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寧
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
●宗寧

看到一個故事,一位老師帶著3個學生去吃飯,恰逢餐館搞活動,消費300元返30元,當時已經吃了270元了,雖然飯菜非常難吃,但學生還是提議再點3個冰激凌,湊夠300元。老師說,還是算了,然后結賬走了。出去以后,老師買了幾個冰激凌給大家。老師的理由是,已經吃了這么難吃的飯,就不要多吃幾個難吃的冰激凌了,雖然不花錢。
這就好像你花了5元錢,買了一個爛蘋果,為了不浪費,還是吃掉了。這樣你不但損失了5元錢,還吃了一個爛蘋果。其實這5元錢就是沉沒成本,就是你怎么做都無法收回的成本。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沉沒成本過分眷戀,繼續原來的錯誤,造成更大的損失。就好像一個姑娘愛錯了人,因為覺得之前付出太多,就勉強嫁了吧,結果婚后更不如意,甚至付出了一生痛苦的代價。
沉沒成本是現在很多詐騙術的核心支撐理論,騙子一開始都讓你交一點兒小錢,后來會讓你越交越多。很多人覺得,如果后面不交,前面的就都拿不回來了,所以就一再追加投入,最后越陷越深。
機會成本則是另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問題。機會成本也叫選擇成本,就是如果你做出這個選擇,就可能損失另一個選項的成本。
舉例說,你選擇了這頓飯吃麥當勞,就喪失了吃必勝客的機會,而有可能必勝客正好在搞促銷活動,你就錯過了。
再比如,如果在宅在家中看美劇與出去參加同事聚會之間,你選擇了前者,那就錯失了聚會的機會,更遺憾的是,你有可能在聚會中遇到一個投緣的人,最后可能會成你的另一半。錯失一段姻緣,這就是你看美劇的機會成本。
所以,你一定要明白,做選擇是有成本的,千萬不要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因為你是冒著損失其他機會的成本嘗試的,一定要努力得到一個值得的結果才好。這個思想明確后,會幫你在各種選擇之間作出嚴謹分析,盡可能減少一時沖動的選擇。
沉沒成本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損失,要及時止損;而機會成本則告訴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多思考可能造成的損失。
(王傳生摘自壹心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