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輝明
2008年,當臺灣“排毒教父”林某人因“非法行醫”鋃鐺入獄的時候,他做夢也不會想到,時隔數十年后,他的“排毒大業”竟然在海峽對面變成了時髦的概念。走在街頭,隨處可見排毒養顏的廣告;打開網頁,排毒時間表、排毒周期、排毒方法,可以搜羅出一大串。按照他們的說法,似乎你的身體里到處都是毒,不按照他們提供的方法和產品進行排毒,你就會生病,就會早衰;排了毒,你就可以“金身不破”,諸病遠離……
如今的排毒偽說,已經成了一個非常龐雜的混合體,其中既有閃爍著科學光點的真知,又有在科學幌子下偷換的“私貨”。不過,這倒是新時期騙子們的“新手法”。就拿臭名昭著的“張大師”來說,在他忽悠綠豆治百病的騙局中,誰能說綠豆不是一種好食品呢?因此,我們只能像抽絲剝繭一樣,一點一點的幫大家辨別真偽……
新時代“健康觀”
現代醫學認為,健康(health)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狀態,有著豐富深蘊的內涵。
身心健康———“五快三好”
食得快:內臟功能正常。
便得快:胃腸功能良好。
睡得快:上床能很快熟睡,且睡得深,醒后精神飽滿,頭腦清醒。
說得快:頭腦清楚,思維敏捷,心、肺功能正常。
走得快:肌肉關節正常,精力充沛。
良好的個性:性格溫和,意志堅強,感情豐富,胸懷坦蕩達觀。
良好的處世能力:看問題客觀現實,自我控制能力強,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對事物的變遷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保持對社會外環境與機體內環境的平衡。
良好的人際關系:待人接物能大度和善,不過分計較,能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健康公式:有關專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了一個健康公式,將有益于健康的“長壽三要素”作為分子,即健康=(情緒穩定+運動適量+飲食合理)/(懶惰+嗜煙+嗜酒)。分子越大身體越健康,分母越大身體越差。
置疑“排毒養顏”
電視和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排毒養顏”說,似乎向人們昭示:腸道每天產生很多毒素;如果不排除這些毒素,容顏就不美貌,還會生病;排除了這些毒素,人就健康美麗。同時還推薦各種緩瀉藥,讓人們長期服用,聲稱無毒副作用。果真如此嗎?
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曹穎《大腸黑變213例臨床分析》的學術論文,回顧性分析大腸黑變患者的臨床表現、腸鏡下表現及受累腸段、病理檢查和治療,發現患者均有長期服用各種排毒養顏膠囊藥物史。延邊大學附屬醫院韓紅梅等報道結腸黑變病57例,結果亦相似。因此,長期服用瀉藥的副作用不應忽視,其教訓令人深思。
新陳代謝是人體的基本特點,食物進入人體,經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有用的營養物質吸收為人體利用,無用物質(包括有毒物質)排出體外。腸道吸收的物質還要經過肝臟解毒和腎臟排出。可以認為,肺臟、肝臟、胃腸、腎臟、皮膚都有排毒和解毒作用。肺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如果呼吸功能障礙,就會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過多;腎臟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腎小球濾過和腎小管的選擇性吸收與排出,將血液中無用及有害的物質由尿排出,有用的物質再吸收回血液,如果腎臟功能障礙,將使有害物質不能排出,嚴重時就會形成尿毒癥;肝臟是人體的“中心化驗室”,許多營養物質通過肝臟被人體利用,還有解毒和排出膽汁的功能,如果肝功能損害,將出現黃膽與腹水,并出現一系列嚴重損害;營養物質通過消化系統吸收進入血液,無用及有害物質通過大便排出。
當然,這是一系列復雜的生理功能的綜合結果。由機體各系統器官的共同作用,使內環境理化性質相對恒定,包括溫度、pH值、滲透壓、化學組成等相對穩定。19世紀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早已提出,“內環境恒定是機體自由和獨立生存的首要條件”,穩態是在不斷運動中所達到的一種動態平衡,是在許多外界干擾因素的條件下,經過體內復雜的調節機制,使各器官、系統協調活動的結果;穩態一旦遭破壞,就導致機體生病甚至死亡。
由此可見,“排毒”只是完整機體各系統器官功能的一部分。健康長壽是一個“系統工程”,排毒僅為“工程”之一。
樂為健康“工程”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生活“四大基石”:戒煙限酒、合理膳食、科學運動、心理平衡,由中國老年協會副會長深入淺出的反復宣講,已形成共識。他還做了很簡要的歸納:一個中心,以健康為中心;兩個基本點,糊涂一點、風格高一點;三大作風,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八項注意,即四大基石和四個最好,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四句話:天天微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相逢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處于正常狀態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你是否有人際交往的障礙?情緒是否惡劣?是否有查不清楚原因的軀體痛苦?工作、學習和注意能力是否明顯下降?是否有反常的、自己控制不了的行為,如反復洗手、關門、做鬼臉等?是否極度討厭自己和厭惡別人等?上述六方面的表現,健康人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但達到一定強度和時間,就可能是心理障礙。
適量運動生命在于運動。依不同年齡、性別、身體情況,可采取不同的運動方式和強度。特別是老年人,運動和吃飯一樣不可缺少。
合理飲食可以概括為四句話:粗細搭配,少油低鹽,雜食平衡,七八分飽。粗細糧比例可因人而異,但老年人及糖尿病人則要求比例適當,因為蕎麥、麥片等可降血糖。鹽每天應少于6克,特別是高血壓病人。魚、肉、豆、蛋、奶、水果、蔬菜要換著吃。特別是蔬菜和水果有緩瀉作用,可在三餐外,或下午三四點加水果餐,如香蕉、蘋果等。遠離垃圾食品,如煎炸、腌制、變質、精制食品和碳酸飲料。七八分飽可以防肥胖,特別是代謝低的老年人。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一般為3∶3∶4。
戒煙限酒吸煙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心跳加快,還可以使冠狀動脈收縮,引起心腦血管病。大量調查表明,吸煙者高脂血癥與冠心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不吸煙者,其患冠心病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2~3倍。美國對伏蘭明地區連續觀察24年,發現吸煙使冠心病、心肌梗死、腦中風及肢體動脈硬化的發病率增加2~3倍。戒煙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由吸煙引起心臟的危險,在戒煙1年后可減少90%。
大量飲酒可以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甚至引起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可以損害肝功能,引起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可以促使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病加重;可以使血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含量升高,有加速和加重動脈硬化與冠心病的作用。少量(<20毫升/日)飲酒和蘋果醋無害。
總而言之,只有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的養生保健和醫療措施,才能保證人的健康。讓我們為健康長壽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