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輝LI Jin-hui
(湖南都市職業學院,長沙 410137)
(Hunan Urban Professional College,Changsha 410137,China)
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目前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以物物相連的互聯網、云計算、寬帶移動通信技術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整個社會結構及生活習性,是一場革命,教育也不可避免。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同樣具有革命性。這種革命性影響:一方面對傳統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如果還是墨守陳規,固守黑板,粉筆和一套多年不更新的老教案,那必然會被這場革命所淘汰;另一方面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種機遇,目前這種教育教學改革的機遇已經到了關鍵期。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成績顯著。但與此同時,在其發展進程中依然面臨著諸多需要研究和探索解決的問題。
1.1 觀念問題 教育信息化這一觀念已經逐漸被大多數教職員工理解和接受,但仍然有少數教職員工特別是還有少數院領導未能理解教育信息化這一觀念、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具有革命性,逃避甚至抵觸教育信息化的各項建設,把信息化建設只是當作上級檢查、評估的一項任務來完成。有的教職工把使用信息技術當成額外負擔,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個別教職工對傳統教學思路和模式根深蒂固,沒有與時俱進。還有一些教師沒有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自身不具備獲取、交流、處理及應用教育信息化技術的能力,更沒有將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相整合的能力。
1.2 教學模式問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課堂面授加上黑板和粉筆,這就是教師授課形式的全部。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在課上消化不了的知識,只能依靠筆記自己研究、造成學生對知識掌握不扎實。而不會擅長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知識,不懂得在網絡中搜索、審查選擇有用的信息。最終不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這就是傳統教育模式帶來的弊端。目前有的學校雖然已經建立了許多多媒體教室,但是獨立的多媒體教室并沒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學形式仍舊以教師講課為主。
1.3 標準問題 在教育資源以及應用系統的建設過程中,由于歷史原因忽視了標準問題,缺乏統一規劃,導致資源無法全面共享,信息難以便捷交換,信息孤島較多,導致無法再更高層次上的信息處理(如信息挖掘、決策支持等)。建設信息資源(如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特別是公共信息資源沒有統一的標準,無法實現大范圍的共享。
1.4 資源共享問題 由于缺乏一套全國統一的教育信息化標準,導致目前高職院校校內,在教學及教學管理方面、行政后勤、圖書館、機房、食堂、財務等方面沒有統一的應用平臺系統,數據標準不統一,還沒有真正實現資源統一及資源共享;高職院校之間信息系統彼此更加不統一不兼容,要實現資源統一及資源共享就更難。這方面我國銀行系統做得較好能實現資源統一及資源共享。
1.5 組織結構問題 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個擁有決策力、能協調各管理部門之間關系的組織機構。目前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沒有統一的組織管理機構,沒有統一的管理體系,缺少統一協調規劃,因此各職能部門各自為政,建設步調、建設標準就無法統一。這方面在教學上做得好,每個高職院校都有一個教務處,對教學管理擁有決策力和協調能力。有部分高職院校設置了信息化辦公室但并沒有真正擁有對信息化建設的決策力。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是對未來十年進行了全面部署,概括提出了三大任務和兩個平臺,簡稱“三通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核心目標。三大任務:第一是要基本解決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接入與網絡學習環境的問題;第二是加強優質資源的建設與共享,每個班級都要用上優質資源,資源應用是我們的關鍵;第三是建設實名制的網絡學習空間環境,努力推動個人自主學習和教學互動。兩個平臺:一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二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這就為教育信息化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結合目前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教育信息化建設應重點注重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2.1 進一步加大力度轉變觀念 必須提高認識,樹立教育信息化新觀念,必須解放思想,用科學精神、創新精神,探索出新時代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新規律,來推進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要使高職院校教師特別是院級領導了解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教育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中影響的革命性。
2.2 建立新時代信息化的教學模式 必須打碎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課堂面授+黑板和粉筆,當今社會先進的信息技術正在改變整個社會結構及生活習性,傳統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是找書、問人,今天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是信息化的技術,是計算機互聯網絡,從互聯網、云計算、寬帶移動通信技術、3G 網絡技術、4G 網絡技術,以及騰訊QQ、微博、微信、微播等方面可以得到各種各樣信息。因此現代教學模式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學生具有使用計算機網絡與其他信息技術來解決自己學習、工作、生活中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互聯網絡操作能力,從計算機互聯網絡中采集信息能力、信息通信能力、信息組織與表達能力、信息加工處理能力、信息系統分析與查詢能力、信息評價能力、信息結果分析與報告能力等。另要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講教學,學生為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必須創造一個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式學習、主動式學習的教學模式?,F代化的教育信息化技術為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所必需的技術手段的支持,即通過信息化的網絡教學。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使教學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具有極大靈活性和交互性。同時網絡教學能使教學素材展示越來越靈活、形象、生動,更加全面。
2.3 制訂統一標準,加強標準化的教學資源建設 要按照統一標準進行教學資源建設。信息資源建設(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公共信息資源國家要制訂統一的標準,要實現大范圍的跳出時間、空間限制的資源共享,提高信息資源使用率。注重資源的表現形式,仿真環境、立體互動,網上虛擬實訓平臺等。
2.4 統一網絡教學平臺 高職院校最好有統一的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是網絡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源與教學活動的載體,包括網絡教學支撐軟件系統與服務器等硬件系統,以及支持網上教學的各種工具。目前高職院校大部分引入了世界大學城。世界大學城是以網絡交互遠程教育為核心、綜合了遠程教學、網絡辦公、及時通訊、商務管理、全民媒體、個性化數字圖書館等功能的一座既虛擬又真實的服務平臺。通過這個服務平臺,利用空間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文字、聲音、視頻等全方位立體式的教學內容,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率以及生動性。這方面要加強標準化統一性,要加強推廣力度。
2.5 建立信息化建設組織機構 信息化建設需要建立一個統一組織機構,這個組織機構能擁有信息化建設的決策力、能協調各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如“信息化建設辦公室”,最好是由學院院長兼辦公室主任??傊?,教育信息化建設還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仍然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1]周瑾.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企業技術開發,2012(34).
[2]杜吉澤,于京波.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創新與特色[J].教育與職業,2007(27).
[3]胡東成.主動適應信息時代加速建設一流大學[J].中國遠程教育,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