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菲
(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01)
內隱外顯概念屬于認知心理學的范疇,是二語習得及兒童語言習得的重要研究內容。這一概念是由心理學家Reber(1976)提出的。內隱學習是指通過接觸復雜語言材料,潛意識地學到其他并非個體付出意識努力所想要學習的語言知識的過程。而外顯學習是有意識地、穩定地、分階段地、可控制地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其重要差別在于:內隱學習是潛意識的,而外顯學習是有意識的;內隱學習是被動的,而外顯學習是有選擇的;內隱學習是自發的,而外顯學習是有目的的;內隱學習的發生是無規則的,而外顯學習是可利用規則的。他們之間的聯系在于:內隱和外顯不是割裂開的,而是協同作用的,這兩種學習模式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相互滲透的。人類通過外顯形式習得的知識長期積淀下來便轉化成內隱的存在,而內隱學習的知識和經驗為外顯學習提供了堅實基礎。
Pienemann通過研究發現,學習者是無法跨越學習階段的。對此,Pienemann的解釋是只有當學習者在語言心理上準備就緒時,他們才能接受和掌握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也就是說內隱知識要先于外顯知識存在,并且要有足夠儲備。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外顯知識的輸出無疑是起到巨大作用的。如對字、詞、句、語法的講解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但是內隱知識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并且該如何起作用尚未清楚。本文以研究生英語閱讀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在二語習得的高級階段,內隱知識對英語閱讀的影響。
雖然研究生英語水平整體上來看較本科生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著基礎薄弱的根本問題。從閱讀方面看,超過半數的研究生存在詞匯量不足,詞匯認知不準確等問題,單詞量成為其最大障礙。而語法體系沒有建立,文化背景知識的缺乏以及閱讀外文材料時間的不足,當然也成為制約研究生英語閱讀的瓶頸。
研究生英語閱讀的障礙,其原因歸結起來可概括為:學生未將學習到的單詞內化成內隱知識,單一的閱讀模式也存在刻板痕跡。在目前的英語教學模式中,外顯學習始終占主體地位。即教師針對某一文章,對學生按照從單詞到句子再到段落最后到語篇的順序進行知識輸出。而由于閱讀材料難度差異以及教學方法限制,內隱學習的作用在長期的英語教學中并未顯現出來。理論上說,在較高的學習階段,內隱學習應該鞏固其已學過的外顯知識,使學生體會所讀文章語句的奇妙運用。
筆者抽出本校2008級研究生30名,按照研究生入學成績將其分成成績較好組和成績一般組,每組15名,又將每組成員分成3個小組,每組5名,按照不同方法進行測試。測試內容為對同一篇文章按照3種學習方法來傳授。第一種為外顯學習介入,即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先講解重點單詞,所涉及語法及文化背景的引入。第二種為內隱學習方法,即在學生閱讀之前不講解任何知識。第三種為先要求學生自己閱讀10分鐘,然后由教師講解單詞、語法及文化背景,最后再讓學生自己閱讀一遍文章。這三種教授方法結束后,都分別要求學生做10道關于本篇文章單詞語法的測試題,并且對文章內容進行復述。測試目的在于對于單詞語法的掌握和復述文章的能力而言,哪種傳授方法最好。測試情況如下:
成績較好組:

單詞語法測試平均正確率 復述課文準確度外顯學習 0.6 0.6內隱學習 0.5 0.56內隱外顯 0.64 0.8結合學習
成績一般組:

單詞語法測試平均正確率 復述課文準確度外顯學習 0.5 0.32內隱學習 0.37 0.15內隱外顯結合學習0.55 0.5
1.單詞語法測試中,這兩組都是內隱外顯結合學習方法成績最好,但是優勢并不明顯。按照成績分布,內隱外顯結合方法優于外顯學習,單獨內隱學習成績最差。內隱外顯結合方法和單獨外顯方法成績趨于相近。說明在對文章細節學習中,如單詞語法的掌握,內隱學習作用不明顯,而外顯學習作用不容忽視。
2.在復述課文測試中,這兩組都是內隱外顯結合學習方法成績最好,優勢非常明顯。對于成績較好組,外顯學習和內隱學習成績差異不大。對于成績一般組,外顯學習明顯優于內隱學習。說明對于文章整體的學習,較多的內隱知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測試證實了,內隱知識對文章整體理解起到巨大作用,而對單詞語法學習效果不明顯。內隱外顯協同學習無論對于成績較好者和成績一般者都是最好的方法。
1.激活學生已有的內隱知識。在進行一篇文章閱讀之前,我們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對該篇文章一定都有他熟悉的內容,或是某個詞句,或是某個語義,也或是某個情節,總之不可能是完全陌生的。尤其是在外語學習的高級階段,學生的內隱知識相對更豐富。由此,在閱讀文章之前,教師可以抓住此篇文章中最令人熟悉的一點,以提問或者討論的方式展開,激活學生存在大腦中的內隱知識。之后,再通過一步步的聯想和引入,使其切入文章主題。這樣消除了學生對文章的陌生感,同時也增加了閱讀的興趣。
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方式,比如為學生展示和文章閱讀相關圖片或視頻、音頻等材料,激活學生頭腦中對于此圖像或音樂的記憶,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自然就鮮活了,而不用教師死板地去介紹。
2.更新學生的內隱知識。陳舊的內隱知識也會逐漸被淘汰,因此我們須時時更新頭腦中的內隱知識。倘若教師方法得當,將會最大化地為學生提供內隱學習的環境。就文章閱讀而言,它要有單詞語法的支撐,文化背景知識的支撐。那么如何將單詞語法以及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引入呢?筆者認為可以借鑒的方法有:(1)每次英語課前要求學生做關于英美文化的演講,課前5分鐘的演講可以使知識共享。(2)定期針對不同主題進行辯論,如當今流行的電視選秀,微博普及等社會話題,是當代大學生的興趣點。(3)要求學生用所學單詞寫一篇短文,學生所學單詞不能活用是目前學習最大障礙,課后可以要求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單詞編入一個邏輯連貫的語境中,避免死記硬背單詞的困境。
[1]郭秀艷.內隱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曹成剛.關于閱讀中的外顯與內隱問題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
[4]戴煒棟.二語習得內隱/外顯學習研究:問題與思考[J].中國外語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