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杰
摘 要:土地整理在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文章以土地用途的管理以及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轉化作為主要的切入點,對于城鄉一體化過程中,土地整理的作用進行相應的探討與論述,并且進一步論述在不發達區域的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土地管理的實際意義與推進作用。
關鍵詞:土地整理;城鄉一體化;重要性
經過對土地的管理和使用,人類實現對自然界的使用和改造,對土地實現管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與要求,必須經歷土地管理的發展環節,對土地的利用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與控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進程與發展,同時也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趨勢所趨。現階段,遼河墾區處于工業化發展的轉折階段。要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發展必然需要更多的土地資源作為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在進行土地管理的整個操作過程中,用地矛盾不斷凸顯。建設用地的實際需求量以及計劃量有很大的差距,單單按照建設用地的標準是遠遠不能滿足當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際需要。合理解決建筑用地以及保護耕地之間的矛盾,將這兩方面的矛盾處理好,才能夠保證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順利發展,這兩者之間要協調必須要經由土地管理實現,土地管理工作要在這方面不斷探索與嘗試,將兩者關系逐步實現平衡。
1 土地用途管制與經濟建設用地的矛盾轉換
1.1 “吃飯”與“建設”之間的矛盾已經長期存在,進行建設和耕地保護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與保證。
新《土地管理法》實施后,土地管理進入有法可依的發展階段。對于耕地的保護,保證耕地實現總量上的相對平衡是當前最基本的戰略與要求。同時,這也是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意義重大且深遠。我國人口數量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這就必須要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處理好吃飯以及建設之間的關系,要確保耕地總量相對平衡的基礎下,不斷的推進建設事業的推進與發展。
1.2 開展土地整理是解決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保障經濟建設用地這對矛盾的雙刃劍。
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土地整理,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經過土地整理工作,能夠使得現有耕地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調整與整合,使得百分之七十的新耕地面積出現,這樣就能夠用作建筑用地,一定程度上滿足建設的用地需要。如此以來,便保證耕地總量的同時,能夠緩解建筑用地不足的矛盾。所以,經濟要發展,耕地要保護,土地整理是條出路。
2 在現實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土地整理的實際作用與意義
對土地進行整理的實質,就是要使得現有土地能夠得到更好的、更充分的使用,使得土地的使用更加合理,使得耕地面積得到相應增加,同時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使得建筑用地長期缺乏的現實得到逐步改善。依據土地利用的整體方針與規定,對于工程建設做合理的控制與規劃,對于處理以及安排不當的一些土地進行調整,并將一些比較零散的,缺失集中性的土地進行整合處理,同時未充分利用的農村居民點用地和農地實施調整、開發、利用的行為。
2.1 積極開展土地整理,為建設用地需求提供資源儲備。
最近幾年,在確保建筑用地面積的問題上,我們一直開展土地整理的工作,已經在很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
2.2 土地整理工作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2.2.1 土地整理推進了縣城的城市水平。
2.2.2 土地整理推進了小城鎮建設。社會經濟發展發展到一定程度,小城鎮必然不斷涌現,它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也是城鄉一體化的主要構成元素。
2.2.3 工業化進程中,土地整理起到關鍵的作用與意義。城市要實現發展與不斷擴展,要有工業以及旅游作為發展的途徑與基礎。由于保障了建設用地需求,使工業園區得到了蓬勃發展。
2.2.4 土地整理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將現在使用的一些土地、水源以及道路、林木等進行整體的考慮與治理,使得土地建設實現整體化的發展, 建設成“田成方、渠成網、樹成行、路相連”的標準化農田。創造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為效益農業的發展和實現規模經營成為現實
3 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對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現實意義
所謂城鄉一體化就是使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想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使城鎮和鄉村互相發展。要想實現城鄉一體化,首先就要做好準備,要有一個長遠的發展戰略,因為城鄉一體化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建設橋梁,公路,電網,通信等一些和百姓密切相關的設施,以及一些生產工廠使得居民有所圖,有事干,這樣可以使城鎮畢業生來到農村工作,農村的人有事干。還要有新型的發展方法和策略,這樣才會和現在新興社會接軌,縣城為農村最高首府,所以要想發展農村,先要發展縣城,發占農村中心,關鍵的村落,先讓主要的村富起來,在帶動周邊村富起來。使工業聚集起來,把農民的產物推向市場,使農民可以進城來打工,一步一步來實現城鄉一體化。
3.1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一定階段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走“以城帶鄉、以鄉促成、城鄉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是保持遼河墾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加快實現農村的現代化。所以,越是欠發達地區,越要推進城鄉一體化。
3.2 將城鄉一體化不斷推向深入,能夠使得社會以及經濟發展更加順暢和諧。依據城鄉一體化的設計與規劃,將主要精力用在關鍵城鎮以及農村的發展上,能夠對人口以及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更加充分有效的保證資源的充分利用,杜絕浪費,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益;有利于打破城鄉分割,縮小城鄉差別,加快實現農村現代化;有利于加快農村人口向中心鎮、中心村聚集,逐步樹立現代市民意識,推進人的現代化。
3.3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更有利于更地實施“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生態立縣”的三大戰略。
對于土地進行整理是符合我國國情發展需要的,能夠使土地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與配置,保證農業的綜合生產力,保證農業的全面進步,同時也是推進《土地管理法》實施的基礎與重大舉措。保證我國農業和建設能夠和諧順暢發展與進行,必須采用土地整理的方式,使得土地使用的矛盾能夠得到優化的處理與解決,在確保經濟建設用地基本滿足需要的同時,使得耕地也能夠一直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總量平衡,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保證我國耕地總量的相對平衡,必須要對土地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這是重要的舉措與方法,但是,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往往把著眼點更多的放在經濟方面的收益上,對于長遠的生態方面的考慮相對欠缺,在這個問題上,無論在制度方面還是技術方面都應該不斷努力和研究新的辦法與措施。主要探索一方面保證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又要保障建設用地供地的矛盾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與方法,也就是實現土地管理。經過土地管理工作不斷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與進步,保證建設事業的發展,又推進了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和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白冰.試論土地整治的內容、方法和原則[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7).
[2]關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咨詢建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1(5).
[3]楊邦杰,鄖文聚,楊紅.論村莊治理——以黃淮海農區為例[J].中國發展,2009(06).
[4]張小波.論沼氣在改善西部農村生態環境中的作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