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了自治區民生科技計劃科技支農工作新聞發布會。寧夏科技廳張新君副廳長發布了民生計劃科技支農工作完成情況并回答了新聞媒體記者的提問。寧夏區黨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新華社寧夏分社等8家中央新聞媒體和寧夏電視臺、寧夏日報等區內主要新聞媒體參加了發布會,部分縣(市、區)科技局負責人,以及科技特派員、科技扶貧指導員代表和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近年來,寧夏科技廳全面落實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創新思路,整合資金,設立專項,投入資金3300萬元,實施了生態移民科技支撐工程和科技扶貧指導員幫扶貧困村兩大科技扶貧工程。針對生態移民村科技需求,每年安排500萬元,組織實施以科技特派員創業引領、科技培訓、信息服務和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為主要內容的科技支撐工程,助推移民村發展。兩年來,向83個生態移民村派駐科技特派員230名,深入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開展技術服務,組織實施以科技特派員為主體的科技示范項目40余項,涉及設施農業、優勢作物、經果林等種植技術、高效養殖技術、庭院經濟發展及優新品種示范推廣等,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戶,形成了“創業帶動”、“奶牛托管”、“技術服務”等生態移民科技支撐模式,推進了生態移民新村產業可持續發展。
按照寧夏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戰略總體部署,科技廳進一步推進科技扶貧“百人團”工程的實施,從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多方面入手,每年安排1000萬元,合力攻堅,統籌推進,引領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百名科技扶貧指導員結合各當地實際,發揮優勢,以培育主導產業為切入點,以科技示范為突破口,引進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近百項,建立科技示范點30多個、科技示范基地1.5萬余畝,培育科技示范戶1600余戶,一批科技扶貧指導員成為貧困村的領路人,一批科技示范戶成為貧困地區致富帶頭人,涌現出了一批優秀典型代表,形成了科技扶貧新模式,科技扶貧工作初見成效。
2014年,寧夏科技廳將進一步調整思路,完善措施,一是深入推進生態移民科技支撐工作,加強科技特派員創業服務、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和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二是全力推動科技扶貧“百人團”工作,在政策宣傳上下功夫、在扶貧模式上再創新、在引領發展上再用力、在指導員管理上再加強;三是組織實施科技惠民計劃;四是建立科技扶貧長效機制和考核機制。(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