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均平,周 毅,呂 紅
近十年我國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計量分析與評價*
邱均平,周 毅,呂 紅
文章以中國學術期刊
圖書館 知識產權 著作權 計量分析 知識基礎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就其智力勞動成果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通常是國家賦予創造者對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時期內享有的專有權或獨占權[1]。圖書館領域所涉及的知識產權主要包括著作權、版權、傳播權等。隨著圖書館館藏資源數字化、圖書館網站建設等一系列數字圖書館建設活動的興起,如何解決數字圖書館在這些方面所面臨的知識產權問題是當今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通常認為圖書館版權爭論始于1973年美國威廉斯—威爾金斯公司(Williams&Wilkins Co.)訴美國政府案[2]。本文對2003-2012年間我國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研究狀況進行文獻計量分析,以揭示近十年國內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概貌。
1.1 數據獲取
1.2 論文年度分布
文獻按年代分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學科的研究發展速度和研究水平、規模[3]。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最早關于圖書館知識產權的文獻發表于1995年,可見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研究起步較晚。近十年的發展情況如圖1所示,隨著圖書館信息化的發展,國內圖書館領域關于知識產權的研究數量整體處于較高水平,從2003年到2010年大致呈現出上升趨勢,國內知識產權研究有一定規模;到2010年達到211篇;2011年和2012年有明顯回落。研究領域急待新的理論和實踐視角下的突破性研究。

圖1 論文年度分布圖
1.3 來源期刊分布
分析某一特定領域文獻的期刊分布情況,可以獲知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繼而發揮核心期刊優勢。分析發現,載文量居前11的期刊分別是《現代情報》《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農業圖書館情報學刊》《圖書館學研究》《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建設》《情報雜志》《情報探索》《圖書館理論與實踐》《圖書館論壇》《圖書館學刊》。這11種期刊共計發文量536篇(占總數34.8%),因此,可將這11種期刊視為研究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核心期刊。表明圖書館領域的知識產權研究力量集中于圖書情報學領域,其他學科期刊特別是法學期刊對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較少。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還需要相關專業,尤其是法學等專業的合作研究,以期從不同學科視角來研究圖書館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
1.4 文獻機構分布
本文對文獻機構的分析僅統計第一作者所在機構。按照機構性質,將機構分為圖書館、高校信息管理系、科研院所、其他四類。數據顯示,圖書館在四類機構系統中所占比例最高,其中高校圖書館約占四分之三;其次是高校各院系,以信息管理專業為主,法學專業占高校各院系的10.78%。具體到單個機構,信息管理院系和高校圖書館在高產機構中占較大比例。由此可以看出,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主要力量為圖書館和高校各院系,尤以高校圖書館和信息管理院系相關專業為主。
1.5 文獻作者分布
1.6 基金資助情況
共詞分析方法屬于內容分析方法的一種,它主要是對一組詞兩兩統計它們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的次數,以此為基礎對這些詞進行聚類分析,從而反映出這些詞之間的親疏關系,進而分析這些詞所代表的學科和主題的結構變化[4]。
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關鍵詞共現關系來發現本領域研究的熱點主題。取頻次大于10的關鍵詞,得到高頻關鍵詞61個,利用Excel對關鍵詞進行初步處理,并通過VBA程序生成關鍵詞共現矩陣,以此作為關鍵詞網絡分析的數據基礎。將關鍵詞矩陣導入社會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利用NetDraw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見圖2)。

圖2 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
圖2中處于中心位置的關鍵詞反映關注度較高的主題,處于網絡邊緣的高頻關鍵詞受關注度較低。高頻關鍵詞所在的文獻從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管理、圖書館服務等角度對圖書館發展中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了研究,涉及數字圖書館、傳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圖書館聯盟等圖書館體系。根據圖2總結得出近十年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熱點主題有:
第一,與數字圖書館管理和資源數字化相關的知識產權、著作權、版權等問題研究。主要探討了數字圖書館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關于知識產權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莊琦、馬海群認為數字圖書館面對著作權而處于角色模糊、權利缺失、行為受縛的尷尬境地,可通過著作權適度保護和數字圖書館行為的適度擴張予以緩解[5]。賀延輝認為對擁有自主版權的特色庫,應明確版權所有者以及版權使用權等問題,編制特色庫所用的素材如有版權,則必須得到授權,以保證特色庫本身不存在侵權問題[6]。
第二,圖書館在開展信息服務、文獻傳遞等各項服務中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隨著圖書館不斷創新發展服務內容和形式,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圖書館在發展信息服務的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是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問題研究的另一熱點。基于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過程中涉及的數據庫知識產權問題及其解決對策,需要密切跟蹤數據庫版權研究的發展趨勢,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7]。吳翠蘭提出以提高館員素質、把握好尺度、關注立法動態作為對策[8]。
第三,圖書館與信息網絡傳播的相關研究。隨著網絡信息傳播飛速發展,2006年7月1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關于信息網絡傳播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研究在圖書館領域引起了更多的關注。蔣永福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與圖書館合理使用》一文中從知識產權制度所具有的私權與公權背離的特性出發,指出信息網絡傳播權必須受到限制,并且這種限制應遵循公共利益優先、代際倫理和法定許可三大原則[9]。
第四,從立法、制度、技術等方面尋求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合理使用及相關問題的解決途徑。秦珂等人論述了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應實行版權集體管理和補償金制度[10-11]。圖書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規避知識產權風險[12]:要關注新的版權問題;要積極研討有關知識產權的案例;要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對用戶要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教育;要積極參與有關知識產權法律的制定和修訂。如何綜合法律、制度、技術三個維度解決圖書館領域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3.1 高被引論文
文獻被引頻次反映了該文獻的質量及學術影響力,通常情況下,單篇文獻被引頻次與其質量及學術影響力成正比[13]。高被引文獻可被視為領域研究的知識基礎,本文將借用h指數來獲取高被引文獻。
赫希認為一位作者的h指數等于其發表了h篇至少被引h次的論文,即一個作者的h指數表明其至多有h篇論文被引用了至少h次[14]。本文將2003-2012年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論文按被引頻次由高到低排列,高被引文獻為被引頻次不低于論文所排序號的論文。由此得到符合條件的21篇論文,這些高被引文獻分布于2003-2007年。被引頻次在30次以上的論文都發表在2005年之前,表明論文被引頻次的積累、論文價值的體現需要一定長度的時間。對高被引文獻的作者、來源期刊和關鍵詞進行分析發現:作者方面,有33.33%為合著論文,66.67%為獨著論文,獨著率較高,共有30位作者參與撰寫了這21篇高被引文獻,包括秦珂的3篇、邱均平的2篇、陳傳夫的2篇以及馬海群的2篇;來源期刊方面,高被引文獻絕大部分來自圖書情報領域的核心期刊,包括《圖書館建設》4篇、《圖書情報工作》4篇、《圖書館論壇》2篇。過去十年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重點研究陣地為《圖書館建設》《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論壇》等。
3.2 高被引論文的知識基礎
筆者通過對高被引文獻的參考文獻進行分析來探測高被引文獻的知識基礎。統計2003-2012年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高被引論文的參考文獻,從參考文獻類型、期刊來源、作者和主題等方面揭示高被引論文的知識基礎。
類型來看,外文文獻占總參考文獻的18%。通過參考外文文獻可以加強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吸收國外研究思想,借鑒優秀研究成果,高被引文獻通過參考外文文獻,充當了國內外學術交流的重要紐帶。在中文參考文獻中,期刊論文占總參考文獻的65.13%,是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重要出版傳播形式,其次是專著、網絡。
從高被引論文參考文獻所屬的期刊來看,參考文獻主要分布于圖書情報和法學兩個學科領域的期刊,被引5篇以上的基本為圖書情報領域的核心期刊,說明核心期刊是高被引文獻知識基礎的主要載體。參考文獻的作者方面,參與撰寫4篇以上的有秦珂、陳傳夫、馬海群、邱均平、江向東、陳敬全、王韞華、張平等;秦珂、馬海群、陳傳夫同時也是高被引文獻作者和高產作者,高被引文獻作者之間的互引或自引較多;秦珂、馬海群、陳傳夫等是近十年來國內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重要人物。數據顯示,高被引論文參考文獻的主題主要涉及圖書館立法、服務、制度建設、法定許可等方面。分析得出,高被引論文的知識基礎主要是高被引作者較早發表于核心期刊的論文以及國外的相關文獻,其內容是關乎立法、服務、制度建設、法定許可等重要問題的理論研究。
我國圖書館領域對知識產權的研究已初具規模,取得一定的成就。近十年間我國對圖書館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的研究比較成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法,但也存在不足:
首先,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不論是發文期刊還是作者都以圖書情報領域為主,知識產權在圖書情報領域引起了足夠的重視,但其他學科的介入相對欠缺。圖書館領域的知識產權研究是跨學科的研究領域,需要不同學科特別是法學的支持,圖書館領域的知識產權研究應該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由作者合著率可以看出本領域合著率較低,未來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研究可以加強作者間、機構間的合作,形成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核心力量。
其次,由關鍵詞分析看出,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研究主題雖然包括了信息網絡傳播、信息服務、文獻傳遞等方面,但研究力量過于集中在以“數字圖書館”為主題的研究上,圖書館領域的多方面都涉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本領域的研究應立足于準確定位圖書館性質,全面深入地分析圖書館在當前的數字網絡環境下如何處理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重點研究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產權風險、圖書館立法等方面。知識產權制度是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判定的基本依據,新的利益格局將影響圖書館知識產權制度的變革方向,新的制度內容將設定圖書館業務發展的制度空間[15]。因此,知識產權制度是圖書館知識產權的基礎,應該加大法學領域相關經典文獻的學習和利用。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應當以能夠科學、系統、準確地揭示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的實際存在情況為宗旨[16]。如何基于這些評價原則構建出科學、合理的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評估通用指標體系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目前有學者結合數字圖書館的建設流程,從影響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的資源、環境、人員三個方面入手構建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評估的指標體系[17]。傳統圖書館、不同類型的數字圖書館如何構建知識產權風險的通用評估指標體系問題依然困擾著理論界和實際工作。此外,圖書館立法對解決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具有促進數字圖書館建設中公眾利益與版權人權益的平衡、明確數字圖書館的法律屬性與法律地位、促進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三方面的作用[18]。因此,加快圖書館立法將為解決困擾圖書館界的知識產權問題提供幫助。
再次,從高被引文獻的分析來看,數字圖書館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研究和圖書館與信息網絡傳播相關的研究較成熟。目前國內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研究主要是集中研究國內圖書館領域的知識產權問題。國外知識產權的相關研究發展較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圖書館領域的知識產權研究應當多借鑒和吸收國外在本領域優秀的研究成果,避免閉門造車。
最后,從用戶、館員、著作權人角度進行相關研究的文獻較少。圖書館從資源建設到資源管理再到用戶服務,整個過程中都可能會涉及知識產權問題,用戶的信息需求與信息行為、館員的法律素養以及與著作權人的關系等也是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朱崇實.經濟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W.R.Cornish.Intellectual Property[M].London: Sweet&Maxwell,199third edition.
[3]呂紅,馬海群.近8年我國信息構建論文的文獻計量統計分析與評價[J].情報科學,2010(10):1526-1531.
[4]馮璐,冷伏海.共詞分析方法理論進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2):88-92.
[5]莊琦,馬海群.著作權適度保護與數字圖書館行為的適度擴張[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3(5):86-89.
[6]賀延輝.高校圖書館網絡數據庫資源的建設與利用——兼論其中的版權問題[J].圖書館建設,2003(1):43-45.
[7]毛建軍.高校圖書館古籍數據庫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J].圖書館學研究,2012(9):32-34.
[8]吳翠蘭.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知識產權問題[J].圖書館論壇,2001(2):20-21,64.
[9]蔣永福.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與圖書館合理使用[J].圖書情報工作,2006(7):14-17.
[10]秦珂.集體管理制度創新和數字圖書館版權問題[J].現代情報,2004(11):146-148.
[11]秦珂.圖書館數字版權補償金制度探微[J].圖書館論壇,2005(2):119-121.
[12]曹玉平.圖書館數據庫使用中規避知識產權風險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2(1):20-23.
[13]馬海群,呂紅.2000-2009年《情報科學》文獻計量學分析與研究[J].情報科學,2011(6):867-873.
[14]葉鷹.h指數和類h指數的機理分析與實證研究導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5):2-5.
[15]冉從敬.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J].圖書館論壇,2009(2):15,22-24.
[16]趙立紅,張文德.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1(2):96-101.
[17]袁圓,張文德.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J].圖書館論壇,2012(1):11-14.
[18]于成杰,張軍亮.試論圖書館立法對解決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的作用[J].圖書與情報,2012(6):64-68.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about Library in 2003-2012
QIU Jun-ping,ZHOU Yi,LV Hong
This paper selects China online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ing database as the data source;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informatics,it makes a statistics of the papers,published in 2003-2012,abou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library in the field of annual distribution,source journals,subject analysis based on keywords,high-cited papers and their knowledge foundation.Then,the authors work out the hot topics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give some advices for future research.
library;intellectual property;copyright;bibliometric analysis;knowledge foundation
格式 邱均平,周毅,呂紅.近十年我國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計量分析與評價[J].圖書館論壇,2014(1):1-6.
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數據源,以高級檢索為檢索途徑進行“題名”檢索,將檢索詞“圖書館”與“知識產權”、“著作權”、“版權”、“傳播權”分別進行組配,形成(“圖書館”AND“知識產權”)OR(“圖書館”AND“著作權”)OR(“圖書館”AND“版權”)OR (“圖書館”AND“傳播權”)的檢索式,時間限定為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檢索時間為2013年2月1日。通過中國知網的存盤功能下載數據,并進行數據清洗,去除期刊的著作權申明、著作權轉讓書等與研究內容無關的文獻,最終得到有效文獻1539篇。
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的層次和質量,同時也反映有關部門的支持力度。本文收集的文獻中,基金資助論文占總發文量的15.59%,從2003年到2012年,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基金資助論文呈曲折上漲趨勢,特別是2007年以后,上漲趨勢更加明顯,說明各部門對本領域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基金資助分布趨勢與論文年度分布的發展趨勢大體上相互呼應,表明資金資助、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是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的重要推動力。在基金資助層次分布方面,按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校級四個層次區分基金資助層次,分析發現省部級基金論文約占總基金論文的60%,表明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基金資助以省部級為主。
邱均平(1947-),男,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周毅(1989-),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呂紅(1987-),男,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2013-04-03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基于語義的館藏資源深度聚合與可視化展示研究”(項目編號:11&ZD152)研究成果之一
總庫為數據源,采用信息計量學和社會網絡的理論與方法,利用Ucinet等軟件,從論文年度分布、來源期刊分布、基于關鍵詞的研究主題分析、高頻被引論文及其知識基礎分析等方面對2003-2012年國內研究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的論文進行計量分析與評價,總結近十年國內圖書館領域知識產權研究主題,為進一步開展相關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