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涵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25)
舞蹈藝術是一種特殊的人體文化,它通過動態性的非語言文字表達給人帶來一種美的啟迪和熏陶,也可以凈化舞者本身的心靈。舞蹈藝術有著審美的藝術特性,正是因為如此,舞蹈教育從狹義上來講就是指藝術教育,從廣義上來講也是審美教育。舞蹈教育本身就是對舞蹈藝術的教育形式,它能夠通過人體的動態動作來傳達出一種形體美和韻律美,抒發舞者的情感,培養觀眾的審美情趣。
舞蹈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教育活動,它在教學、訓練、排練、表演等方面有嚴格的統一性、規范性、強制性,這些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嚴格的紀律觀、良好的協作配合意識和強烈的集體榮譽觀。開展舞蹈教育以培養和強化大學生藝術素質,是大學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和強化大學生藝術素質的有效途徑。舞蹈教育工作者應就當前大學開展此項教育活動的現實情況進行細致分析,探索其中的客觀規律和相關原則,尋求提高舞蹈教育實效性及有效策略和重要舉措,為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質作出積極的努力。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舞蹈教育逐步被人們重視起來。舞蹈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素質教育內容與形式,它不僅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其中主要包括品德、智力和審美心理素質等。舞蹈教育對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與創造性人格以及大學生的個人素質的全面提升也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列舉以下幾點舞蹈教育的功能不難發現在大學中舞蹈教育的重要意義:
1.舞蹈具有提升德育的功能。舞蹈藝術用它自身的感染力培養人們高尚的品質與良好的道德,對人們的進取精神以及樂觀主義有鼓舞的作用。在大學中展開舞蹈教學,可以促進大學生對于生活情感的體驗,從而教給他們運用舞蹈的方式來表達情感。例如《紅色娘子軍》舞劇,在舞劇創作上中西合璧,在故事情節上通過對比的創作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英姿颯爽的娘子軍形象,產生了十分強烈的戲劇性,創造出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大學生通過欣賞《紅色娘子軍》舞劇,不僅可以更好地領悟舞蹈表現時的特征,更可以通過舞劇了解中國的歷史故事,對于自身的品質與道德修養也是一次良好的提升。大學生通過觀看舞劇并且從中感受作品里所表達的一切思想及情感,提升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并促進其全面發展。
2.舞蹈具有提升智育的功能。在大學中實施舞蹈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大學生自身的舞蹈技能,同時也是更深層次地挖掘大學生潛能的過程。舞蹈是運用形態優美的肢體語言來表達的舞蹈的內涵以及個人感情的一種藝術形態。在不斷變化的肢體語言中,學生的思想也在隨之不斷的變換,從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想象力、觀察力。要想做好舞蹈練習,學生就要集中注意力,并且保持高度的記憶力。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能記清楚舞蹈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動作中所傳達出的神韻。由此可見,大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提升其注意力以及記憶力,同時也有助于其智育的培養和發展。
3.舞蹈具有提升美育的功能。舞蹈具有凈化人們心靈的功能。舞蹈藝術創作中所體現出來的是偉大的藝術家們全部的智慧以及修養。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學生的心靈能夠得到凈化,提升文學的修養,并促進自身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大學中實施舞蹈教學,可以使大學生不斷地提升自身對于美的認識以及理解。并在舞蹈的巨大感染力中,提升自身的氣質、品格,對于美的認識等。大學生通過學習舞蹈,可以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審美能力,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美育。
藝術素質的培養和強化是一項系統工程。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應把握舞蹈教育和藝術素質培養的內在規律和重要原則進行開展。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其特點的學習方法的教育策略。隨著我國大學教育體制的不斷進步和完善,現在的大學生應該在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基礎上應該加強學識的多樣性,多角度地吸收知識。實際上作為一種藝術素質教育,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出所謂的“專業”舞者,而是強調學生在藝術知識積累、藝術欣賞和感知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但是每一名大學生在舞蹈學習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舞蹈教育的開展必須尊重他們實際基礎,因材施教,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其發展。
2.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就是指按一定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順序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能。藝術質素的培養和強化,必須在堅持根本目標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和推進下去。以舞蹈欣賞教學為例子,應當遵循的方式是“先遠后進”。比如在欣賞中國民族民間舞之蒙古族舞蹈時就按照“先遠后進”的方式進行選擇,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學效果明顯。首先可以選擇經典的蒙古族舞蹈,比如《鄂爾多斯》以及《蒙古人》,接下來是近幾年優秀的有特色的作品如《盅碗筷》。這樣當整個的作品賞析下來之后,給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感覺,學生就會明白關于蒙古族舞蹈的發展歷程和發展題材,還有以后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使學生對舞蹈欣賞的學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舞蹈藝術知識。因此,開展高校舞蹈教育首先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大學生逐漸地參與到舞蹈教育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素質。
3.改善教學環境。與其他類型的教育相比,舞蹈等藝術素質教育對于教學環境和條件的要求更高,需要有專業的舞蹈教室、燈光音響等基礎設施設備,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廣大學生服務,更順利地開展舞蹈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大學要保障并提高舞蹈教育質量,就必須加大教育資金投入,積極改善學校舞蹈教育的教學環境,滿足舞蹈藝術教學的實際要求,為舞蹈教育事業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4.成立藝術社團。藝術社團是高校大學生展示自身舞蹈藝術才能、實現藝術夢想的重要平臺,也是活躍高校、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積極力量。比如北京師范大學的舞蹈美育課程就是以公共藝術選修課的方式和建立舞蹈團的方式進行的,這不僅對學生進行了美育教育,而且還豐富了校園生活。通過成立藝術社團,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藝術發展環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強化協作溝通能力是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參與舞蹈藝術活動、提高自身藝術素質的有效舉措。
5.參與社會實踐。大學管理者應當為本校學生參與舞蹈藝術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舞蹈專題晚會以及與一些藝術團體進行友好交流等等。通過實踐和學習,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更加充分地感受舞蹈藝術的魅力,并且很多大學生再次觀賞舞蹈時,能分辨出多種舞蹈的區別,而且對每一大種類中不同的舞蹈類型也有了明確的區分與評判能力,形體得到了訓練,增強了自信心,從而真正愛上舞蹈藝術。
舞蹈是一種美的藝術。而舞蹈教育通過對大學生從外到內的鍛造和塑造,達到凈化心靈,提高修養,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當今社會中,我們需要更多創新型、多元化、高素質的優秀人才。而藝術素質在人成長的過程中,始終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甚至對其他方面素質的養成,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培養和強化大學生藝術素質,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包括舞蹈教育在內的美育也已經成為推動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們應針對當前高校舞蹈教育的實際情況,遵循舞蹈教育的客觀規律和相關原則,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推進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培養具備一定藝術素質的優秀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