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昊 吳寶宏
調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謀事之本,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前提。然而,一些地方人大調研始終停留在坐著聽匯報、陪著看“典型”的狀態,很難了解到基層的一線真實現狀。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湖州市人大常委會一反常態,采取不陪同、不定期、不拘泥于形式的調研,大大提高了監督實效。
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定路線的不定期調研,讓一線問題無處遁形。
一部紀實片,一本“日記本”,一次別樣的常委會會議,開得政府部門負責人手心直冒汗。
這是湖州市人大常委會不斷創新調研和審議形式的一次生動實踐,更是市人大常委會走基層、轉作風的一個縮影。
2013年9月30日,湖州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的報告。
與往常不同的是,這次會議除了聽取政府報告,還播放了市人大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監督調研組《走一線下基層 聽醫改促民生》的調研紀實片。
這部12分鐘的短片,都是調研組成員在調研時用手機、DV機拍攝制成的。雖然制作不算精美,卻如實記錄了調研組在走訪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戶時的畫面。該短片既客觀反映了基層醫療機構的人員情況、藥品配備、設施現狀,也原汁原味地表達了基層衛生院站負責人、醫務工作者、普通群眾對“醫改”成效的評價和建議,“基層衛生院最急需解決的還是人才短缺問題”、“一些常用藥還是偏少,最好能放寬幅度,更好地用到臨床上”、“要是遇上大病,一般老百姓是看不起的,希望能擴大大病醫療保險范圍”……
剛看完短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代表又翻開了一本小藍本——《走基層日記》。這本3.6萬字的日記本,共有6篇“走基層情況反映”和29篇“走基層日記”,詳細記錄了教科文衛調研組在走訪時群眾反映的關于醫療衛生、教育、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愿望和呼聲。
在看完短片和日記后,當天與會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代表對湖州市的醫改情況更了如指掌,在隨后就此召開的專題詢問會上,代表、委員的問題直擊要害:
“基層醫療機構配備藥劑總量不平衡,不是少這樣就是少那樣,尤其是群眾需要的廉價藥品。”
“我市今后將采取哪些措施解決基層醫務人員青黃不接的問題?”
…………
還沒從紀實片、《走基層日記》的“沖擊”中緩過神來的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又馬上面對代表、委員連珠炮式的提問,深感壓力山大。會后,一些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坦言,現在人大“走基層”了解的情況,甚至比政府部門掌握得還要具體、深入,問題點得準,建議提得實,讓他們感到工作上有差距,也更有壓力。
可這部原汁原味的紀實短片,這本別開生面的日記本,這次令人耳目一新的常委會會議,卻讓代表、委員們大呼過癮。
說起這次不同尋常的常委會會議,這些獨具匠心的短片和調研日記,還得從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去年開始嘗試的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定路線的不定期調研說起。
2013年8月21日下午,晴到多云,有時陣雨。長興縣李家巷鎮章浜村衛生服務站、青草塢村衛生服務站。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朱坤民、副主任方新旗,帶教科文衛委的2名同志來到長興縣李家巷鎮章浜村。車子一停,朱坤民就直接走向村衛生站。
“你們有幾個醫生啊?”“你是站長嗎?”“是的,我們3個醫生,我17歲當鄉村醫生,已干了40年了”。幾句話就拉近了與鄉村醫生間的距離。接著,朱坤民與許美琴站長深入地交流了基層衛生站的情況。朱坤民主任邊聽邊走進藥品室仔細查看藥品情況,并表示將把他們反映的問題和困難帶回去,努力解決……
這是湖州市人大常委會《走基層日記》的一個片段。據了解,從2013年2月開始,這樣的調研湖州市人大常委會每個星期至少組織一次,其中僅教科文衛委便已開展了48次基層調研,先后走訪了18個鄉鎮和59家基層單位,形成了11篇共1萬多字的走基層情況反映、48篇共5萬多字的走基層日記,以及近6個小時的視頻日記。
“走基層,關鍵是身入基層、心入群眾。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看、浮光掠影地聽,人大工作就會與群眾聯而不系、系而不緊,‘走基層’就會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湖州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在“走基層”的方式上,實現了“三個轉變”:變被動聽為主動找,改變以往調研中滿足于聽取走訪對象情況介紹,然后根據提供的材料起草形成調研報告和審議意見的習慣做法,每次都帶著明確主題,主動出擊,深入一線摸實情、找問題、聽建議;變集中看為分組訪,采取以分組訪為主、集中看為輔的調研形式,先組織相關人員圍繞主題分組走訪,再統一集中調研,使掌握的情況更準確、更全面;變常規訪為隨機查,改變以往由接待單位事先排好路線和察看點的做法,采用隨機暗訪的形式,直接到點走訪,了解掌握真實情況。
為提高飲用水水源保護議題的審議質量,城建環資工委成立3個小組,先隨機走訪人大代表和群眾40余人次、自來水廠及取水口15個、污水處理廠9座、礦山企業9家、“四小”企業9家,再組織集中視察,為隨后開展的常委會審議專項報告、專題詢問奠定了基礎。
在調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情況時,農業農村委和教科文衛委共同突擊夜訪4家生豬定點屠宰場,檢查發現個別定屠場存在設施簡陋、檢驗檢疫不嚴、污水及無害化處理不配套等問題。在向主任會議作了匯報后,調研組向政府印發了監督意見書。
…………
“跟以前相比,去年的人大調研很不一樣,陪的人少,看的點多,還會坐下來和我們拉家常,感覺很親切,老百姓自然也愿意講一些真心話。”一位基層群眾告訴筆者,這讓他相信人大的“走基層”不是做做樣子,是真為老百姓著想,他希望這樣的調研能一直堅持下去。
“用攝像機客觀記錄基層實際情況,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把問題放在桌面上,這樣的‘走基層’法,真正脫掉了過去形式主義的外套,在用真心做事,用真情調研,用真相說話。這種全新的改變,讓大家看得明白,看得感動!”這是新浪微博網友“竹童一枚”在傳媒湖州網上對湖州市人大常委會“走基層”行動的評論。
始于調研,但不止步于調研;始于詢問,卻不止于“問”。
2013年11月,離湖州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結束僅1個多月時間,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又會同財政、衛生等部門,就常委會會議上聯組發言和專題詢問中反映的有關事項落實情況進行了跟蹤調研。
在市人大的強力推動下,日前,湖州市有關部門終于表示將適當調整南潯區人民醫院的2014年度經常性補助經費標準,并出臺了對公共衛生(如急救中心)給予工作經費補助的政策。
除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去年還將這種突擊式的隨機調研、不拘一格的審議模式,廣泛運用到各項民生實事工程的監督中,力促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實。
截至2013年底,湖州市政府在當年市人代會上承諾的10件民生實事已全部按目標要求如期完成,涉及的31個具體子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無論是動態調研,還是審議、詢問,都是人大監督的手段,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有效解決問題。”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持之以恒不斷完善,使走基層行動制度化、常態化、實效化。
按照計劃,2014年,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將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試行分片包干制,由常委會領導和9個委室分工負責,在本屆任期內走遍全市52個鄉鎮、15個街道、984個行政村和162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