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estic Briefs
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
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進行調整。《通知》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城鎮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數量和規模均明顯增長,原有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已難以適應城鎮化發展等新形勢要求。當前,中國城鎮化正處于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有利于更好地實施人口和城市分類管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通知》明確,新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將城市劃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下的城市為小城市,其中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I型小城市,20萬以下的城市為II型小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II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 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 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與原有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相比,新標準有四點重要調整:一是城市類型由四類變為五類,增設了超大城市;二是將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別劃分為兩檔,細分小城市主要為滿足城市規劃建設的需要,細分大城市主要是實施人口分類管理的需要;三是人口規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萬提高至50萬,中等城市的上下限由20萬、50萬提高至50萬、100萬,大城市的上下限由50萬、100萬提高至100萬、500萬,特大城市下限由100萬提高至500萬;四是將統計口徑界定為城區常住人口。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
(新華社,2014-11-2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的通知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的要求,有序推進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號)(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印發。
《通知》強調,線網規劃是指導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的重要依據,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的組成部分,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通知》提出“以人為本、適度超前、統籌協調、因地制宜”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基本原則,明確要根據城市實際情況,充分論證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必要性,明確建設時序。
《通知》針對科學編制線網規劃提出七點意見:及時組織編制;明確規劃期限和范圍;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線網規模;科學確定線網布局;合理布局車輛基地;明確用地控制要求;規范規劃成果。同時明確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并要求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同步編制線網規劃,做好相互協調與銜接。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的主要內容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并與城市總體規劃一并審批。線網規劃經批準后,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城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根據線網規劃,將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主要車站和車輛基地等設施,按照有關程序和要求,及時納入相應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
(城市交通,2014-11-25)
北京軌道交通每公里成本約10億元票價調整后財政仍補貼50%
北京市公共交通價格調整聽證會日前達成“公交票價應該調整”的共識,公交票制票價改革后,北京市財政還需要對軌道交通運營補貼50%,對公共汽車運營補貼70%。根據2013年路網數據統計和北京市發改委成本調查隊成本監審情況,2013年軌道交通(不含機場線和14號線)平均運距約15 km·人-1,票款收入1.87元·人-1,完全成本8.56元·人-1。公共汽車平均運距約8 km·人-1,票款收入0.54元·人-1,完全成本3.46元·人-1。
近幾年,北京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成本大幅度提高,2007—2009年建設成本約5.71億元·km-1,2012年達到8.53億元·km-1,2013—2014年達到10.07億元·km-1。按照軌道交通發展規劃,到2020年,北京市軌道交通將達到1 000 km以上,加上目前既有線路更新、公共汽車線路優化等,根據有關部門初步測算,至少還需要投入資金4 000多億元。北京市財政局表示,如此大額的資金需求,不能完全靠政府固定資產的投入,這就需要引進社會資本,例如銀行貸款、發行債券、PPP、BOT模式等。
(北京晨報,2014-10-28)
廣州新一輪軌道交通建設總投資逾 1 800億元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關于地鐵建設情況的報告》顯示:廣州在建的11條軌道交通線路進展順利,在建總里程262 km,總投資將逾1 800億元,平均投資約5.37億元·km-1,計劃于2016—2017年左右陸續建成通車。相關報告也提出:新一輪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已經經過專家咨詢,初步計劃在2015—2025年再新建15條、339 km軌道交通線路。新規劃明確致力于完善線網架構,響應2014年初廣州所做的重大行政區劃調整以及與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實現更好銜接。
廣州市軌道交通建設正處于有史以來資金需求量最大時期,2013—2016年,廣州市軌道交通建設資金總需求量近1 400億元,而過去20多年廣州市軌道交通建設累計投資約1 330億元。
迄今為止,廣州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性資金、市區共建資金、地鐵沿線的土地出讓收益以及債務性融資等其他融資渠道。根據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的《廣州市軌道交通建設及償債資金籌集和使用管理辦法》,至少未來5年,廣州將繼續沿用上述辦法為軌道交通建設籌資。根據上述辦法,財政性資金主要用于軌道交通建設及償債,優先用于償還利息,建設資金的大頭主要來自債務性融資等。
(中國新聞網,2014-11-04)
深圳獲全球城市交通領袖獎
深圳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由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組織舉辦的“全球城市氣候領袖獎”評選中,深圳獲“全球城市交通領袖獎”,是中國內地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剛剛加入C40組織的深圳以“初生牛犢”之勇,根據過往在低碳發展方面的嘗試和探索,申報了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和碳交易兩個項目。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項目讓深圳成為“黑馬”,擊敗了阿姆斯特丹、米蘭、約翰內斯堡等城市,第一個上臺領獎。
截至2014年8月底,深圳累計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8 216輛,其中混合動力公交大巴1 771輛、純電動公交大巴1 253輛、純電動公交中巴26輛、純電動出租汽車850輛、純電動公務車448輛、私人汽車3 806輛、燃料電池車62輛。全市配套建設快速充電樁81座,私人汽車用慢速充電樁近3 000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充電網絡,累計實現充電電量超過1億kW·h。此外,深圳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累計實現安全行駛里程超過7.6億km,碳減排量約20萬t,節約燃油約6萬t,節能減排效益突出。運行著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能源公共交通車隊,減少CO2排放16萬t,對C40組委會而言,這是深圳市獲獎的最關鍵因素。組委會稱:“深圳的新能源推廣工作值得全世界關注,因為電動化交通在電力清潔地區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且有效戰略,當一個城市如此執行時,市民們將會認識到電動汽車在如今已經是切實可行的事實,我們鼓勵全球城市仔細研究深圳的創新做法。”
(深圳特區報,2014-10-23)
中國北車中標美國波士頓地鐵車輛項目
中國北車公告,美國當地時間2014年10月22日,馬薩諸塞州交通局正式宣布該公司中標波士頓地鐵車輛采購項目,為波士頓紅線和橙線地鐵提供地鐵車輛,中標金額約為人民幣34.85億元。這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在美國面向全球的招標中首次勝出登陸美國。
根據招投標結果,美國方面將向中國北車采購284輛地鐵車輛,裝備波士頓紅線和橙線地鐵。據介紹,284輛地鐵列車包括152輛橙線車、132輛紅線車,將在波士頓及周邊都市圈運行。車體采用不銹鋼材質,為全動車結構,其中橙線列車載客量類似于中國大量使用的B型車,紅線列車載客量則更大。列車運營時速為63英里(約101 km·h-1)。在定期維護和大修基礎上,車輛設計每年能夠運行8萬英里(約12.9萬km·a-1),服務年限至少30年。
(東南早報,2014-10-27)
支付寶打造“智能停車場”:全國已開通30家
支付寶正式宣布,重點在國內購物廣場及商業樓宇領域,共同搭建可以使用支付寶進行停車繳費的“智能停車場”,進而打造一個包含車位查詢、預訂、引導、反向尋車、在線支付等功能于一體的“車生活”服務平臺。“智能停車”是支付寶配套“未來商圈計劃”推出的核心服務之一。在支持該服務的停車場,采用支付寶錢包“掃一掃”功能可輕松、快速地完成停車費用的計價繳費,相比傳統停車場,出入場效率可提升6倍以上。
據悉,在已開通“智能停車”服務的停車場,車主只需添加“捷順停車”支付寶錢包服務窗,就可用手機交繳停車費,后續還可查看附近的停車場和空余停車位信息等。車輛進入時,所取的臨時卡印有二維碼,出場前,使用支付寶錢包“掃一掃”可自助完成停車費繳納,出口處交卡即可快速離場。因操作簡單、車主無須排隊等候繳費、支付不受網點限制、繳費及通行效率提升明顯等,車主和物業都愿意接納。在全國,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重慶等城市,捷順科技已為30多個停車場開通“智能停車”服務。預計2014年底前開通“智能停車”服務的停車場將達到100個。
(證券日報,2014-11-05)
Overseas Briefs
英國交通基建項目積極爭取中國投資
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品誠梅森(Pinsent Masons)和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聯合發表報告《中國投資西方——中國投資能否變革英國基礎設施?》。報告預期,中國在英國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投資總額將于未來10年實現1 050億英鎊,預計2014—2025年,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能源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額將高達435億英鎊。未來10年,中國在英國交通和房地產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額將分別實現190億英鎊和360億英鎊。
中國公司在英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扮演的角色,正逐步由通過中投等主權財富基金進行間接投資,向共同出資方和聯合投資方轉變。目前,全球大型建筑工程公司中有8成來自中國,英國市場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排名全球第三,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可以預見中國資本流入將會在未來10年,對英國的公路、鐵路、機場以及能源等基礎設施網絡的發展起到變革性作用。
接受該調研的中國投資者和基金經理人認為,中國在英國投資最大的阻礙來自于歐盟復雜的監管體系以及不確定的政策指向,特別是對新項目如何出資成為難點。中國公司亟須英國市場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的政府審批環節給予完備的透明性和確定性,包括規劃流程和人力市場管理的監管意見。這對依靠長期穩定回報的長期基礎設施投資項目至關重要。如果這些問題能夠解決,未來10年,這一市場將會為中國及英國公司帶來廣闊的機遇。
(中國公路網,2014-10-31)
英國威斯敏斯特市安裝3 000個道路車位探測器
英國威斯敏斯特市議會宣布將安裝3 000個道路車位探測器,今后駕駛人或許不用再為尋找可用車位而煩惱了。該市已經在幾條街道上進行小范圍的試點,非常成功。通過使用ParkRight手機程序,駕駛人可以確定有可用車位的街道,避免為了尋找車位在已經十分擁堵的道路上巡游。倫敦市中心每天涌入60多萬輛汽車,IBM所做的研究報告顯示,駕駛人尋找可用車位平均耗費15 min,并帶來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以及相當大的精神壓力。車位探測器目前已經安裝在倫敦西區的一個測試路段,市議會計劃未來再安裝7 000個,若成功實施,威斯敏斯特市將成為將此技術推廣至全市道路的首個地方政府。
(中國停車網,2014-11-03)
德國立法:電動汽車享受道路交通特權
德國政府通過首部《電動汽車法》,通過給予電動汽車道路交通特權,以促進電動汽車的普及推廣。這部新法規定,未來電動汽車在德國將享有停車費優惠或者免交;在充電站周圍,為電動汽車設立專用停車位;一些限制車輛通過的路段,例如防噪音或防廢氣排放路段,將允許電動汽車通行等。為落實電動汽車享有特殊規定,電動汽車將安裝特別的車牌以區別其他社會車輛。
截至2014年8月,德國約有2.15萬輛電動汽車,僅2014年前8個月就新增電動汽車近8 000輛。德國制定的環保目標是: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20%,同時能源消耗量降至2008年的50%,其中交通領域的能耗降至2005年的40%。《電動汽車法》將于2015年2月1日生效,有效期到2030年6月30日。目前該法正在由歐盟委員會審核。德國政府將隨時對該法進行評估鑒定。
(新華網,2014-10-10)
荷蘭建成世界首條太陽能自行車道
荷蘭啟用全球第一條將太陽能轉換成能源的自行車道,并將對民眾開放。這條道路位于荷蘭北部城市克羅曼尼,是由含有太陽能電池的模塊建成,能將太陽能轉換用于路燈、交通信號燈或讓附近民宅使用。該太陽能自行車道長約70 m,在水泥板里嵌入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板,可將太陽能轉化成電,并輸送給電網。而道路最外層是起到保護作用的保溫玻璃層,外層路面是透明的,以保證陽光可以射入,同時也相當堅固。
該項目總花費約合人民幣2 300萬元,這條太陽能自行車道預計能提供足夠3戶家庭的用電。“太陽路”工程從2009年啟動,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率領的一支道路建設和技術服務供應商小組對荷蘭道路的太陽能利用潛力進行研究,并在3年時間里測試這條太陽能自行車道可產生多少電力,計算其在不同天氣下的安全情況,希望產生的能量可以為路燈、家庭和電動汽車所使用。這條道路未來可進一步發展成更先進的太陽能道路。
(人民網,2014-11-14)
泰國將推出全國自行車觀光路線
泰國正加緊制定全國自行車觀光路線計劃,交通部與曼谷市政府召開聯合會議,敲定全國自行車路線計劃細節,包括整個項目所需時間以及預算等。泰國政府將率先以彭世洛府難河邊以及曼谷機場地鐵線車站周邊的自行車路線作為試點,已經推廣的31條自行車觀光路線,部分獲得民眾的認可,部分還需要進行調整和完善,而部分路線還存在摩托車占道使用問題。

荷蘭建成世界首條太陽能自行車道
按照總理巴育的政策,推動全國自行車觀光路線意在倡導民眾更多地使用自行車,緩解私人汽車帶來的空氣污染及環境惡化。該政策一旦獲得落實和推廣,將取得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包括發展觀光業、緩解交通壓力以及鍛煉身體。預計該計劃將于2014年12月制定和總結完畢,屆時將提交內閣審議。
(中國新聞網,2014-11-14)
迪拜政府送 4公斤黃金鼓勵民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迪拜政府為慶祝11月1日的公共交通日,呼吁民眾若能一周棄用私人汽車,改為使用地鐵及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就有機會通過抽獎及其他方法,獲贈4 kg黃金,政府還將送出包括黃金在內總值27.5萬美元的獎品。迪拜除了盛產石油,也是民眾擁有汽車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統計顯示,當地平均每個家庭擁有2.3輛汽車,只有13%的民眾使用公共交通,因此迪拜不時出現嚴重的交通擁堵。此次并非迪拜政府首次以黃金利誘民眾去解決社會問題,由于阿聯酋逾半人口超重,為鼓勵人民重拾健康生活,迪拜市2013年推出“體重是金”活動,肥胖者在30日內每減肥1 kg,便可獲得1 g黃金。
(新華網,2014-10-27)
諾貝爾物理學獎技術可應用于交通信號燈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開發了具有實用性的藍光發光二極管(LED)的日本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他們的獲獎理由在于開發出使明亮節能的白色光成為可能的高效藍色LED,由于全球的電力消費1/4用于照明,所以LED對于節能做出了重大貢獻。由于藍色LED的出現,LED擁有了紅、綠、藍三原色,用途大為拓展。LED消耗電力很少且耐久性提高,除了用于取代白熾燈和熒光燈的白色照明外,還可以用于手機的顯示器和交通信號燈等廣泛領域。可以說,藍色LED促進了節省電力的明亮照明的開發,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新華網,2014-10-19)
更多的連接性意味著更少的安保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加強現實與虛擬世界不同結點的網絡連接性,是交通規劃、社會規劃的重要目標。對于這樣的目標,能提出反對意見的學者和規劃師們似乎很少。然而,對于網絡連通性改善之后的負面效益,似乎看法各異。最新一期IBM的《X-力量威脅智能季刊》(X-Force Threat Intelligence Quarterly)針對網絡連通性改善之后的負面效益之一即安保性進行了深入探索。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訪問:http://securityintelligence.com/iot-will-ubiquitousconnectivity-mean-less-security/#.VHEqU_nF9OZ。
區域與城市政策的可移植性工作坊
信息、人流的全球化,讓世界不同區域的城市、交通規劃、政策及管理的經驗和做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傳播。對于某一地點A而言,其他B,C,D,……等處的經驗和做法為何可以學習,應該怎樣學習,當前變成一個日益重要的問題。為了厘清人們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區域研究學會計劃2015年12月在荷蘭代爾夫特舉辦工作坊。對此工作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訪問以下網址報名:http://www.regionalstudies.org/uploads/CfP_-_RSA_Workshop_-_Cross-national_policy_transfer.pdf。
互通城市、智慧城市對互通車輛的意義
隨著互聯網和現代通信技術(例如手機客戶端)的興起,不同城市之間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城市各行各業的管理也變得更加智能化,這是互聯網和現代通信技術在城市以及區域層面的影響。相關技術層面的影響,例如對于城市交通、車輛的影響究竟如何?反過來,互通車輛和智慧車輛又將對城市和區域有什么影響?最新的美國聯邦交通運輸部白皮書對此進行了闡釋:http://ntl.bts.gov/lib/54000/54200/54204/smart_connected_city_FINAL_111314.pdf。
(以上3則來自愛荷華州立大學社區與區域規劃系周江評,201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