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玲,盧小君
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遼寧師范大學師生移動閱讀行為為例
高春玲,盧小君
碎片化的移動閱讀背景下,用戶移動閱讀行為和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以及使圖書館閱讀服務更好嵌入用戶閱讀需求是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文章鎖定遼寧師范大學師生這一目標群體,從設施特征、用戶閱讀行為等方面揭示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的使用意愿,提出圖書館可以改善網絡基礎設施、保障圖書館移動服務穩定運行,提供移動閱讀設備、提高用戶移動閱讀體驗,對用戶移動閱讀行為進行有效引導,以及開展個性化閱讀服務,確保圖書館閱讀活動更良性開展。
移動閱讀 用戶閱讀行為 閱讀意愿 圖書館閱讀服務
閱讀離不開閱讀主體、閱讀客體、閱讀手段、閱讀環境等要素。SoLoMo時代背景下,用戶閱讀方式、閱讀載體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閱讀載體逐漸從紙質媒介延伸到電子媒介領域,讀物形態也實現了紙質資源向電子資源的過渡,閱讀主體的閱讀時間、空間無限延伸,移動閱讀因其可以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閱讀的特點而成為當前炙手可熱的閱讀方式。圖書館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文明的傳承者和社會教育的實踐者,在推廣閱讀活動、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素養方面,肩負著重要使命。目前在學術資源不斷走向開放獲取、閱讀設備走向移動終端的進程中,在圖書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契合用戶需求、關注用戶移動閱讀行為,科學分析影響用戶移動閱讀的因素,是圖書館實現用戶科學管理和行為控制,全面提高信息服務質量的關鍵問題之一。
本研究從用戶閱讀行為角度試圖探討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的影響因素,旨在于為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的解決方案提供更清晰、可靠的事實依據和對策建議。
目前國內外對用戶移動閱讀行為皆有一定的理論研究與實踐調研,以國內CNKI數據庫為例,精確檢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發表的篇名為(移動閱讀OR手機閱讀)并且摘要為(問卷OR調查)的文獻共有36篇。其中茆意宏[1]認為,移動閱讀可以從讀物和閱讀行為兩方面分類,讀物可以分為讀物的信息符號、讀物內容、讀物內容篇幅等方面,閱讀行為指標包括閱讀態度、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閱讀時間、閱讀地點、閱讀效果評價等;郭慧娟[2]以傳播學的理論為理論依據,對天津高校大學生手機閱讀的內容、效果反饋、以及高校大學生作為受眾自身特點等進行分析;李剛[3]從個性與分享視角,對移動閱讀時尚問題進行調查與思考;李武[4]從使用年限、使用頻率、使用時長、閱讀場所、閱讀方式、讀物類型和依賴程度等方面初步揭示上海地區在校大學生手機閱讀的使用行為狀況;潘文娜[5]基于TAM理論模型,對用戶手機閱讀現狀進行分析并對用戶接受行為進行研究與闡述;肖韻和韓瑩[6]得出了用戶學歷與移動閱讀首次接觸途徑、使用頻率、付費經驗、付費意愿以及付費內容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等;許廣奎和周春萍[7]從手機閱讀需求、手機讀物尋求和手機閱讀利用行為等方面,分析總結膠東地區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的手機閱讀行為,提出手機閱讀服務機構應針對大學生用戶的需求與行為特征提供手機閱讀服務;焦雁澤[8]從用戶結構、閱讀費用、閱讀時長、使用頻率、閱讀內容和方式等方面初步揭示在校大學生手機閱讀的使用行為狀況;付玲玲[9]對大學生個人特征與手機閱讀行為、影響因素、閱讀需求進行研究分析;郭戀[10]從用戶的認知心理和使用需求角度考慮,針對手機閱讀材料內容結構及呈現方式等影響手機移動閱讀效果的因素進行研究,針對目前手機移動閱讀材料的選擇與設計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和策略;蘇帆帆[11]主要從滿意度、感知有用性和自我效能等方面探討移動閱讀業務持續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以及感知娛樂性、主觀規范、感知形象提升、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費用水平對于用戶持續使用意愿的形成具重要作用,有效地解釋用戶對于移動閱讀業務的持續使用意愿。
這些有關移動閱讀或手機閱讀的實證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對用戶移動閱讀行為的描述性分析,主要圍繞閱讀時間、閱讀場所、閱讀內容、閱讀目的、閱讀方式、讀物類型等方面來闡述,這為了解用戶移動閱讀行為提供了研究價值。雖然部分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圖書館開展移動閱讀服務的應對措施,但在探討移動閱讀的影響因素時,主要涉及用戶滿意度、感知有用性和自我效能等方面,并沒有專門考慮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意愿,也未明確用戶對圖書館電子資源的閱讀需求和閱讀偏好,因此本文將移動閱讀終端設備性能特征、用戶移動閱讀行為作為實證研究的關注對象,調研其與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之間的相關關系。
處在一定環境下的用戶,在社會、自然和個體因素作用下必然產生某種信息需求,信息需求繼而產生為實現某一目標的行為活動[12]。而行為意愿是當個體從事某些行為時,以先前的若干經驗作為一個主觀的認定,以未來所能達到的目的作為引導,然后在心中形成意愿[13]。本研究的用戶移動閱讀意愿主要是指用戶未來一段時間內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態度以及傾向,即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意愿(下文簡稱“閱讀意愿”)。
2.1 設施特征因素分析
(1)網絡設施條件[14]。網絡設施條件是用戶移動閱讀意愿達成的外在客觀條件。網絡設施的好壞直接影響用戶的上網行為。網站的交互性、美觀性以及網絡資費對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有影響。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a:網絡設施條件對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有正向影響。
(2)移動終端設備性能[15]。好的設備性能,能使用戶移動閱讀體驗比較愉悅,而性能不完善的設備則會給用戶帶來不好的使用體驗。鑒于以上分析,移動終端設備性能優越,用戶移動閱讀個人體驗滿意度上升,移動閱讀意愿也會越強烈。由此提出假設如下:
假設b:移動終端設備性能對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有正向影響。
2.2 用戶移動閱讀行為因素分析
越來越多的圖書館提供移動圖書館服務,通過移動圖書館平臺或移動閱讀平臺提供電子書、視頻、音頻、圖片等閱讀服務。用戶日益增強的移動閱讀行為,會促使用戶閱讀圖書館不斷完善的電子資源的意愿增強;反之,如果用戶移動閱讀行為不強烈,對移動閱讀依賴性不高,則對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數字內容提供商(包括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的電子閱讀內容的閱讀意愿不強烈。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c:用戶移動閱讀行為對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有正向影響。
以上3大假設體現了設施特征、用戶移動閱讀行為與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之間的假設關系。
3.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遼寧師范大學教師與學生(以下簡稱遼寧師大師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分析,抽取18周歲以上的3000位師生構成樣本,以性別、年齡、職業、專業、受教育程度等作為控制變量進行研究。正式測試抽樣方法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首先根據學校專業設置特點,先按照院系、專業進行分層抽樣,然后再按比例分別從各子總體中隨機抽選相應的子樣本。本研究共發放問卷3000份,回收有效問卷2685份,有效回收率為89.5%。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社會調查方法。問卷包括4個部分:第1部分為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Q1~Q5);第2部分為用戶移動閱讀行為特征分析(Q11~Q20);第3部分為設施特征因素分析,包括網絡設施條件(Q21~Q24),移動終端設備性能(Q25~Q32);第4部分為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特征分析(Q35~Q39)。
(1)用戶移動閱讀行為:用戶閱讀行為分析主要借助于描述性統計分析等方法進行測量,通過對用戶閱讀時境等信息的把握,主要從用戶閱讀目的、閱讀內容、閱讀方式、閱讀內容呈現方式、讀物篇幅以及讀物形態來綜合研究目標用戶的移動閱讀行為,從而解釋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意愿。
(2)設施特征因素:本部分共包括12個題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點量表的方式進行測量。研究者對測量工具進行了效度與信度檢驗: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個特征值大于1的共同因素,在此基礎上采用最大方差法進行旋轉[16],共提取3個共同因子,解釋變異量的累計貢獻率為64.333%,公因子分別命名為“網絡設施條件”“移動終端設備優點”和“移動終端設備缺點”。各因子的Cronbach'α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40,0.702和0.801,量表的信度較高;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驗證性因子檢驗(CFA),各檢驗指標分別為:χ2/df=196.15/49=4.00, GFI=098, AGFI= 0.96,CFI=0.96,NNFI=0.95,SRMR=0.045。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表明,各個題項在其所在維度上都有較高的因子負荷,并且具有統計意義。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檢驗表明設施特征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3)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本部分由5個題目組成,包括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視頻資源、音頻資源、圖書館的博客和社交網站資源、學校的教學參考資源、學校館藏資源的意愿,形成對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的單維度測量,仍采用李克特(Likert)5點量表的形式。此量表的Cronbach'α一致性系數為0.833,內部一致性較好,信度較高。
4.1 用戶移動閱讀行為的描述性分析
碎片化是當前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在碎片化閱讀成為常態的時代背景下,鑒于移動設備具有便攜性和與網絡互連的特性,用戶希望通過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資訊,閱讀行為主要呈現自發性、零散化、片段式等特點。在2685名被調查者中,有2468人(占91.9%)有移動閱讀的經歷,獲取生活資訊類信息(30%)和查找與學習有關的資源(24.3%)等信息是用戶的主要閱讀目的,而查找與工作有關資源的需求占8.6%;內容主要是以新聞(35.56%)、社交網站和博客文章(20.66%)、文學作品(19.35%)和專業學術資源(15.18%)為主;閱讀方式主要分為精讀、速讀、泛讀等。遼寧師大師生在移動閱讀時候,速讀、泛讀的比例較高,分別占27.9%和26.4%,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移動閱讀跳躍式、微閱讀的特點;內容呈現方式主要以文字+圖片為主,占61.9%;純文字閱讀次之,占25.7%;視聽閱讀占7.7%,純圖片閱讀占4.7%;讀物篇幅以短篇為主,占39.3%,中篇占27.7%,長篇或連載占12.9%,對篇幅沒有要求的用戶占20.1%;閱讀讀物形態選擇方面,用戶比較熱衷網頁資源,占43.2%,其次是電子圖書(21.7%)、電子雜志(13.4%)、視聽資源(11.9%)和電子報紙(9.8%)。
4.2 設施特征的結果分析
通過分析可知,網絡設施條件、移動終端設備優點和移動終端設備缺點的均值分別為3.392(標準差為0.863)、4.088(標準差為0.646)、2.470(標準差為0.832)。用戶普遍認同網絡設施條件可以保證移動閱讀的質量,移動網站的交互性和美觀性可以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移動終端設備優點是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移動閱讀需求;而移動終端設備缺點的均值稍低,由此可以判斷雖然移動終端設備還存在不足之處,但是并不能顯著影響用戶移動閱讀需求。
4.3 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的結果分析
如圖1所知,遼寧師大師生對圖書館電子資源的閱讀意愿都比較高,其中音頻資源、圖書館博客、社交網站資源都是本校師生主要青睞的閱讀內容。通過相關分析得知,網絡設施條件(相關系數為0.392)、移動終端設備優點(相關系數為0.273)與閱讀圖書館資源意愿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而移動終端設備缺點(相關系數為-0.264)與閱讀圖書館資源意愿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
本研究采用OLS模型對閱讀意愿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方法要求,對定類和定序類型的自變量按照虛擬變量的方式重新進行了賦值。在分層回歸中,第一步加入個體特征變量(模型1),第二步加入行為特征變量(模型2),第三步加入設施特征變量(模型3),并對各個自變量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進行了檢驗。OLS回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圖1 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意愿

表1 閱讀意愿影響因素的OLS回歸結果
分析表明,在只考慮個體特征的情況下(模型1),性別對閱讀意愿沒有顯著的影響,而年齡和專業背景中的一些類別對閱讀意愿產生顯著影響。具體而言,18-23歲的個體的閱讀意愿顯著高于24-29歲和40歲以上的個體。理學背景的個體的閱讀意愿要顯著高于工學和文學專業的個體。但是總體而言,個體特征對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沒有顯著的解釋力(△R2=0.016)。
行為特征變量(模型2)的加入對用戶閱讀資源意愿模型的解釋力有所提高(△R2=0.037),年齡和專業背景中的一些類別仍對閱讀意愿產生顯著影響。而若干行為特征變量中,閱讀內容對閱讀意愿沒有顯著影響,而其他方面均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
分析進一步表明,設施特征變量(模型3)的投入能顯著有效提升模型的解釋力(△R2=0.222)。前述的個體特征和行為特征影響變量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在:經濟學背景的個體的閱讀意愿顯著提升,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對閱讀意愿的影響持續增強,讀物形態對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的解釋力得到有效提升;設施特征變量對閱讀意愿有顯著的影響,其中網絡條件和移動終端設備所具備的優點都對閱讀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移動終端設備所具備的缺點都對閱讀意愿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這也驗證了本文的假設Ha(Ha1,Ha2,Ha3)和假設Hb的有效性。
回歸分析中,發現文化程度進入方程后會產生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因此自變量中沒有文化程度一項;個體特征、行為特征和設施特征的各個變量均沒有產生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各自變量共同解釋閱讀圖書館資源意愿變異的22.0%,在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影響因素方面,除考慮設施特征以及用戶閱讀行為等因素,還需考慮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度、移動閱讀社交影響力、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可獲得性、易用性、豐富性以及圖書館服務質量等因素等,這也證明現有的調整R2為22.0%是合理的。
在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影響因素方面,本研究發現遼寧師大師生閱讀行為特征和設施特征對閱讀意愿都產生比較顯著的影響。如何從完善硬件設施到關注用戶移動閱讀行為以及意愿,更好地提供圖書館移動閱讀服務是圖書館人需要認真考慮的課題。
6.1 改善網絡基礎設施,提供穩定移動服務
設施特征(模型3)的加入對閱讀意愿影響顯著,其中網絡條件對閱讀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網絡基礎設施的良性運營是開展移動閱讀服務的基礎條件。圖書館可從無線網絡的基礎設施入手,在局域網或者廣域網范圍內進行無線網絡全覆蓋。無線網絡接入服務完善,技術支撐與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用戶的移動閱讀滿意度提高后則會顯著增強用戶移動閱讀意愿。
6.2 提供移動閱讀設備,提高用戶移動閱讀體驗
問卷調研中,2685份有效問卷中,沒有移動閱讀經歷的用戶有216位,沒有智能手機以及上網移動終端的用戶有173位。移動終端設備的費用問題也是制約用戶移動閱讀行為的一個主要方面,圖書館在開展移動閱讀服務過程中,通過提供移動終端設備借閱服務,可以增強用戶移動閱讀意識,提高用戶移動閱讀體驗。如,上海圖書館已經有2000臺電子書閱讀器在總館和5個分館供用戶流通使用;在此基礎上,上海圖書館還嘗試與盛大合作,開展網絡文學的借閱服務,使用戶可以獲取連載中的網絡小說[17]。
6.3 積極引導用戶進行深度移動閱讀
在碎片化閱讀成為常態的閱讀環境下,遼寧師大師生的閱讀行為主要呈現自發性、零散化、片段式等特點。圖書館要對用戶移動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進行認知干預,發揮高校圖書館引導讀者讀書、向讀者推薦好書的導讀功能,有針對性的積極引導目標閱讀群體進行深度閱讀,將專題知識跟蹤、專題知識深入鉆研、其它學術知識跟蹤等內容拓展到移動終端上,讓移動閱讀逐步從基礎的大眾、個人行為,過渡到基于知識與情感教育的、培育專業精神與素養的交互式社群閱讀,直至高端的研究型學術閱讀和專業閱讀,逐漸使圖書館閱讀活動成為一種長效服務機制。
6.4 關注用戶移動閱讀行為,開展個性化閱讀服務,促進富媒體閱讀
用戶閱讀行為是移動閱讀服務的出發點。圖書館應以高校師生移動閱讀行為為依據,有針對性地提供移動閱讀服務,既要關注在校師生專業學術資源的獲取,也要提供生活資訊性信息,并在資源集成、資源組織以及資源呈現方面大展作為,充分保證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可獲得性、易用性、內容豐富性以及優異性。以加入設施特征變量(模型3)為例,個體特征和行為特征影響變量均發生一些變化,讀物形態等行為特征對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的解釋力顯著提升,如表1所示。圖書館個性化移動閱讀服務要做到:(1)要提供用戶感興趣的生活資訊和工作、學習有關的數字資源;(2)建立圖書館社交網絡,并通過圖書館社交網站以及圖書館微博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促進用戶移動閱讀;(3)關注用戶閱讀行為,不僅完善圖書館的文本資源,也進一步發展圖書館的多媒體學術資源和特種文獻資源,使用戶移動閱讀圖書館的富媒體資源;(4)通過短信、二維碼技術或當下備受用戶青睞的微信等服務方式將圖書館的視聽資源推送到用戶“掌中”。
通過調查分析,本文獲取了關于遼寧師范大學師生移動閱讀行為和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影響因素等方面的一手數據,一方面可以為該校開展移動閱讀服務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另一方面也為已經開展移動閱讀服務的圖書館提供有益的參考,隨時關注用戶移動閱讀需求,關注用戶閱讀行為,開展個性化移動閱讀服務。本文在學術層面的貢獻主要體現為依據用戶行為與意愿理論,將用戶移動閱讀這一新興媒介消費行為和圖書館傳統的服務理念相結合,進一步驗證了圖書館服務理念在新媒體領域的必要性,未來圖書館閱讀服務的移動性、工具性和互動性已成為必需的功能,這對今后的圖書館服務研究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參考;本次調研只限于一個高等院校,以后將擴展樣本范圍,進一步驗證設施特征因素、用戶移動閱讀行為因素對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的意愿的影響作用。
本研究仍存不足之處,抽樣調查中教師的比例較小,需要進一步關注這一群體的移動閱讀行為。這對圖書館系統、全面開展移動閱讀服務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為后續研究,圖書館開展移動閱讀服務,除了關注設施特征、用戶移動閱讀行為對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的影響,本文仍將繼續深入研究用戶付費意愿、版權問題、用戶社交網絡等社會影響、情景感知等一系列問題會對閱讀圖書館資源意愿的影響。
[1]茆意宏.論手機移動閱讀[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6).
[2]郭慧娟.“讀屏時代”大學生手機閱讀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3]李剛,等.個性與分享——移動閱讀時尚的調查與思考[J].圖書館雜志,2012,31(9):53-57,66.
[4]李武,等.上海地區在校大學生手機閱讀使用行為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14):10-14,41.
[5]潘文娜.手機閱讀現狀分析與用戶接受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6]肖韻,韓瑩.用戶學歷與利用移動閱讀服務關聯分析——以中國大學生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5):3-6.
[7]許廣奎,周春萍.高校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調查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14):82-85,92.
[8]焦雁澤.調查與分析:在校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報告—以南京郵電大學及周邊高校在校大學生調查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12(9):238-239.
[9]付玲玲.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研究[D].西南大學,2011.
[10]郭戀.手機移動閱讀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11]蘇帆帆.移動閱讀業務持續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
[12]胡昌平,喬歡.信息服務與用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12:262.
[13]韓璐.移動增值業務消費者使用意愿實證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1:17.
[14]王茜,張成昱.清華大學無線移動數字圖書館用戶體驗調研[J].2010(5):36-43.
[15]盧文炤.移動閱讀調查[J].青年記者,2010(10):26.
[16]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指南[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5.
[17]吳建中.新常態新指標新方向[EB/OL].[2013-06-12]. http://www.wujianzhong.name/?paged=9.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ading Intention on Library Electronic Resources——a Case of Liaoning Normal Llnirersity
GAO Chun-ling,LU Xiao-jun
On the context of fragmentized mobile reading,concerns about user's mobile reading behavior,reading intention of library electronic resources,and the means of making library reading services embedded into patrons'reading behavior have been raised among librarians.This study targets the faculties and students of Liaoning Normal Llnirersity,and reveals the users'intention of reading library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terms of facilities characteristics and reading behavior.Finally,it puts forward that library should improve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keep library mobile service running stably,enhance reading experiences by providing handheld devices to patrons,embark effective reading guidance,and develop personalized reading service to make the library reading activities working healthily.
mobile reading;reading behavior;reading intention;library reading service
格式 高春玲,盧小君.用戶閱讀圖書館電子資源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以遼寧師范大學師生移動閱讀行為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4(2):34-40.
高春玲(1976-),女,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在讀博士生,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盧小君(1979-),女,博士,大連理工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講師。
2013-04-07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移動閱讀與圖書館延伸服務研究”(項目編號:10CTQ004) 和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指尖上的書香——移動學習環境下大學生學習行為與服務策略研究”(項目編號:JG12DB340)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