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摘 要 電力電纜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電纜一旦發生故障,而又對電纜走向、位置不清楚時,路徑探測便是消除電纜故障的第一步。提高電纜路徑探測效率才更有利于電纜故障的搶修。近年,本單位引進電子標識系統并逐步推廣。文章介紹了影響路徑探測效率的原因,通過電子標識系統應用前后的電纜路徑探測效率的對比,得出應用電子標識系統可以提高電纜路徑探測水平。
關鍵詞 電纜路徑探測;電子標識系統
中圖分類號:TM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2-0070-01
大慶油田電力集團供電公司電纜專業擔負著油田供電系統110 kV電纜線路46.96千米、35 kV電纜線路282.92千米、6 kV電纜線路336.13千米電纜附件的制作和故障查找工作,目前同時負責35 kV-110 kV電纜線路的運行維護,涉及采油、化工、民用、商服等多區塊供電。
隨著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地下電纜的使用越來越多。而諸多客觀原因在現場作業中容易造成電纜路徑不清。影響路徑探測效率的原因分如下幾種情況。
1)受環境、時間、搶修人員的更替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電纜線路也在不斷的改建、移位,與最初的設計圖紙相差很多。
2)電纜增長迅速,標注不詳。隨著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地下電纜的使用越來越多。地面建筑不斷施工,原有的地上標識物人為破壞,導致電纜路徑不清;原有圖紙丟失或信息不全,使得電纜信息參數缺失嚴重。
3)城市建設加速,參照物變化快,受環境、時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電纜線路也在不斷的改建、移位,與最初的設計圖紙相差很多。
1 電子標識系統
電子標識系統(本單位使用3M公司)由電子標識器和3M管線及標識器定位儀兩部分組成。
電了標識器內部是一個無源電路,外殼防潮、防酸堿、防腐蝕、耐擠壓,能充分抵抗外界環境的劇烈變化。目前我們采用的是球型電子標識器/電子信息標識器。球型電子信息標識器內置一片可存儲設施相關信息的RFID芯片,可將地下電纜的相關信息事先寫入球型電子信息標識球內,并將寫入的信息在計算機上建立數據庫進行管理。配合GPS定位儀,全面掌握電纜的所有位置及相關信息。本單位電纜存入的信息主要包含:
電纜編號 標識器條形碼號 敷設方式 標識描述 深度 投產日期 單位 經緯度
1001 000196 直埋 中間接頭 1.5m 2012.
11.12 供電公司 63.18/
72.15
電子標識器預先理于地下,當使用標識器定位儀對地下電子標識器進探測時,定位儀先向地下發出一定頻率的電磁波信號,當靠近標識器時,電了標識器會反射定位儀發出的信號,從而被定位儀發現和接收,并通過聲音和讀數來告知操作者地下電纜的全面信息。日后電纜發生故障需施工時,利用3M標識器定位儀,施工公司無須挖開地面就可以清楚了解地下電纜的準確信息。
2 電子標識系統在現場的具體應用
運行人員對處理過故障的電纜,或部分正在施工中的電纜,在關鍵位置埋設標識球。現場施工要點如下。
1)記錄預埋電子信息標識的ID代碼,通過探測儀驗證電子信息標識的ID代碼。
2)施工安放,評估標識球是否有必要連接。如有則用PVC扎帶與電纜聯結。將扎帶穿過標識器一側或雙側耳孔并確保與電纜聯結可靠。標識器與電纜間隔至少10 cm,中間回填凈土。
3)現場記錄信息,記錄標識器ID代碼及現場情況如地面參照物實際埋深,地下目標電纜設施的現場信息。在施工圖紙中標注標識器位置(可將標識器上的標簽粘貼于竣工圖上),并記錄編碼。
4)探測并讀取信息驗證,確認電纜埋設深度小于標識器最大探測深度,否則采用相對埋深標記,即將標識器埋設于電纜上方一定距離并輸入此相對距離信息于標識器內。
5)驗收、整理信息及歸檔,人工回填泥土15 cm以固定標識器位置。復測,確認標識球探測數據。回填至與地表平。
3 應用前后效果對比
2013年3季度共進行了42次電纜故障探測,在幾次路徑不清楚查找故障點的情況下,分別對埋設標識球前后的電纜故障查找情況進行統計,結果如下圖表所示。
故障電纜路徑探測時間對比
總結發現,標識系統應用前同樣的電纜路徑的平均探測時間為22.43分鐘,擁有標識系統后電纜路徑探測的平均時間僅為9.25分鐘,探測時間足足縮短了13.18分鐘。同時電纜路徑準確性也得到了提高,給電纜故障精確定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由此看來,電子標識系統的有效應用不但大大縮短了電纜路徑探測時間,還有效的縮短了電纜故障精確定點的時間,使故障查找的平均時間由原來的64.80分鐘提高到現在的47.69分鐘,使整個故障查找的時間縮短了17.11分鐘。達到了提高作業人員的路徑探測效率的目的。
4 結論
應用電子標識系統,逐漸擺脫圖紙參照物易受環境變化的影響,使用更科學的手段統計電纜信息,避免給工作人員以錯誤的導向,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損失,導致搶修時間的延誤。運用電子標識系統,用更科學的手段加強電纜信息管理,提高電纜探測精度,降低開挖事故率,提高搶險施工現場的效率,降低開挖成本,縮短電纜路徑及故障探測時間,縮短停電時間,最大限度的減少用戶的經濟損失,提高了用戶滿意度和電纜的信息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慶元,史偉,盧念功.淺議低壓電纜故障的解決方法[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5).
[2]王純峰.淺議低壓電纜故障的解決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