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市第四人民醫院,四川 宜賓 644000
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是指病毒和細菌的反復感染引起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出現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反應,其病情纏綿反復發作,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為主癥,急性發作期病情兇險,可引發嚴重并發癥[1-2]。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對36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采用小青龍湯加減聯合西藥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并與單純采用西藥治療的另36例患者進行了療效對比,以期為有效治療該種疾病提供臨床研究資料。
1.1 一般資料 72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均為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我院所收治,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齡40~57歲,平均年齡(45.8±4.9)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9±1.4)年;所有患者均經胸部X線片檢查,并參照人衛出版社第五版《內科學》中慢性支氣管炎診斷標準[3]確診,并排除肺結核及其他肺部原發性病變。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小青龍湯加減聯合西藥組,36例)和對照組(單純西藥組,3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綜合治療方案,具體包括化痰、止咳、平喘、吸氧、體位引流、抗炎、抗感染等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小青龍湯加減。小青龍湯方:炙麻黃10g,桂枝10g,芍藥10g,桔梗10g,干姜10g,細辛3g,半夏5g,五味子5g,炙甘草5g;辨證加減:痰多黃稠者酌量加魚腥草、浙貝、瓜蔞,咳甚者酌量加苦杏仁、百部;胸悶者酌量加枳殼、厚樸;氣喘甚者酌量加紫蘇子、葶藶子、桑白皮,常規水煎服,1劑/d,分早晚2次服用。治療期間戒煙戒酒,盡量避免接觸過敏性物質,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3周后評定療效。
1.3 療效評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訂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臨床治愈:咳、痰、喘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X線胸部平片顯示炎性病變完全吸收;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胸部炎性病變基本吸收;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胸部炎性病變有部分吸收;無效:臨床癥狀及胸部炎性病變均無改善或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1.67%,而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7.78%,兩組臨床療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慢性支氣管炎屬于中醫學“咳嗽”、“痰飲”、“喘證”、“哮證”的范疇,中醫認為其病因在于外邪侵襲及素體痰盛,病機在于肺氣壅遏,清肅失常,肺氣上逆而生咳喘[5]。
本研究中所用小青龍湯為治療外感風寒,寒飲內停之證的經典方劑,原方出自《傷寒論》,方中麻黃、桂枝、干姜、細辛、五味子、芍藥、半夏、炙甘草等藥味各司其職,又相助佐助,使表邪解,水飲除,宣降復,具有散中有收,開中有合的配伍特點。以麻黃宣肺平喘,以桂枝溫陽化飲,以干姜、細辛二藥溫肺化飲,以半夏燥濕化痰,以五味子酸斂肺氣、芍藥和營斂陰,以炙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藥性[6]。本研究中采用的是小青龍湯加減方,結合患者癥狀進行了辨證應用,體現了中醫特色。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給予患者進行化痰、止咳、平喘、吸氧、體位引流、抗炎、抗感染等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小青龍湯加減方聯合西藥對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臨床療效。
[1]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726.
[2]曾錘利.痰熱清注射液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7):1143.
[3]葉任高.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3.
[5]王佳.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的中西醫結合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14,23(5):829-830.
[6]郅琳,胡久略.小青龍湯對支氣管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細胞及IL-4,IFN-γ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21):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