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步軍 鄭佳佳
(1.昆明理工大學 國際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3;四川大學 文學與新聞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
2.昆明理工大學 國際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3)
如今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高速運轉的信息流通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以它特殊的形式沖擊著人們的思考方式與行為方式。在語言方面,表現為大量新詞新語通過網絡及報紙雜志等媒介,席卷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表達習慣,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注入新鮮血液。外來詞的借入已屢見不鮮,時下,一種“H+ing”的新型漢外組合形式在網絡、娛樂報紙、文體雜志中悄然孕育,并有蔓延趨勢。與其他外來借詞不同的是:它由漢語不同性質的詞、短語、乃至句子(標記為“H”)加上英語中表示現在進行時態的語法標記“-ing”組合而成。
“-ing”在英語中通常與V(動詞)結合在一起構成“V+ing”形式【主要分為三種:現在分詞(the present participle)、動名詞(the gerund)和名詞化的動名詞(the verbal noun)】充當各種句子成分,句法功能較為復雜。針對“V+ing”結構,我們可達成以下三點共識:
第一,英語中,“-ing”必須與V相結合,獨立或非獨立地充當句子成分;
第二,“V+ing”充當部分謂語,表示動作的進行是其最為基本、簡單的用法。
第三,如單獨看到“-ing”,一致觀點有二:一,“-ing”不成詞;二,“-ing”為“英語中表示動作行為進行時態的語法標記”。
“H+ing”結構在繼承了英語“-ing”語法意義的同時,在漢語環境中出現了不同于英語的新的結構形式和意義。
1.V單+ing:
(1)《“播ing”網絡廣播開播》。
(《揚子晚報》2007年8月11日)
(2)《〈讀ing〉為世界讀書日展示全球讀者百態》。
(《中華讀書報》,2010年4月23日)
2.V雙+ing:
(3)《HIT-5成長ing》。
(《北京青年周刊》,2009年1月22日)
(4)《在日本想家ing》。
(《北京青年報》,2011年12月22日)
3.VP +ing:
(5)《終極評審ing,獲獎名單今日揭曉》。
(《華西都市報》2011年3月31日)
(6)《冬季愛家保暖ing》。
(《三秦都市報》2011年11月18日)
(7)《嬉皮笑臉ing》。
(百度貼吧“浙江吧”欄回帖內容,2007年10月24日)
從上可見,單音節動詞、雙音節動詞、多種動詞短語,以及動詞性成語都可進入“H+ing”結構,表示“H”所代表的動作行為的進行狀態。此時,“-ing”可用“在”、“正在”、“呢”、“在……呢”、“正在……呢”替換。
魔方,玩兒ing——正在玩兒魔方
冬補ing——正在冬補
土豆創業ing——土豆(人名)正在創業
嬉皮笑臉ing——正在嬉皮笑臉(地做……)
漢語中,“正在做什么”常表示某個具體動作行為的進行狀態,對上邊幾個例子原文完整閱讀可知,由動詞性成分構成的“H+ing”結構所要表達的意義更為寬泛抽象。
《魔方,玩兒ing》:討論魔方各種玩法及心得的一個論壇標題,意為:魔方的玩法及心得正在討論中。
《冬補ing》:介紹冬天嬰兒進補的食品與方法的文章標題,意為:冬天是為嬰兒提供適當營養的大好時機,應選擇科學的方法和營養的食品為嬰兒進補,到了進補的最好時間了。
《土豆創業ing》:介紹鄒朝新(綽號:土豆先生)從最初到現在的創業史的文章標題,意為:土豆先生的創業經歷,他的創業事業仍在進行中。
4.N+ing:
(8)《華爾街恩怨ING——花旗曾是摩根大通CEO心中永遠的痛》。
(《英才》2006年04期 )
(9)《國際品牌踐行“綠色ing”啟示錄》。
(《中國品牌》2010年Z1期)
5.NP+ing:
(10)《流行沉淀下的經典金秋4大主流外套ing》。
(《時尚北京》2010年10期)
(11)《中國式慈善ing》。(《中國西部》2010年Z7期)
6.A+ing:
(12)《亂ing——I’m Jaycee房祖名》。
(《寵物世界(狗迷)》2010年10期)
(13)《時尚ing——“低碳旅游”正流行》。
(《節能與環保》2011年05期)
對“N∕NP∕A+ing”結構進行分析,可將其分為兩大類,如(8)、(11)、(12)等標題傳遞的意思是該標題所涉及的行為動作正處于進行或持續狀態,(9)、(10)、(13)等標題傳遞的意思是該標題所涉及的行為動作正處于流行狀態中,為時下的一種潮流走勢。
7.Num.+ing:
(14)《2008ing》。(《廣告人》2005年12期)
(15)《5ing貼吧》。(百度貼吧名稱)
漢語中“Num.+ing”形式相比“V∕VP∕N∕NP∕A+ing”數量不多,但其以獨特的結合方式表達出說話人想要強調的重點。
“……是的,(耐克JDI——籃球篇)這個廣告就是沖著2008奧運會去的……輕松的廣告片,卻發生在千鈞一發的 ‘備戰進行時’忘了大街上那些倒計時的牌子吧,2008,已經來了。”
(《2008ing》,《廣告人》2005年第12期)
《耐克JDI——籃球篇》廣告告訴我們,2008奧運會馬上就要到了,但是為了迎接2008奧運會做好準備,每個老百姓的心理都要把2008奧運會看做已經到來。作者用“Num.+ing”的形式,客觀上表示將要發生的事件:“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要來了。”,主觀上強調“從心理上,把2008奧運會看作已經正在進行中。”作者并未將2008奧運會看作是處于客觀場景區域的某一個實體,而是將包括自己在內的老百姓和2008奧運會看作客觀場景區域中的一個整體,這樣則能更好地激發群眾為奧運會服務的熱情。 “5ing貼吧”名稱的由來:哭的聲音為“嗚嗚”,“嗚嗚”與數字“55”的漢語發音相近,則用“55”代替“嗚嗚”,“5-”再與“-ing”結合,構成“5ing”形式,表示“正在哭”。可見,該標題借助諧音仿詞的造詞方式生成新詞,我們可將該貼吧理解為“發牢騷、訴委屈的貼吧”。
8.“-ing”獨立使用:
(16)《3G直播車助推廣播進入ING時代》。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年12期)
(17)《<…ing>:當愛已成為往事》。
(時光網電影影評標題,2008年9月25日)
(18)《ing韓國料理》。
(丁丁網“上海美食”欄標題,2010年11月25日 )
(19)《Mr.ing》。
(淘寶網高仿網購鞋店名稱)
“-ing”作為英語語法標記本不能獨立使用,而隨著“H+ing”結構在漢語人群中的發展,一些使用者將“-ing”賦予了獨立具有“行為動作的進行狀態”(如例16、17、18)或者“潮流、時尚、流行中”(如例18、19)等義項的類似于漢語中具有詞的功能的句法成分,從而直接使用在句子或標題中。例(17)為韓國電影《戀愛進行時》的外文名,“當愛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繼續,戀愛時的幸福溫馨與失去后的回憶,‘…ing’這一題目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幸福感和繼續活下去的力量感,而不是深深的痛楚。”(該電影的影評)例(18)直接將飯店的名字定名為“ing”,標示著正在營業中的商店引領著時尚潮流。例(19)中,“Mr.ing”為高仿網購鞋店名字,“Mr.”意為“先生”,“-ing”的讀音和“Mr.ing”的創始人尹志強的姓相近,所以Mr.ing的原意是尹先生的意思。同時,因“-ing”在漢語交際中已具有“進行”或“流行”之意,到此,該網店名稱也有了如下含義:想到就立刻行動的先生們,特別是初入社會的時尚、年輕的先生們。利用諧音仿詞創造出的網店名稱透露出時尚潮流的氣息。
綜上,“-ing”最初進入漢語系統時,更多的是與“V∕VP”結合,表示動作行為的進行,之后與“N∕NP∕A”結合,表示進行或事物的流行狀態,當與“Num.”結合時,則出現了用現在時態表示將來時態,或借助仿音造出新詞,而“-ing”的單獨使用,則表達出更多、更豐富、更為抽象的意義,而這些意義濃縮在“-ing”這三個英文字母的組合中,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ing”簡單的形式下蘊含的無限引申義給人提供了一個無限遐想的空間。
“-ing”在漢語中的發展走勢,一方面是符合當下“淺閱讀”時代的要求,“快速、快感、快扔”的文化消費特點使得媒體雜志必須從標題形式上吸引住讀者的眼球。另一方面,“-ing”的高頻使用折射出中國社會形態的變化與社會人群的心理需求,其表意的簡約性及新穎性贏得了中國年輕人的喜愛,彰顯出漢語開放性與包容性的語言特質,同時也使得漢語表達符合經濟性原則。
“-ing”從“依附”,到“獨立”,在漢語中“茁壯成長”。但是“-ing”終歸是英語中的一個語法標記,不符合漢語中外來詞的借入習慣,存在搭配的隨意性、無漢語對應發音、時有表意過于抽象等問題,多在網絡對話、網絡標題、文體雜志標題中出現,并未成為日常口語交流的常用語言組成成分,且無統一標準,使用存在諸多不規范之處,因此,“-ing”的“成長”還需要漢語使用人群的“呵護”與“監督”。
【參考文獻】
[1]白冰.從漢語流行語中的“ing”看語碼轉換的一種新現象[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6).
[2]陳松岑.語言變異研究[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3]陳硒,孫傲飚.“中文+ing”語言現象的探討[J].語文學刊,2008(4).
[4]陳章太. 語言變異與社會及社會心理[C]//語言·社會·文化.語文出版社,1991.
[5]楊文全.當代漢語詞匯衍生變異研究[M].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