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胡燚+張運東
摘 要 在水利水電工程勘測中應用遙感技術是提高勘測水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可間接的提高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文章針對遙感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勘測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 遙感技術;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
中圖分類號:TV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2-0131-01
1 遙感技術介紹
所謂遙感技術是指由遙感器、遙感平臺、信息傳輸設備、接受裝置以及圖像處理設備等組成。其應用價值較高,能夠作為照相機、多光譜掃描儀、微波輻射計或合成孔徑雷達等進行照相、掃描、輻射、雷達、傳輸或其他作用。因此,遙感器應用多個領域中,如工程建設、軍事、氣象等。遙感技術通常是使用綠光、紅光和紅外光三種光譜波段進行探測的,其中綠光段主要是針對地下水巖石、土壤及其他物質的探測;紅光段主要是針對植物生長、污水等進行的探測;紅外光段主要是針對土地、礦石以其他資源的探測。總體來說,遙感技術能夠對多種物質進行準確、全面、合理的探測,促使其能夠應用于多種領域。
當前被廣泛應用的遙感技術是由四個部分組成,即遙感設備、信息傳遞、目標特征的采集、信息處理和圖像判讀。遙感設備是應用遙感技術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遙感設備的具體的運用是針對目標進行測定,接受物體背景輻射出的電磁波中發出的電磁波信號,從而收集物體的信息。信息傳遞是將遙感設備收集的信息準確的記錄下來,便于隨時應用。進行信息傳遞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在進行實際信息傳遞過程中注重信息的處理,將有價值的信息合的整理出來,將其有效的傳遞到地面的接收站。目標特征的采集是在采集不同物體信息時分析物體的光譜特性,將其與目標的光譜特性進行對比,最終識別目標物體。信息的處理和圖像判讀是通過遙感設備中采集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處理,使其通過圖像的方式表達,在對圖像進行判讀,從而最終掌握地面上的地物、地形、地貌等。
2 遙感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勘測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建設中應用遙感技術主要是為了更加準確的、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完成勘測工作。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比較龐大的、復雜的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是合理規劃水資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對其建設非常重視。因此,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至關重要。由于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對于工程質量影響很大,不斷的提高工程勘察的水平,才能盡量避免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受不良因素影響。為此,在水利水電工程勘測中應用遙感技術,其具體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勘察水利水電工程的構造穩定性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勘察地質構造穩定性尤為重要,是決定工程能否受地質環境的影響,而降低其使用壽命。某些地質的表面穩定性良好,而內部卻出現斷裂,一旦地質結構發生變化,將對水利水電工程產生嚴重的破壞。采用遙感技術進行地質結構穩定性勘察,分析和判斷地質結構,得到有價值的信息,進而確定地質構造是否穩定。應用遙感技術處理傳統勘察工作無法準確分析出斷層的近期活動性。
2.2 勘察水利水電工程的滲漏可能性
水利水電工程中出現滲漏將嚴重影響工程的使用性,并降低工程的使用壽命。為此,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就要杜絕滲漏問題的出現。通常導致水利水電工程滲漏的通道是巖溶地區的地下暗河或溶洞、斷裂破碎帶、古河道、滲漏性較大的風化巖體帶等。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中,準確的掌握導致工程滲漏的原因,在進行具體工程施工中有效的處理,進而有效的控制水利水電工程可能出現的滲漏問題。因此,采用遙感技術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地質進行勘察,掌握地質的分布規律,進而確定地質的組成成分,掌握地質中可能出現滲漏的區域,在建設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避免水利水電工程出現滲漏。
2.3 勘察水利水電工程的不良地質現象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的平穩性是保證工程能夠長期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地質出現不良現象將會對水利水電工程造成破壞性的損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常規的地質勘察方法無法檢測出地質中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現象的發展速度,采用遙感技術進行勘察能夠對地質進行動態觀測、分析和預報,促使工作人員掌握不良地質現象的發展速度和清楚的觀看到不良地質分布范圍,有助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防護工作進行。
2.4 勘察天然建筑材料
所謂天然的建筑材料是指土料、石料混凝土骨料等,這些建筑材料是否存在于地質中、質量的好壞、存儲量多少、開采的難易程度等,都是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利用天然建筑材料需要考慮的問題。以往勘察工作無法解決以上幾個問題,相應的也就無法有效的應用天然建筑材料,從而大大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成本。采用遙感技術進行勘察,應用紅外遙感和微波遙感,確定地質中石料、土料、混凝土骨料等各種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范圍和地點,從而縮短繁重的野外地質調查和測繪工作進程,提高工作效率。
3 結束語
水利水電工程具有規模大、結構復雜、牽涉范圍廣等特點,其對對國民經濟及人民生產生活影響巨大。我國非常重視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提出嚴格的要求。由于水利水電工程牽涉范圍廣、施工周期長、工程量巨大,水利水電工程勘察工作不夠詳細或分析的不到位,將會對水利水電工程有很大的影響。遙感技術是一種新型的勘察技術,能夠大大提高勘察的準確性、高效性、全面性。將其應用在水利7工程勘察中,能夠分析地質中是否存在不良地質現象、是否具有能夠應用的自然建筑材料、是否存在導致水利水電工程出現滲漏的地質,以及準確的分析出地質的構造,對于提升水利水電工程質量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陸關祥,周鼎武,騰志宏.奎賽公路段巖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及不良地質現象解譯標志[J].國土資源遙感,2001(3):21-23.
[2]楊則東,等.(徽州)杭州(安徽段)地質災害遙感調查與評價[J].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1(1):86-92.
[3]張振德,何宇華.遙感技術在長江三峽庫區大型地質災害調查中的應用[J].國土資源遙感,2003(2):11-14.
[4]胡清波.遙感技術在鐵路隧道棄碴場地調查中的應用[J].鐵路航測,2000(4):29-32.
[5]方向池.衛星遙感圖像在高原山區公路預可行性研究中的應用[J].國土資源遙感,2001.
作者簡介
張強(1979-),男,漢族,河南長垣人,學歷:碩士,職稱:工程師,從事應用軟件開發的工作,研究方向:應用軟件開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