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陽
摘 要:灌區工程的質量對我國的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基本的水源灌溉,是農業發展及人們日常生活用水的基本保障。對灌區工程要進行科學的管理,保證灌區工程能夠發揮更大的效益。在對灌區工程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遵守科學的原則,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對灌區工程進行高效合理的管理,為農業發展以及經濟建設創造有利的環境。
關鍵詞:特大型灌區;管理;問題;對策
前言
我國現有的中小型灌區工程數量較多,但是由于運行時間較長,在使用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維護,致使部分工程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另外,由于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在設計水平以及施工技術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足,致使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出現很多隱患,影響到灌區工程功能的發揮。在水資源日益缺乏的形勢下,應該加強對灌區工程的管理,合理利用水資源,節水用水,保證灌區工程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大的貢獻。
1 存在問題
1.1 工程設施方面
灌區工程設施主要任務是為了農田灌溉用水服務。灌區的主要水工建筑物有放水涵、渠下涵和泄洪閘等組成,現就其存在的問題分別作一簡述。
1.1.1 放水涵是灌區工程設施中承受水流沖刷較大的部位,而有些灌區的工程設施中對于放水涵的施工不夠嚴謹,在沒有詳細的設計方案的情況下就開始施工,致使施工不夠規范,不符合標準要求,在壓實度、回填土標準等方面不夠嚴格。所以在后期使用的過程中,長期受到水流的沖刷,極易造成塌方等現象,嚴重影響到農業的發展。
1.1.2 渠下涵橫穿渠道,因建設時受材料、資金等各種影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漏,直接威脅總干渠道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1.3 灌溉渠道是輸送灌溉用水的主要方式,渠道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水資源的利用情況。以前建成的渠道基本都是沿地形挖建而成的,灌溉方式也比較粗放,渠道沒有防滲措施,所以造成大量的水資源浪費。此外,由于年久失修,致使部分渠道淤泥堵塞,甚至出現塌方,影響到灌溉工作的進行。
1.2 工程管理方面
1.2.1 管理機制陳舊
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是灌區工作正常進行的基礎,保證灌區高效穩定的運行。但是在部分灌區中,在管理方面只是針對水工建筑物來進行管理,而對于渠道等線路較長的部分卻缺乏完善的管理。由于灌區工作條件比較艱苦,所以人員配備較少,在管理體制上比較落后。只有在大規模的維修中才會引起重視,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維護監管,出現問題無法及時的發現,影響到農田灌溉的正常運行,所以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
1.2.2 經營機制不活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時代,用水對象為農村集體,由政府代收水費。在市場經濟時代,用水對象以及水費的繳納發生了改變,灌區的經費也由財政支付一部分,其余要向用水農戶征收,而水費的收繳工作比較困難,由此增加了灌區工作人員的負擔,田間渠道缺乏管護,影響到灌區的經濟效益。
1.2.3 工程管理信息不暢通
目前全國各灌區涵閘主要依靠人工觀測、記錄水情,測量方法落后,信息精度差,不能及時有效傳達上級主管部門,使灌區計劃用水和計量用水等科學管理方法難以推行,節水灌溉技術、措施難以推廣。
1.3 灌區的對外交通和通訊方面
灌區因主要服務于農業,所以大部分遠離交通干線,渠堤道路沒有等級、路面狹窄、坑洼不平,多為臨時道路,遇到下雨也是路面泥濘,車輛無法通行。灌區總干如果出現險情,容易貽誤搶險時間和影響搶險物資運輸,將產生嚴重后果。
2 解決問題的對策
近幾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非常重視水利工作,加大了對全國各大灌區的節水改造和除險加固。作為各灌區的管理單位,要利用這難得的機遇,主動爭取中央和上級有關部門支持,多方籌集資金,對灌區進行改造。同時,要讓地方政府支持灌區工作和未來發展,加快經營管理制度改革,發展多種經營,增強單位經濟實力,吸引人才,制定人才戰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逐步解決灌區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搞好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完善配套和節水改造
灌區的水利工程建筑質量是保證灌區成功改革的基礎,也是保持灌區能夠正常運轉的基本要素。所以要對灌區的水工建筑物進行檢查和維護,對于年久失修的工程要進行加固養護,完善運行功能。對于超出使用年限,已無法再使用的工程,要及時的上報,進行翻建。對渠道要做好防滲措施,按照水利工程的標準對其進行維護。灌區水工建筑物的質量如何,是保證其運行功能的基本要素,所以要保證灌區工程的完整性,高效性,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灌區工程的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于相關的配套設施要逐漸完善,加強節水改造工程,為灌區的正常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強化灌區工程管理,完善管理條例,明確崗位責任
在管理上要學習和探索,在吸收和消化先進管理經驗的同時,要探索自身的管理模式,順應時代潮流,逐步完善先進的管理體制。大力推廣和成立用水協會,讓用水戶參與管理。明確工管單位的領導職責,增強管理意識,完善各項工程管理責任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項管理制度在灌區能落到實處。
2.3 優質服務灌區,審查灌溉面積,為水費自收做好鋪墊
對現有灌溉面積結合實際灌溉重新核實登記注冊,并履行法定手續,作為今后征收水費的依據。對用水的以村為單位,向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提出書面申請,所有用水戶必須在申請上簽字,作為今后交水費的憑證。用水戶是灌區的主人,服務能否到位,直接關系到水費收取的難易程度。增強服務意識,做好對用水戶的優質服務,深入調查輸水中的問題,掌握灌區水情,保證灌溉時能及時用上水。在提高用水服務的同時,積極宣傳水資源的科學調度才能保證群眾用水,能有效地增強群眾對水費繳納的認識,提高水費的收繳率。
2.4 灌區工程管理信息要自動化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各種實施監控、遠程遙控等自動化系統正逐步取代人工操作,現在有閘門等機電設備的自動啟閉系統、水情水量監測系統、水質污染監測系統等先進管理自動化系統,灌區需根據自身情況,聯系科研院所,開發適合灌區的計量、統計軟件來改善灌區管理面貌。
2.5 完善灌區道路
灌區道路是進出的唯一通道。所以,工管單位要積極聯系地方政府,或利用灌區建設節余資金,逐步改善道路條件。
2.6 水管單位要發展多種經營
為了促進灌區的經濟發展,灌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發展多種經營,結合產業優勢,增加經營項目,提升灌區的經濟收入。比如說可以利用灌區的水資源優勢,為鄉鎮居民提供生活用水以及工業用水。還可以利用渠道的水頭落差,進行水利發電,建立小型的水利發電站,增加經濟效益。由于水資源的便利性,可以在灌區沿線種植經濟果樹或者豐產林。在不影響水質的前提下,可以發展養魚業,開設農家樂等項目,充分發揮灌區的優勢。
3 結束語
灌區工程在我國的農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農作物的生長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水源,所以對灌區的經營管理十分重要。為了保證灌區工程的高效運行,需要加強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工程設施進行維修加固,提高運行效率。灌區工程管理是促進農業發展的基礎,所以要在管理體制以及工程設施方面不斷完善,為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秀娜,張亞芹.灌區工程管理之我見.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02-25.
[2]崔虎平,馮聯宏.壁頭灌區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分析[J].山西水利,2005(02):55.
[3]賈志剛.太谷縣郭堡水庫灌區現狀及發展對策[J].山西水利,2004(0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