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科研企業培育的“基因敲除小鼠”,兩對能賣18萬元,還供不應求,頗受專家的青睞。目前,國內科研院所使用的小鼠70%都出自這家企業。這些小鼠還漂洋過海,被銷售到了美國、日本和歐洲的數百家實驗室,大名鼎鼎的羅氏、強生、默克、GSK等醫藥企業都是這家企業的客戶。令人沒想到的是,掌管這家科研企業的竟是一個海歸大男孩。他的人生轉型故事很精彩。
身穿條紋襯衫、淡藍色牛仔褲,戴著一副方框眼鏡的沈月雷給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像一位商人,更像一位學者。
沈月雷于199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病毒系。接著,他到北京讀碩士。1997年,他又赴美留學。在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后,沈月雷赴紐約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后來,他為什么回到祖國,研究起基因小鼠了呢?
博士后當起“育鼠專業戶”
沈月雷最初的職業設想是做一名教授:“大部分中國人在美國的科研夢就是當教授,我讀完博士后,一心想發完論文,然后當教授教書育人。”
可是,命運似乎有意和沈月雷作對。在5年多時間里,他費盡心血研究了兩個關于“基因敲除小鼠”的課題,在實驗室取得成果后他寫了兩篇科研價值很高的論文,但由于種種意外未能發表。這不僅斷了他的“教授夢”,甚至連在美國醫藥企業找份好工作都難。無奈之下,他只得考慮另謀出路。
有趣的是,這位博士后在美國沒做成教授,卻成了“育鼠專業戶”。“當時,我就想自己做公司,以后就不會有人向我要簡歷了。”他說。有了這個想法后,一直從事小鼠基因敲除研發的沈月雷決定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借錢創業,主攻“養鼠”。
2008年,沈月雷在美國成立了一家叫Biocytogen的生物技術公司并擔任CEO。在一年多時間里,公司研發了最初的幾種基因敲除小鼠——刪除或改變小鼠的特定基因。他把這種小鼠授權給美國和加拿大等幾十家大學、研究所和醫藥企業使用。他說:“當初選擇‘模式小鼠作為研究方向,主要是因為覺得很有意思。在醫藥行業,不論哪種研究,模式動物都一定會被用到。”
就這樣,沈月雷通過出售使用執照收費的方式,將產品銷售到近百家實驗室,順利挖掘到了第一桶金。
Biocytogen在美國運行了將近兩年之后,沈月雷決定將公司遷回國內。2009年11月,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一座大樓里,沈月雷的百奧賽圖北京公司成立了。當時,已完成技術攻堅的沈月雷團隊面臨科研成果難落地、科研服務成果難以規模化生產的窘境。在最初的一年半時間里,因為公司沒有盈利,大家工資不高,也沒什么福利,除了談遠景、給員工租宿舍外,沈月雷還每天跟大家一起做飯培養感情。盡管條件非常艱苦,但員工們依然工作得非常努力。
回國創業發展迅速
很快,沈月雷發現國內市場很大。他開始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中國,帶領團隊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鼠胚胎干細胞,開發出能夠用來做基因打靶的C57BL/6小鼠細胞系等,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經過兩年發展,沈月雷再出奇招:“基因敲除小鼠”還沒培育出來,就開始尋找科研客戶,“用‘倒逼的方式尋找動力和希望”。
從網站上找到中科院動物所、遺傳發育所和上海神經所等單位的電子郵箱,沈月雷用郵件進行公關,很快收到不少回應。2011年4月,公司開始對外服務,當年年底就收到了77個課題。
來自國內外的課題委托服務訂單比沈月雷預想的要多得多。公司開始擴大規模,從4月初的10人發展到12月份的30多人。那時,實驗室只有120平方米,里面擠滿了實驗器材,另一間20平方米的小屋勉強做辦公室兼庫房,條件非常簡陋。沈月雷將那時的辦公環境比作雜物間。以致后來連國外專家都不敢相信,小鼠基因敲除技術的研發竟是在這里完成的。
如此的辦公和科研環境下,企業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無異于天方夜譚。沈月雷正在為辦公地點發愁的時候,剛剛落成的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作為首批入駐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的28家企業之一,園區將整整一層樓辦公區交到沈月雷手中。2011年12月,沈月雷的“百奧賽圖”正式遷到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室從120平方米變成2000平方米,條件大大改善了。工作人員進入干細胞培養室,要先套上白大褂,在密閉風淋設備中吹去灰塵,再進入紫外線滅菌室殺菌消毒……經過4道門、3個房間,才能進入潔凈度極高的實驗室。與創業之初相比,沈月雷自豪不已。
生物醫藥園提供的不僅是更寬敞的產業發展空間,還為大大小小的生物藥企建起公共服務平臺。“雖然有些大型儀器設備并不常用,但研發和制藥的科研單位和企業每年必須用那么幾次,不可或缺。現在,醫藥園把大型儀器放在公共服務平臺上,企業就可以節省這一部分成本。像大型離心機、流式細胞分析儀,每臺成本要幾十萬元甚至幾百萬元呢。”沈月雷感慨地說。在美國,幾乎沒有一家生物醫藥企業能享受這樣的待遇!
“基因敲除小鼠”, 一對售價18萬元,還頗受國內外科研機構的青睞,堪稱小鼠中的“戰斗鼠”。這種頗有點兒神秘色彩的小精靈究竟是什么?是否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實驗室用的小白鼠?沈月雷解釋道,小鼠有很多種,小白鼠只是其中一種。普通的小白鼠多被藥廠用作臨床試驗,“基因敲除小鼠”則用于更尖端的生物醫學研究。
被敲除不同基因的小鼠,能用在人類遺傳疾病和藥物篩選等方面,進行針對性很強的實驗,進而達到預防、控制、治療人類重大疾病的目的。沈月雷解釋說:“傳統的轉基因小鼠一般是隨機的基因插入,小鼠的遺傳性狀往往不穩定,從而影響實驗結果。我們的團隊則通過干細胞重組技術,研發了將基因剔除乃至基因嵌入的小鼠模型,其遺傳特征不會在傳代過程中改變或丟失。”
小鼠“敲”出世界速度
更令人驚訝的是,由于制備過程復雜、漫長而且要求極高,這種近似于“定點發射基因”的高端科研技術,在國際上也被稱為“基因打靶”,研發時間普遍在14~18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而沈月雷的團隊將這一時間壓縮了一半,只有短短7~9個月,實現了“世界最快”。
這樣的超高效率立即受到了全球的關注。百奧賽圖的科研院所客戶遍布美國、日本和歐洲等50多個國家,羅氏、強生、默克、GSK等著名醫藥企業都是其客戶。沈月雷說:“2012年,我們接了基因敲除220個課題,2013年更多。”目前,百奧賽圖占據了國內基因小鼠70%的市場,年營業額達8000多萬元。
現在,沒有實現“教授夢”的沈月雷正為數百名教授提供基礎服務。目前,沈月雷的團隊在小鼠培養時間效率以及敲除基因技術方面達到了國際頂尖水準。百奧賽圖已經成長為擁有世界領先技術的基因生物公司。
談到公司下一步的發展,沈月雷說:“我們正在研發大鼠基因敲進和條件性基因敲除的技術。在基因研究領域,每一次試驗都要提取與人體某種疾病相關的基因,來研發相應的治療藥物。從小鼠發展到大鼠的基因研究,看似一小步,卻是基因敲除技術的一大步。這種技術研發的提升也是生物技術的一次突破!”
就在2013年全國“兩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北京進行調研時,曾來到沈月雷的展臺前,詳細詢問了公司的科研和發展情況。這令沈月雷激動不已。
沈月雷準備建一個模式動物中心,幫助國內科研院所及企業提供模式動物相關配套服務。到2015年,沈月雷力爭做到每年完成500個課題,年產值2000萬~2500萬美元。沈月雷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那就是將小鼠的3萬個基因全部“敲完”,并全部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再通過國家保種的方式讓中國的科研機構和企業能夠從中受益,推動生物科研和制藥行業的整體發展。(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和上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