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儒家唐君毅對現代西方美學的反思與批導

2014-03-12 06:41:56
宜賓學院學報 2014年11期
關鍵詞:美學理論文化

侯 敏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新儒家唐君毅對現代西方美學的反思與批導

侯 敏

(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現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唐君毅,一生撰述,始終貫穿人生、中國、世界三個主題。他對建構具有民族特色與優勢的中國美學理論,具有相當的理論自覺。他從民族文化立場上對西方美學進行批導,從中西美學的差異性上對西方美學理論進行反思,從混沌之中靈根再植,探討中國美學的建構之道。他對西方美學理論的反思與批導,對今天建構中國特色的美學理論體系具有寶貴的作用。

唐君毅;新儒家;西方美學理論;反思與批導

在風云變幻的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即使是在邊緣處思索,也會經歷人生坎坷與精神煎熬。在中外文化的夾擊下,現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唐君毅,從中國文化如何適應時代要求,西方學說應該如何“化入”中國場域的角度,探討中國文化如何“化西”,建構了有中國特色的學術文化問題。

一 從民族文化立場上對西方美學理論進行批導

美學理論研究的深化、文論思維的形成與轉化、學術的意識形態特性,尤其是美學的學術認知形式,是與研究主體理論觀念中的特定學術建構目標和價值立場相關聯的。

唐君毅是一位新傳統主義者,在美學理論建設方面的態度是:守先待后,返本開新,這就不同于五四以后的文化激進主義者。20世紀初,受“西學東漸”的影響,許多學者大力提倡輸入西方文化來改造中國文化,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受到很大沖擊。

20世紀,中國知識界同時形成兩種觀念思潮,即學習西方和批判傳統。前者出于改變落后挨打的自強愿望,后者來自推翻文化傳統的激烈沖動。前者無可非議,后者卻潛伏著一個危機:幾乎所有的進化論者都試圖站在整個人類發展的高度,以先知先覺的姿態,宣告某種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真理,預言人類應當步入全球性的現代化道路。這當中包含了一個前提:假定人類文明具有同一性,社會發展模式具有同一性。在這種同一性的背后乃是西方文化中心論。唐君毅用文化相對主義和“文化持有者的內部眼光”來審視世界文化和本土文化。他彰顯中國人文主義的優良傳統,對“西方中心主義”“文化優劣論”“單線進化論”“文化霸權主義”等意識形態話語進行了批駁。

(一)彰顯中國人文主義精神

在唐君毅的心目中,中國文化以人文為中心,以人生為本位,極富人文意識,最重人文精神。中國人所設定的世界,是人文的世界。人文潤澤人生,人文充實人生。人文表現人性,人文完成人性。中國文化在本原上就是以人文為中心的文化。

那么,中國人文精神之根本表現在哪些方面呢?唐君毅以為主要表現在道德和藝術領域。中國人文精神向度偏重于利用厚生和審美情趣兩個方面,兩者都是以人為中心所展開的活動。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儒家的道德精神和道家影響下的藝術精神。道德精神與藝術精神是中國文化精神之兩翼,中國文化的任何具體形態都會存在這兩種精神的同構。和諧的思想作為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包含了人與自然之和、人與社會之和、人與人之和,以及人的身心之和,由于實現最高境界的方式是偏重于人心內在化的探求,因而抒情性與寫意性構成了中國藝術精神的突出特征。中國人能以德性涵蓋人文,人文陶養德性,依仁而游藝,則內心之仁與外表之藝,交相護持,相互滋潤。

唐君毅認為,中國文化對于世界文化的意義,并不在于它是否與西方文化一樣具有共性,也不在于它僅僅與西方近代文化一樣都主張人文主義,而在于中國人文主義不同于西方人文主義。中國人文主義不是強調人的知性、科學的一面,而是重視人的仁性、道德的一面;不是強調人的物質世界的意義,而是重視人的心靈世界的意義。西方的人學,盡管討論了人與其他生命的不同,卻仍然缺乏完整的人性論。儒家的中心信仰是“天人合一”。在儒學中,“人性”是內在超越的理念,“天道”是外在超越的理論。它們的具體體現便是“仁”“德”“恕”“敬”等觀念,這些觀念構成了儒家文化的倫理價值觀念體系。這種價值體系乃是“中國之歷史文化,所能實際存在至數千年而有一貫直傳統保存下來之核心理由所在”。中國文化不但沒有“死亡”,而且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唐君毅認為,西方文化也有學習中國文化的必要。例如,中國文化中“當下即是”的精神,“一切放下”的襟抱;圓而神的智慧,溫潤而惻怛悲憫之情;如何使文化悠久的智慧和天下一家之情懷,都是西方文化所欠缺而應當向中國文化學習的地方。

(二)批導西方文化的負面因素

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駁,集中反映在由唐君毅起草,與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共同署名,于1958年元旦發表的《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后文簡稱《宣言》)中。唐君毅試圖以某種概括力和解釋力的廣而告之的形式,讓外國人一窺中國文化之堂廡,讓中國文化理直氣壯地走向世界。《宣言》表明唐君毅等新儒家要以更堅定的立場來守護中華文化,以獨立的姿態來吸收外來文化成果,以開放的心態努力使自身具備與世界文化對話的能力和資源。

長期以來,國人似乎習慣于用西方理論來“指導”實踐,這樣做有一定的道理和成效,但在唐君毅看來,引進西方文化,不能喪失自性。我們對西方文化不能盲目崇拜,降主為奴;要以不卑不亢的氣度,對待西方文化及其理論。唐君毅反對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國人心中夾雜怯懦與卑屈感,奴顏卑膝地拜倒在西方的腳下。在創造其哲學體系的過程中,他反復強調的是“靈根自植”;申論最多的是“人當是人,中國人當是中國人,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亦當是現代世界中的中國人”[2]4。

面對現代西方出現的“物化”“異化”現象,唐君毅由困惑而反思,文藝復興運動以后,西方把人從神學中解放出來,但其人學存在兩大缺陷,一是機械唯物性,把人當作機器,人被客觀化為純粹的物質存在;二是唯意志性,即賦予人以特殊的權力意志,以征服世界。故西方的人文主義是一種外在的人文主義,而中國的人文主義是一種內在的人文主義。中國式人文主義以其深厚的對人的內在根源的了解和對其轉化潛力的理解,提供了一個純真的人文形象。而此種價值取向正好可以彌補西方現代性人文主義中的某些不足。

因而,唐君毅以中國之美,批西方之謬。例如,現代派藝術家跨略舊規,馳騖新作,憤世嫉俗,鋪張揚厲,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尋找變形和標新的意義。針對現代主義藝術家片面追求主觀印象和主觀直覺,以超拔客觀人物形象的做法,唐君毅若有所思地評論道:“現代之西方藝術,則任主觀之意想構造以為意,乃不惜與自然人物之形相,舛異乖忤,則又無異自封閉限制于主觀之‘意’中,而‘意’成羅網。其更欲決裂此羅網者,乃或唯破壞形式為形式,任意涂抹顏料,亦任其凌亂雜沓,以表現其心靈之郁積怨憤,此則入于藝術之魔道。”[3]665現代主義思潮在消解思想基礎、顛覆理性支撐和解構結構秩序的同時,也把人類的生存價值與意義世界一同消解掉了。

相比起其他行業,跨境電商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不算很大,從事跨境電商工作并不復雜。高校應提倡學生在校內搞跨境電商創業實踐。

“世界無窮愿無盡,海天寥闊立多時”。唐君毅立足于自身獨特的語境而對西方各種理論學說進行闡釋評價,“我總覺,西方近代學術文化之精神,知識高卓而未必高明,偉大而未必廣大,深厚而未必博厚,細密而未必精微。根本之病則在于精神緊張,顯力氣,或理智過于鋒利,缺寬平舒展的精神,這樣下去,則西方近代文化所領導之世界,可永在向前奮進中,然決不能是天下太平,使人生真得安頓。”[2]189此段話語顯現了唐君毅對西方文化的發展路向的反思、隱憂與批導。

追求思想和學術的獨創性,一直是唐君毅的心愿。他反對國人不分青紅皂白向西方知識譜系頂禮膜拜的做法,企圖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束縛。唐君毅以心態的自主性、學說的根基性和思維的創造性為追求目標,但是同樣需要的是,以兼容并包的心胸讓世界走向我們。在縱向的繼承和橫向的觀照中,我們才能做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影響的貢獻。

二 從中西美學的差異性上對西方美學進行反思

從開始,唐君毅的中西美學比較研究便沒有機械地套用西方美學來說明中國美學、中國藝術實踐,也不是簡單地比附兩者不同文化語境中的觀念和理論,而是始終植根于對中國文化、中國文藝意蘊和中國人生活實踐的深度認識和發掘,通過具體細致的比較,充分彰顯了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中國美學與文論的獨特價值。

(一)中西文藝境界不同。唐君毅認為西方文論是主客分別,物我對峙;中國文論是主客融通,物我兩泯,故西方文論境界不如中國圓融。西方文論家論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皆以模仿為根本觀念,康德則以超實際利害之觀照為言,黑格爾、席勒以理性之表現于感性為言,叔本華以意志情緒之客觀化或表現為言,立普斯以移情于物為言,克羅齊則以直覺表現之合一為言。中國文論達到了“真正物我絕對之境界,必我與物俱往,而游心于物之中。心物兩泯,而唯見氣韻與豐神。孔子所謂游于藝之游,與中國后代是文書畫批評中所謂神與氣,在西方皆無適當之名詞足資翻譯。謂游為游戲,神為想象力,氣為表現力,皆落入主觀,于其義猶為盡。此諸字之義,蓋皆只可意會而不易言傳。”[1]221可見,西方偏重于如何表現和描述現實世界,中國偏重的是,如何表現和傳達“游心于物”的融通境界。

(二)中西詩學表達方式不同。唐氏認為,中國詩文中“無”“自”“何處”“誰家”等虛字、虛詞較多,但表現了中國藝術文學精神——化境。“西文中之‘虛無’即nothing、void。英文此二字,空虛而無實。‘自’即only、 itself,西文此二字,又質實而不虛。西文where、who、what、how皆要求或暗示一答案,或表驚奇贊美之意,不如中國詩中之何處、阿誰之字,則可有答可無答,而不答即答,無驚奇贊美之意,而只有親切相依,飄逸若仙之解脫感也。”[1]242西方詩學偏重于文學內部和外部規律的分析揭示,而中國則偏重于文本整體意蘊的品味與把握,體現出對化境的追求。

(三)中西敘事藝術不同。唐君毅說:“西方近代小說寫人物之個性、性格,恒有一詳盡之心理描寫、心理分析、描寫解剖,末章論西方近代小說此種傾向,謂其源于近代之科學精神與解心學。中國之小說戲劇,則只有人物之互相之間之行為與言語,以將各人物之性情與德性烘托出。中國小說戲劇之好者,皆在所描寫之諸人物,所構成之交互之人間關系之全體中,能烘托出一情調、意味或境界。”[1]247西方創作論偏重于作家對生活資料的占有和對心理的解剖,而中國則偏重于強調人倫關系與人生情調。

(四)中西文體類型不同。關于文體,唐氏認為,中國古代的詠史、頌贊、哀祭、贈序、書札、奏議、訓誥等,在西方少有,即便有一些,也不成專類。西方頌贊,大多贊神與英雄。以獎掖后進之名贈序,在西方文學中,不成一類。在表達情感方面,西方文學中除表男女之愛情者外,表父子之情、兄弟之情之詩文,則均極少。西方文學中朋友間之書札,情蘊深厚而傳于后世者,亦不多。西方文學中崇尚一面關系中之企慕向往、往而不返之情。中國知識分子特重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故中國文學之所長,正在于蘊涵倫理道德意味之文學。

(五)中西悲劇藝術不同。唐君毅認為“西洋之悲劇,原于希臘。希臘悲劇,蓋皆人在宗教性之命運感下戰栗之悲劇。近代浮士德之悲劇,仍是一種宗教性之無限追求(浮士德所象征),與理智的懷疑主義(靡非士陀所象征)沖突之悲劇。”[2]66西方悲劇是由悲劇主角沉酣于其理想或幻想之中,堅執其行動與事業,終以其性格缺點之暴露、客觀宇宙社會之力量與內心要求之沖突而形成的。故西方之悲劇,實即主觀之力與客觀之力相抗爭之矛盾之所成。此種悲劇意識,淵源于西方的宗教精神與競爭意志。而中國小說戲劇,缺乏西方式的悲劇,即使描寫人物的可悲之遭遇,也總以大團圓告終。《紅樓夢》以賈府衰落、黛玉香隕、寶玉出家為結局,似乎有悲劇意識。但與西方的悲劇意識不同,在于主人公缺乏強烈的目的性之意志,《紅樓夢》的主角,自始在夢中,夢醒而悲劇已成。

(六)中西美感形態不同。唐君毅認為,中國人論美崇尚優美,中國藝術之精神在虛實相涵。虛實相涵而可游,可游之美,乃回環往復悠揚之美,中國藝術中所崇尚的優美達到極致,構成悠游回環的“飄帶精神”。而“西方哲人論美之最高境界,恒歸于壯美。如康德、叔本華,皆持此論……叔本華以意志之無盡表現而客觀化,與意志之屈于悲劇之下,見最高之壯美。康德以內在力量之無限,見最高之壯美。彼等皆不長于論優美。”[1]224西方側重于征服性的崇高之美,而中國偏重于充實而空靈的悠游之美在比較觀照中,唐君毅重新發現、確認中國傳統美學的長處、特點之所在。中國美學理論在其長期的歷史積淀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個性的美學范疇體系、話語表達方式與問題表現形態,而與西方美學形成鮮明的差異性。中國美學側重“道”與“藝”的智慧,這種“圓而神”的美學思維取向也有獨特的魅力。

三 從混沌中立根基:中國美學的發展之道

早在20世紀30至40年代,唐君毅就涉獵西方美學,其中包括德國古典哲學、美學和現代西方美學。唐君毅承認自己早期思想之來源,“在西方則取資于諸理想主義者,如康德、菲希特、黑格爾等為多,然根本精神則為東土先哲之教。”[4]29這說明唐君毅是立基于中國傳統學術(原始儒學與宋明儒學),參鑒西方哲學,進行學術建構。唐君毅善于跟蹤西方哲學新動態,在20世紀上半葉就關注海德格爾的哲學,并把海德格爾思想與老莊的哲學思想予以觀照,是現代中國學界研究海德格爾學說的先驅者。

現代學界在評價中西文化與文論時往往存在著“以西格中”的傾向,唐君毅認為這是不足取的。唐君毅倡導以“平視的態度”研究學問,實現治學態度的戰略轉變:一是從以西洋眼光看中國學術的態度轉到以中國眼光看中國學術的態度;二是從所謂“整理國故”的態度轉到學中國學的態度;三是從先有結論后尋證據的態度轉到先尋求假設后搜集證據的態度;四是從先懷疑批判的態度轉到先同情的態度;五是從過分相信西方哲學分析研究的態度轉到重視中國哲學綜合研究的態度。他反對一味用西方觀念整合中國文化的做法,反對學術上的“洋務運動”,因為這種“洋務運動”,以西繩中,移中就西,只會導致削足適履,只會喪失自身的特質。

唐君毅的“平視的態度”,既有感于國人的“自卑”,也針對西方文化的“霸權”。在很長時間里,西方殖民主義固守“歐洲文化優越論”,無視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西方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等,都被視為科學和普世的真理性,因而應該為世界其他民族所效法。這種西方文化中心論的惡風所及,就形成了文化上的擴張主義和霸權主義。因而,唐君毅在《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中指出:“中國以后之接受西方文化,必須徹底改變以往之卑屈羨慕態度,而改持一剛健高明之態度。仍在自己文化精神本原上,建立根基。”“而吾人接受西方文化,亦并非只是左采右獲,截長補短,以為綜合,而即是完成中國文化精神之發展,以形成中國文化前所未有之新階段。以此新階段之中國文化,不僅可以超過過去之中國文化,亦可在理念上,超越現在以前之西方文化。”[1]356唐君毅揭橥了中國美學理論建構的立場和目標:以我為主,整合網取,返本開新,透發心聲。

真正優秀的民族文化是不斷發展,特別是不斷借鑒他民族長處的。但同時,唐君毅以為,我們不能忽視中西文化與美學在思維取向上的差異。中西文化、美學的共通、共融只能是“求小同、存大異”,而不是相反。如果無視中西美學在思維取向上的差異,就會出現“邯鄲學步”的窘境。西方美學傳統的思維取向是“方以智”(知識型的闡釋框架),而中國美學的思維取向是“圓而神”(智慧型的闡釋框架)。唐君毅的主張是,中國美學理論只能按中國的“圓而神”來評價,如果硬要用西方的“方以智”來評價,就必然損傷中國美學的韻致,乃至消泯“道”貫“六藝”的人文氣息和空靈蘊藉的澄明之境。當然,西方“方以智”的長處,中國美學理論文論亦當攝受之。

唐君毅力圖以中國文化及美學資源為本位,同時廣泛吸收西方,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美學理論范式。他認為,美學理論研究必須聚焦于“中國式之心靈之模型”,標出“中國人之心靈或生命內涵之各種性向的構成之理論形式”,這樣的研究“不僅限于了解何類文學為中國所特重,且能了解中國文學中所表現之中國式的美感種類,中國文學表現美感之方式,中國文學特殊之哲學的意義體裁,中國文學特殊之象征法之哲學意義……而可重建一種中國文學理論之體系。”[5]210唐君毅昭示了中國文論的建構之路:立足中國文論的自身精神取向,內化文論、美學論范式。但唐氏的“內化”理論,也需避免把民族精神個性等同于美學理論運衍的創造性,把中國美學理論所蘊涵的繁復蕪雜的詩話性等同于中國文論發展的本土性的標準性。

百年來,中國現代美學建構,從無到有,取得了卓著的成績。但是,細細反思,中國現代美學從術語到觀點,從觀點到體系,基本上不是國人的原創,而是從域外(蘇聯和歐美)文論中搬運過來的。我們是用別人的話語和思想來建構自己的理論,正如有的學者感嘆:近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追蹤外國人的理論與批評,忙于學習、把握外國人的新說。唯西方文論馬首是瞻,結果我們患了嚴重的“失語癥”。不會用自己流暢的話語來言說,忽視了中國傳統文論、美學,又沒有建立起當代民族文論、美學的話語體系。“失語”的深層次原因是“失根”,即喪失了中國文化和傳統文論之“根”。這個現象,唐君毅在20世紀上半葉就曾指出過,但直至今天,這個現象仍未得到“根治”,是極其危險的。唐君毅在《中國文化宣言》中提出“記住我們從哪里來,才知道我們向何處去。對于一個偉大的民族來說,歷史永遠近在眼前。”唐君毅一生撰述1 000余萬字,始終貫穿人生、中國、世界三個主題。唐君毅“返本開新”的文化學術觀,展現出一種獨立蒼茫、頂天立地、奮發自強的氣概。而他對西方文化、美學理論的反思與批導,對今天建構中國特色的美學理論具有寶貴的啟迪。

[1]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唐君毅.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唐君毅.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研究集[M].臺北:正中書局,1974.

〔責任編輯:李 青〕

Neo-ConfucianistTangJunyi’sReflectionandCriticismonModernWesternAesthetics

HOU Min

(SchoolofHumanity,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123,Jiangsu,China)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cial Neo-Confucian philosophers, Tang Junyi focused his attention on life, China and the world throughout his research of philosophy.He was devo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He criticized modern western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culture, discussed aesthetic distin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explored a route to construct Chinese aesthetics.Therefore, his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n the western aesthetics will be conduct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Tang Junyi; Neo-Confucianism; western aesthetics; relfection and criticism

2014-10-15

侯敏(1961-),男,江蘇句容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文藝理論和美學研究。

B261

:A

:1671-5365(2014)11-0010-05

猜你喜歡
美學理論文化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誰遠誰近?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网视频在线|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三级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aaa视频|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97成人在线观看|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欧美一级在线| 无码aaa视频|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洲免费播放|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人妖无码第一页| 欧美亚洲网| a在线观看免费| 另类综合视频|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亚洲动漫h|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色综合手机在线|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五月激情网| 亚洲av无码人妻| 久久网综合| 欧美高清日韩|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99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啪啪|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91福利在线看| 草草线在成年免费视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