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明 王祖麟
(江西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基于校企協同的工程教育項目驅動研究
劉黎明 王祖麟
(江西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江西贛州 341000)
項目驅動對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沒有企業參與的項目驅動難逃紙上談兵之窘。因此,需要在校企協同合作的基礎上,做好驅動項目體系的設計,搭建科學的項目驅動平臺,構筑有力的項目驅動組織保障。
校企協同;工程教育;項目驅動;對稱性共贏
“項目驅動”是對以傳授學科知識為主的傳統工程教學模式的革命。這一模式在世界上以麻省理工學院為首的幾十所大學操作實施,迄今已取得顯著成效,并得到產業界高度評價[1]。
(一)項目先后體系1.課程項目
根據課程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安排,為了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與掌握,由課任老師或備課組,按照學科知識與能力培養邏輯,設置若干個項目任務,充分利用構建的“學做合一”的教學平臺,由學生個人或團隊合作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積極采用關鍵知識教師講授、重點內容教師點評、精講多練、學練結合的“互動式、啟發式、研究式”教學方法和“e-Learning”、網絡資源教育手段,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項目化學習,深化學習的鞏固效果,形成項目任務學習行為習慣,跳出膚淺的紙上談兵的“應試式”、“考后忘”的學習怪圈。
2.年級項目
以專業知識模塊與項目驅動的能力培養規劃緊密結合,通過知識與能力同步增長的、貫穿大學四年學習過程的四個階梯,每個階梯安排一個本年級綜合項目,來實現知識獲取與能力培養的與時俱進。比如,一年級時選擇“IEEE國際迷宮電腦鼠”為項目,融會貫通所學知識模塊,打下扎實的科學與軟件基礎;二年級以現代ARM與SOC技術為紐帶,選擇“電腦鼠硬件與智能儀器”為項目,融合電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打下扎實的硬件基礎;三年級以“Robocup足球機器人”為項目,融合現代控制、信號處理、計算機與通訊技術,形成工程設計能力。
3.畢業項目
為了使畢業生最終能融會大學期間所學知識和技能,學生進入大四時,仿照企業的研究平臺,讓學生在接受以企業工程項目研究為內容的系統性訓練同時,在導師的指導下選擇一個畢業項目,作為促進學生系統、實戰性學習的驅動手段,同時突破傳統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考核學生畢業水平的方法,提升畢業考核的科學性與實效性。也可以根據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情況,以其中的子項目作為其畢業項目。
(二)項目類別體系
1.驗證性項目
針對一些知識或技能重點、關鍵點,做一些驗證性學習,反應在工程教育中,就是要求安排適量的實驗教學。為了有效、系統驅動學生學習,由實驗教學老師和實驗中心一起設計了系列驗證性項目。
2.實踐性項目
由教研室、合作企業和教學指導委員會等組織,聯合設計好實踐性項目。同時,實踐性項目的實施也能讓學生在實踐性項目中解決企業對學校的部分人力資源訴求,深化對稱性共贏的校企合作。
3.研發性項目
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提出要“集聚和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產出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2]。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依托企業在學校設立的研發室或校企共建的研發中心,經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定相關的研發性項目。目前,江西某高校設立了廣州周立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基地和若干個實踐教育中心,其中廣州周立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還在公司設立了大學事業部,專門負責與合作高校的研發性項目的管理。
(三)項目專兼體系
1.單課程項目
每門學科的學習,都必須通過一定的課程教學來實現,而根據課程教學要求,按照課程知識邏輯設計出只與某門課程緊密相關的小項目。目的主要促進某門課程的知識學習與技能把握。
2.課程群項目
對教學內容與課程進行了模塊化整理,建立一體化、模塊化課程體系[3]。相應地,為了提高學習靈活性與實踐能力,還根據課程群學習要求,設計了相應的課程群驅動項目。
3.綜合性項目
除了單課程性項目和課程群項目外,為了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系統性與綜合性,教學改革中設計了一些綜合性驅動項目。上文的畢業項目、年級項目和研發項目都屬于綜合性項目。
(四)項目選擇體系
1.必選項目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為了使學生全面提高工程能力,必須設置全體培養對象均達標的目標要求,而必選項目就是培養的基礎,也是檢驗的必要手段。在課程項目、年級項目和畢業項目中,均有大部分必選項目。
2.自選項目
在項目設計時,學生在預見能達到培養要求的評估前提下,允許其自選項目主題、方向與內容,促進有特色學生的培養。在本文上述的各類項目中,在任課老師、教研室、教學指導委員會等相應人員的同意下,學生可以選擇自選項目。
1.驗證性實驗室或工作室
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一般高校都會建設相應的實驗室,由學生在實驗大綱和實驗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一定量的實驗學時。這類實驗室目的是讓學生對書本知識或技能學習在實驗中能夠重現,是對書本所學的結論性知識和技能的正確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一種驗證,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目前,大量實驗室承擔了這種功能。由于這類實驗室建設,投入相對有保障,實驗內容與現時市場或社會需求聯系相對松散,大部分這些實驗室由高校自身籌資建設。這類實驗室也是培養學生知識、技能不可或缺的實驗基礎,是提高學生實踐認識的基本場所。
2.實踐性實驗室或工作室
要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切實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由于受學習律的影響,沒有一定的實踐運用操作,光有驗證性實驗室或工作室平臺是遠遠不夠的。江西某高校通過校企深入合作,在周立功公司、中國瑞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惠州市興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程教育實踐中心[4],使企業成為學生工程教育的實踐性實驗室或工作室,是工程教育的前基地。有的學院還通過預就業等形式,讓學生在類似實驗性實驗室的企業中提前進入了“工作狀態”,得到了較好的實踐鍛煉。
3.研發性實驗室或工作室
建設好研發性實驗室或工作室成為校企深入合作的共同訴求和重要基礎[5]。美國硅谷的“神話”[6]無可爭議地說明了校企共同研發的巨大價值。為了滿足共同研發的需要,江西理工大學在企業的合力下,把學校實驗室打造成研發的“后花園”,在這個平臺上,凝聚學生、老師、工程師的智慧,整合校企先進設備等軟、硬件資源,共同建設好研發性實驗室或工作室。目前,江西理工大學國家級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實驗中心和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實驗室已經成為企業競相合作的重要平臺。
為了便于分析平臺建設問題,我們把平臺做了以上分類,但是結合校企合作的實際,很多實驗室或工作室承擔了兩種或三種實驗職能。
1.教研項目組
在項目驅動理念下,傳統的教研室功能有所拓展,成為項目設計的重要基礎與中堅力量。教研項目組主要是在教研室中以課程或課程群分成若干個教師組,主要負責課程項目和課程群項目的設計、實施、完善與指導。在校企深入合作的基礎上,各組均可以邀請企方專家參與設計,使項目設計本身更具有現實意義,貼近當前市場需求,在保證基礎知識與技能掌握的基礎上,兼顧企業訴求。
2.實踐項目部
當學生進入實踐學習階段時,該階段的項目設計需要組成專門的實踐項目部,進行系統設計,重點考慮合作企業的現實條件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要求,設計切實可行的項目,并對實踐給予及時的指導。該機構應該主要設置在合作企業中,由企業技術骨干、管理骨干和專業教師共同組成,特別強調合作企業的實際問題的調研、分析與解決,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的能力。(見圖1)
圖1 周立功公司中設立的有關實踐項目部組織保障體系
3.綜合項目組
為了設計出驅動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項目,需要組建綜合項目組,突破課程、課程群的藩籬,設計出跨學科、綜合性的驅動項目。由專業老師和企業骨干、專家組成。負責綜合性項目的設計、標準制定、項目指導、項目考核與項目完善等工作。
4.研發項目部
研發項目部是校企提高新技術、新產品、新問題的研發與突破,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高校師生的成長,最主要組織。江西理工大學某學院將企業骨干和企業研發需求一起引進校園,組建研發項目部,使其成為校企研發重要的“后花園”。在研發項目部,既要把研發項目確定、設計好,更要組建好相關教師與學生團隊積極參與進來,既解決問題出成果、出效益,又培養人才促創新、促成長。研發項目部成了校企合作的重要維系與紐帶,也是校企合作高度的重要標志,更是人才培養的晴雨表。
[1]樓建明,傅越千,鮑淑娣等.基于“產學合作、項目驅動”模式的校內工程訓練中心建設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31):123-126.
[2]蔡克勇.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趨勢——論加強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J].高等教育研究,1997(6):1-5.
[3]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2-05-08)http://news.xinhuanet.com/ edu/2012-05/08/c_123094483.htm
[4]梁毓明,梁禮明,王祖麟等.CDIO模式下電子系統課程設計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2,9:63-64.
[5]梁禮明,張振利,王祖麟.地方性高校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討[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2,6(33):102-105.
[6]索凱峰,盛瑋.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組織社會學的闡釋[J].高校教育管理,2014,01(08):54-58.
Study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ject Driving Based on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Synergy
Liu Li-ming, Wang Zu-lin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JXUST, Ganzhou Jiangxi, 341000, China)
Project driv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but pedantic without the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Therefore, we need to design the driving project system, set up scientifically project driving platform, build a powerful project driving orga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Synergy collaboration.
university- enterprise synergy;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ject driving; symmetry and win-win
G40
A
1000-9795(2014)09-000191-02
[責任編輯:周 天]
劉黎明(1977-),男,江西信豐人,碩士研究生,江西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