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塵,楊愛賓,王瑩,曹玉霞,尹曉麗
(1.天津市植保植檢站,天津 300061;2.天津市寧河縣植保植檢站,天津 301600)
多旋翼無人植保機在水稻田二化螟防治上的應用
李逸塵1,楊愛賓1,王瑩1,曹玉霞2,尹曉麗2
(1.天津市植保植檢站,天津 300061;2.天津市寧河縣植保植檢站,天津 301600)
開展WSZ-2410型多旋翼無人植保機防治水稻二化螟試驗,表明,多旋翼無人植保機作為航空施藥機械,自身體積小,質量輕,與背負式噴霧器比較,不用背機械下田,不損傷作物,具有防治效果好,勞動強度低,省時、省工、省水,效率高等優點,是水稻田噴施農藥的理想機械。
多旋翼無人植保機;二化螟;防治
水稻螟蟲是危害水稻生產的主要害蟲,二化螟在天津稻區每年均有發生,造成一定程度的減產。目前天津市水稻二化螟等病蟲害防治仍以背負式手動、電動噴霧器為主,作業效率低,費工費力;部分使用工農-36型擔架式噴霧機及其改進型,由于使用高壓噴槍噴灑,費水費藥,農藥利用率低,不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隨著航空植保機械技術水平的提高,小型無人機因其體積小,質量輕,操作靈活,適用于大型機械難以行走的地塊,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發展。本文對山東衛士多旋翼無人植保機進行了水稻田二化螟防治試驗,分析其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上的可行性。
1.1 植保藥械與藥劑
供試藥械:WSZ-2410型多旋翼無人植保機(山東衛士植保機械有限公司);對照藥械:LF-1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臺州市椒江綠豐噴霧器廠);霧滴測試卡(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所);試驗藥劑: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
1.2 試驗概況
試驗在天津市寧河縣廉莊鄉大艇村進行,土地平整,肥力中等。水稻品種津原E28。2013年5月16日拉荒洗堿水耙地,5月25日插秧,7月上旬試驗田水稻處于分蘗末期,長勢良好,田間管理基本一致。
1.3 試驗處理
防治對象為水稻二化螟,共設3個處理,自然對比。

2013年7月5日進行噴藥防治,水稻處于分蘗末期。當日氣候條件為晴,氣溫34℃,相對濕度60%,風力小于3級。
1.4 調查與記載
1.4.1 防治效果調查方法
空白對照區受害狀明顯或當代為害定型后調查。藥前每個處理定3個點,平行跳躍式取樣,每個點調查30叢稻,每處理共90叢。統計水稻枯心率和二化螟死亡率。
枯心率(%)=枯心數/總株數×100防效(%)=(CK-PT)/CK×100
式中:CK-空白對照區藥后枯心率;
PT-藥劑處理區藥后枯心率。
1.4.2 作業效率調查
噴霧之前,在藥劑處理區的水稻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隨機布放霧滴測試卡,噴霧結束后,計數紙卡上每cm2的霧滴數。防治過程用秒表計時,記錄兩種藥械的作業時間等數據。
作業效率=作業面積/作業時間。
2.1 對二化螟的防效
由表1可知,兩種藥械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均在90%以上,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防治效果最好,為94%;表2顯示,背負式電動噴霧器防治二化螟的死亡率高于多旋翼無人植保機,但二者死亡率都在90%以上,效果明顯。

表1 兩種藥械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表2 兩種藥械施藥后二化螟死亡率
2.2 藥械作業效率
兩種藥械作業情況和水稻著藥情況見表3和表4。由表3可知,多旋翼無人植保機作業時間最短,0.9min可防治667m2,約為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的16倍;667m2用藥量為0.8kg,為最低。藥液附著狀況是影響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通過霧滴測試卡記錄水稻著藥情況,表明上部葉片,多旋翼無人植保機存在著液不均勻情況,最多的葉片為111滴,最少為33滴;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相對較為均勻,最多97滴,最少68滴。水稻下部葉片著藥情況,兩種藥械基本相差不大,多旋翼無人植保機略好。水稻整體著藥情況多旋翼無人機是水稻下部葉片著藥情況好于上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是上部葉片好于下部葉片。

表3 兩種藥械作業參數

表4 兩種藥械施藥后水稻葉片著藥表單位:(滴/cm2)
3.1 試驗表明:WSZ-2410型多旋翼無人植保機飛行速度快,施藥快捷簡便,一次作業飛行9min可施藥6670m2,施藥15d對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為90.7%,死亡率91.4%。與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比較,具有著勞動強度低,省時、省工、省水,效率高等優點。
3.2 多旋翼無人植保機作為航空施藥機械,體積小,質量輕,不需要跑道可直接起飛,空中施藥,不損傷作物,而且水稻下部葉片著藥較好,有利于防治灰飛虱等病蟲害,是水稻施藥的理想機械。
3.3 多旋翼無人植保機在生產上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對操作人員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在本次試驗中,飛行高度和飛行方向控制不穩定,出現著藥不均勻,有重噴漏噴現象;二是續航能力弱,單次飛防時間不能超過10min,需頻繁更換電池和加藥,費時費工,應簡化操作。使用新型電池或油電混合作為動力,增加空中作業時間,提高作業效率。
[1]黃水金,秦文婧,劉輝.20%氯蟲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應用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5):87-89.
[2]何雄奎.改變我國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嚴重落后的現狀[J].農業工程學報,2004,20(1):13-15.
S642.2
B
1002-0659(2014)04-0004-02
2014-6-25
主要作者簡介:李逸塵(1982-),女,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新藥械引進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