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淑桂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張掖中學,甘肅 張掖 734000)
中國古典詩詞是傳統中華文化發展過程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在高中語文的教學材料當中,古典詩詞也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語文美育,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熱點問題。在高中語文教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人格,進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通過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構建美育思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古典詩詞的過程中獲得美的感悟,完善自我熏陶,創造新的語文美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實踐構思之路。本文以人教版語文教材為基礎,通過對教材內容中所涉及的古典詩詞進行研討,探尋高中語文古典詩詞美育實踐的構思過程。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感知、領悟和創造的過程。那么,語文教師如何利用高中語文中的古典詩詞培養學生對于美育的感知就成了美育實踐構思中的頭等大事。美育,本身是一項十分抽象的理念,教師應當借助古典詩詞中的人文性以及文學背景進行詮釋,通過學生對古典詩詞文學作品的寫作背景、人文環境、時代背景的美學理念來進行美育感知教育。讓學生與古典詩詞形成足夠的交流感,培養學生感受由古典詩詞當中衍生出的生活環境、人生哲理,體驗人生,以此激發學生對于古典詩詞作品中美的發現和感知。通過這樣的古典詩詞作品體驗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文學品味。例如:
1.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美育感知依賴于作品本身的環境渲染。教師通過揭示詩人所處的年代生活與現代生活相比較,凸出作品環境中的藝術美感,使學生對作品進行感知,從而由《春夜喜雨》中培養正確的語文審美觀念和語文鑒賞觀念。作品中的古詩詞凝結了作者對于自身環境的審美情趣,教師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情景遷移,為學生構建環境,讓學生自我感知美。
2. 在《沁園春·長沙》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受毛澤東描寫的充滿生機的絢爛秋景,認識毛澤東流露出的開朗、樂觀、昂揚以及積極向前的人文思想情感。通過對環境的渲染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和感知作品當中的自然美、文學美、人性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文學認識,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知能力。
學生對于古典詩詞作品的美育感知是進行美育領悟的前提。高中語文教師在構建起學生的美育感知之后就需要正面地進行美育領悟教學。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接受古典詩詞洗禮,隨后引領學生深入理解和欣賞古典詩詞之美,以此為契機,促進學生領悟古典詩詞中的精神之美。讓學生不斷地學習領悟言語美、環境美、文化美,而后進行有效利用。通過鑒賞領悟語文美學內涵,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美學感知意境進行層層解讀。例如:
1. 《短歌行》中的曹操營造出一個滿目瘡痍的意境,教師通過彰顯詞中的質樸、深沉情感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感受歷史美感的前提下,通過已有的美學感知,將自己置于作者所處環境之中。教師指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等富有詩人強烈的情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領悟。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和自身對詩詞的感知,領悟出其中曹操所抒發的思想感情,進而促進學生對于審美的領悟能力。
2. 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對于語言美的領悟,對于人文氣息之美的分析和理解。李煜的《虞美人》則是一則適合的學生進行獨立領悟的古典詩詞。一首《虞美人》不僅將山河破碎的愁緒和亡國之恨描寫的如歌如泣,同時也通過環境描寫彰顯了作者的孤獨、寂寥。
教師根據學生在美育實踐過程當中的實際能力,適當地調整教學方針,選擇一些古典詩詞讓學生獨立自主對其進行美的感知感悟。
為了使學生融會貫通由古典詩詞所得來的美學感知和領悟就必須要求學生在充分感受和領悟語文古典文學之美的基礎上發展自身創造語文之美的能力。古典詩詞利用語言文字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也深入地影響了學生自身的情感、思想、想象、性格以及意志能力。教師根據學生在美育實踐過程中對于美學的感知、領悟,利用語文教學方法激發出學生創造美的欲望。
通過展現高中語文中的古典詩詞所展體現的環境美、藝術形象之美、語言構造之美、思想情感之美而與學生形成共鳴。以正確的方式啟迪學生在領悟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文學創作,讓學生獲得創造美的成就。
【參考文獻】
[1]王曉婷.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美育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
[2]毛萍萍.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美育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3(9).
[3]任志鴻.高中優秀教案(人教版)語文[M].南方出版社,2012.
[4]周秋.淺析高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教學[J].學術研究周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