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杰+黃靜宇+白清明+曾廣郁+謝銘永
摘 要 青河縣曼特拉克金礦處于克蘭銅、鉛鋅、金、鐵、銀、稀有金屬、白云母成礦帶,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文章通過對礦區地質特征、控礦因素、礦床成因,找礦標志分析,總結加強對瑪因鄂博脆-韌性剪切帶一帶之找金工作,有望尋找到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金礦產地。
關鍵詞 曼特拉克礦區地質礦化
中圖分類號:P6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2-0157-01
青河縣曼特拉克金礦位于西伯利亞板塊與哈薩克斯坦—準噶爾板塊的交匯部位。屬阿爾泰稀有金屬、白云母、金、銅、鎳、鉛鋅、鐵、銀、寶石、鎢、鉬成礦區,處于克蘭銅、鉛鋅、金、鐵、銀、稀有金屬、白云母成礦帶,成礦地質條件優越。
1 礦區地質
1.1 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為下石炭統姜巴斯套組第一段,為一套濱海相火山碎屑巖、中基性火山熔巖、火山碎屑沉積巖建造,火山活動較強烈,其晚期火山熱液往往使巖石發生較明顯的蝕變作用,與金礦化有成因上的聯系。
礦區內出露巖性主要為灰綠色片理化蝕變安山巖(蝕變帶中常形成斜長片巖)、深灰色強片理化凝灰質砂巖、灰色-灰黑色片理化凝灰質粉砂巖、灰綠色玄武巖等。巖石受區域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影響,巖石普遍發生低綠片巖相淺變質,形成絹云母-綠泥石-綠簾石-方解石-石英等變質礦物組合。蝕變組合主要為硅化、黃銅礦化(孔雀石)、黃鐵礦化(褐鐵礦)、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近礦圍巖主要為片理化蝕變安山巖,是區內主要的含礦巖石。
1.2 巖漿巖
礦區外圍發育規模較大的晚石炭世侵入巖序列,侵入于下石炭統姜巴斯套組中,外接觸帶往往形成寬50-100米的角巖化帶,為該金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熱源。
1.3 礦化蝕變特征
金銀礦化主要產于一條斷裂破碎帶中的石英脈及其兩側的蝕變巖中。
該斷裂破碎帶長200米,寬10米。帶中巖石至少發生兩期構造變形,早期發生片理化作用,形成片理構造,其與巖層層理大致平行,沿片理往往定向分布有絹云母、綠泥石、綠簾石等區域淺變質礦物,晚期則發生碎裂巖化作用(局部發育糜棱巖化),產生大量的裂隙構造,其平行或斜切層理、片理,裂隙中常充填貫入石英大脈、石英細脈、石英-硫化物細脈等。
礦化石英脈即產于該斷裂破碎帶中,脈寬0.2-2米,平均寬1.1米,長50米,脈分兩期,早期為為乳白色大脈,較純凈,晚期為青灰色石英細脈,可見含量較高的黃銅礦(次生氧化為孔雀石)、黃鐵礦(次生氧化為褐鐵礦、黃鉀鐵礬)等金屬硫化物,呈稀疏浸染狀、團塊狀、細脈狀產出。
曼特拉克金礦地質草測平面圖
蝕變可劃分出三個帶,自中心向兩側依次為:黃鐵礦化(褐鐵礦)、黃銅礦化(孔雀石)、硅化帶(金礦化)—黃鐵礦化(褐鐵礦)、黃銅礦化(孔雀石)、硅化、強絹云母化、強碳酸鹽化帶(蝕變巖型金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及弱硅化、弱褐鐵礦化帶。
1.4 礦體特征
礦區圈出一條金礦體,礦體呈脈狀產出,長約50米,厚2.0米,Au品位為1.38-2.61 g/t,平均品位2.54 g/t。
礦化巖石可分為石英-硫化物型及蝕變巖型二種。石英硫化物型主要具他形粒狀、碎裂狀結構,具細脈狀、團塊狀構造。金屬硫化物主要有黃鐵礦、黃銅礦等。
2 控礦因素及成因類型
該礦點主要控礦因素為:
1)該區次級脆-韌性斷裂破碎帶成為有利的容礦構造,構造控礦特征十分明顯。
2)下石炭統姜巴斯套組第一段火山活動為成礦提供了有利的熱源和礦源,其中的石英脈、安山巖蝕變、礦化明顯。
3)晚石炭世侵入巖序列為成礦提供了有利的熱源。
4)礦區發育的1:20萬Au、Pb、Zn、As、Ni綜合異常顯示出中低溫元素組合特點,具有較好的地球化學找礦指示意義。
5)礦區主要蝕變類型為硅化、黃鐵礦化(氧化為褐鐵礦)、黃銅礦化(氧化為孔雀石)、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顯示出中低溫蝕變礦物組合。
6)礦化巖石主要具他形粒狀、碎裂狀、鱗片粒狀變晶結構,具細脈狀、團塊狀、星點狀構造等。
由此可以推斷該金礦成礦時代為早石炭世晚期。成因類型為與韌-脆性斷裂有關的石英脈-蝕變巖型。
3 找礦標志
1)直接標志為蝕變石英脈。
2)間接找礦標志為圍巖蝕變。
3)斷裂破碎帶、下石炭統姜巴斯套組第一段及其中的輝石安山巖是找金的有利部位和層位。
4)金屬硫化物往往形成褐鐵礦、孔雀石等次生氧化物,使含金石英脈往往呈褐紅色,十分醒目。
5)區域Au、As、Sb、Cu、Mo、Pb地球化學組合異常于該區找金具有較好的指示意義。
4 結論
該金銀礦點成因類型為與韌-脆性斷裂有關的石英脈-蝕變巖型,其品位一般,規模較小。考慮到其具有較好的成礦地質條件,處于瑪因鄂博脆-韌性剪切帶這一成礦有利地帶,已圈出了金礦體,但工作及研究程度低,可作為有利的找金線索。因此,加強對瑪因鄂博脆-韌性剪切帶一帶的找金工作,有望尋找到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金礦產地。
參考文獻
[1]馮鈡燕.礦床學原理[M].地質出版社,1984.
[2]趙鵬大.礦產勘查理論與方法[M].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