,如果學生每天只封閉在一個空間中、一臺電腦里,那么他們的作品將失去靈魂、失去意義,只會是無味的臨摹和抄襲。所以,在教學設置上主張“走下講臺、走出課堂”,讓學生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創作空間,發揮出最佳的創作靈感,創作出最理想的完美之作。
2.教學方法的設置
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我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合理設計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零距離就業”能力。VI設計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學法、項目實踐法和創意工作室等進行教學。首先,在教授過程中,讓學生深入了解企業運作流程,設計的定位及步驟。在教授過程中采取師生共同討論的形式,多聽學生的意見,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教師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其次,以企業實際項目為主題,學生從始至終都參與到社會項目的實踐過程中,學習從項目市場調研、分析、設計到最后的實現,以團隊小組來完成,可以稱為真正的實踐操作。再次,通過項目的獎勵,來促進學生設計水平的提高,既養成團隊協作意識,也為今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我院為每個專業設立了“創意工作室”,我們以開放式的管理模式為主,使學生能夠隨時來進行創作,有專門的指導教師、有學院的相關設計、有國內外的參賽活動、也有與企業合作的項目,使學生通過實踐工作室的教學方法解決缺乏創意能力的問題,使學生既會創意又能完美的呈現出優秀的作品。這樣,教師也能夠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能力,為企業推薦優秀的設計人員,同時,也可以提升學院的知名度,學生也能夠更好地與社會接軌,為今后發展做全面的鋪墊。
3.完善考試方式、改革成績評定
傳統的學習評價方法,不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導致學生們會抱有應付考試的心態來完成學業。在VI設計課程中,考慮到與實際項目、國內外參賽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所以在考試方式上不能只以單一的課堂成績為主,應以實際項目完成情況、國內外參賽項目獲獎情況以及課堂表現等綜合評價來作為最后的考試成績,具體以課堂成績(出勤、平時作業、課堂練習、提問或討論等)作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期末考試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綜合評定的辦法(主要有項目完成情況、企業反映情況、創意表現評定、參賽獲獎情況等),這一部分占60%。我們必須明確的一點是,考核的最終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深知考試只是一個形式,目的是要學到知識、適應社會。
VI設計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在獨立學院的辦學體制下,我們應處理好傳統與特色、規范與創新的教學關系,努力培養社會急需的強技能、高素質的復合型設計人才,有效地解決我院學生的就業問題,對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李俊峰.《關于VI設計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科教縱橫,2009(12).
[2]梁曉宇.《關于高職高專VI設計教學改革的探索》.華章,2013(11).
[3]馬曉音,鄭峰.《關于高職院校VI設計教學的探索》.文教資料,2010.11.
[4]王璞.《藝術設計專業實踐工作室教學模式在民辦高校教學體系中的探索與研究》.現代企業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