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臻
不 知哪一天早晨從噩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網蟲。又不知在何時,突然明白這張巨大的“網”只是文化快餐,明白網上的變化太快,內容即使再龐大也無法像書籍一樣包容時空,明白所謂的自由言論中,少有深刻的情感和哲思。
隨便“百度”一下,即可知道經典名著的主要內容,于是為不用再讀那厚厚的書而慶幸,心中贊美著網絡的力量。但是,這樣真的可以嗎?你真正用心去感受哈姆雷特的痛苦了嗎?真正思考過生存和毀滅了嗎?網絡上的,終究是文化快餐。當我們飽食這種“快餐”時,也許那些偏遠地區無法上網的孩子正捧讀著一本厚重的《復活》……誰又真正汲取了精神營養?
打開電腦,論壇、微博、微信……帖子不斷更新。網絡,正以人們無法想象的速度膨脹著。面對龐大的虛擬世界,有人感嘆它能包容一切,卻不知它也讓人浮躁。讀一本《瓦爾登湖》心情就能平靜。一顆平靜的心才能從一粒沙中看到整個世界,從一朵花中看到整個夏天。書籍才是我們能真正安放靈魂的地方!
可以隨時隨地更新微博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和看法,這誠然便捷,可也不難看出,大多數微博只是簡單轉發或發一些無關痛癢的廢話。沒有真正的閱讀積累,怎會有真正的思考?借龍應臺的一句話,如果科學家把一滴眼淚里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鹽、氣味和溫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為一滴“眼淚”呢?網絡看似文明,實則背后有著巨大的野蠻。當我們拋棄了書籍,拋棄了其他,我們還剩下什么呢?
并不否認網絡的優點,我們在享受網絡給帶來的一切時,也許我們正被它吞噬。讓我們的心靈靜下來,去聽聽卡夫卡、周國平說了什么。年輕人呀,回憶一下有多久沒有從電腦前離開,回憶一下有多久沒有抱著一本《百年孤獨》從這個盲目的世界逃離一下。做一個真正的讀者吧,逃離一個網蟲的噩夢。
(《作文通訊》推薦作品)
佳作點評:
有讀者說過,網絡閱讀就是在網上瀏覽,只能作為讀書的補充,不算真正的讀書,你就是瀏覽了整個數字圖書館也達不到讀萬卷書的真正目的,其結果還不如好好讀幾本書的效果。編輯覺得,網絡越發達、方便,越能區分出誰是真正的讀者,誰是功利性閱讀,本文作者便是如此。就像大多數作者更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撰寫的文字刊登在報紙雜志上,而不屑于發在網絡上一樣。(李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