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婁淑華
(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學習習慣是人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策略,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使學生終身受益。而不良的學習習慣使很多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低下,事倍功半,甚至影響其一生的命運和幸福。
縱觀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基于良好的學習行為而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其天賦并不一定比成績差的學生優異,智力也不一定比成績差的學生聰明,而正是憑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的學習天賦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不斷激發出無窮的學習潛能。良好的習慣使他們思維縝密,思考問題條理清晰,分析問題深刻透徹,應用知識靈活善變,學習效率高效卓越,學習能力不斷提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知識體系,最終達到學習成績優異的目標。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在思維習慣、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知識系統整理等環節具有良好的習慣,而且在學習細節上,如審題、書寫、計算等方面也有良好的習慣。正是這些良好的習慣,奠定了他們學習成績優異的基礎。反觀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在上述各個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而正是這些問題的積累,導致了他們學習成績較差。因此,我認為,要提高成績差的學生的學習成績,關鍵在于改變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
學生學習的壞習慣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形成的。要改正他們的這些不良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研究表明: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根除,只能替換。人的行為可以通過21天以上的重復形成習慣,90天以上的重復形成穩定的習慣。據此,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和持續性的鞏固來修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遵循以上理論,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例如:針對有的學生不注意物理學習的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四個環節的有效銜接,我采用四步教學法,通過抽查學生的預習筆記,上課先提問后講課的方式,督促不預習的學生強化預習環節;聽課環節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課、要把老師在講課時運用的思維形式、思維規律和思維方法理解清楚,要做到當堂掌握所學內容,不留疑點,不吃夾生飯;而課后我要求學生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遵循記憶規律,根據遺忘曲線,要及時復習,并按照當天、一周、一月、三個月、六個月幾個復習周期來進行知識的梳理、復習和記憶;作業階段,我要求學生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通過作業及時檢查自己學習的效果,了解自己當天學習的知識點是否記牢,發現自己對物理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是否精準,能否達到靈活應用的程度,從而使學生對自己的預習、聽課、復習三個環節的效果得到及時的檢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我還要求學生對我所精選的、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習題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以備復習之時參考。
針對部分學生在審題方面存在的望文生義,不求甚解、走馬觀花等不良審題習慣,筆者要求學生對每道題至少審三遍,并要求其以逐字逐句仔細品讀的方式審題,之后再動筆做題來加以糾正。對于書寫潦草、不按步驟做題的學生,我通過流程化做題程序加以規范,強調必須按照每種類型習題的做題模板和思考模式來做題,不能遺漏任何中間的步驟和細節(例如:公式的推到、單位的書寫等)。對于計算經常出錯的學生,通過分析出錯原因,采取對癥下藥的方式加以改正。例如:對于運算粗心大意的學生,采取要求其對計算過程復查、進行逆運算、草稿本劃區使用等方式加以改正,而對于運算基礎差的學生,采用強化相關運算能力基礎訓練方式加以改正,并要求其每日訓練,直到不再出現同類問題為止。
“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我們只要通過改變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來改變他的學習習慣,使之逐步克服不良的學習習慣,就能通過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同時也可使學生更加自信地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百倍的信心去迎接他們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