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紅,王學臣
(1.天津市薊縣林業局,天津 301900;2.天津市薊縣植保植檢站,天津 301900)
30%醚菌酯懸浮劑防治番茄早疫病試驗初報
張月紅1,王學臣2
(1.天津市薊縣林業局,天津 301900;2.天津市薊縣植保植檢站,天津 301900)
為了推出安全高效防治番茄早疫病的新藥劑,對醚菌酯30%懸浮劑在番茄田進行田間藥效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在番茄早疫病發生初期用此藥劑進行防治,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隨著施用劑量的增加,防效增加,2種藥劑防治效果達到75.1~85.8%。
30%醚菌酯懸浮劑;番茄早疫??;防治效果
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Ellisetmal-tin) JonesetGrout]是薊縣番茄生產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發生早、范圍廣、為害重的特點。在歷年不同程度發病過程中,輕則引起落葉、落果,嚴重時減產達到50%以上,對番茄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為篩選防治番茄早疫病的有效藥劑,筆者使用醚30%菌酯懸浮劑進行番茄防病田間試驗。通過試驗得知,醚菌酯30%懸浮劑在使用劑量600~900g/hm2(制劑量),對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可以達到75.1~85.8%。
1.1 供試藥劑
試驗使用的供試藥劑為2種30%醚菌酯懸浮劑,生產廠家分別為天津施普樂農藥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和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
1.2 防治對象
番茄早疫病
1.3 試驗處理設計及方法
試驗共設計4個處理,(A)30%醚菌酯懸浮劑600g/hm2(制劑量)。(B)30%醚菌酯懸浮劑750g/hm2(制劑量)。(C)30%醚菌酯懸浮劑900g/hm2(制劑量)。(D)30%醚菌酯懸浮劑750g/hm2(對照藥劑)。(E)清水對照。隨機區組排列,每個處理重復4次,處理區設置間隔,周圍設有保護行。
1.4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安排在天津市薊縣洇溜鎮張進士莊村,試驗地四周均為番茄生產地,各試驗小區栽培條件相同,管理水平一致,灌排方便。試驗地土壤質地為沙壤土,肥力中等偏上,地勢平坦,無雜草覆蓋。
從《論語·子罕》可以看出孔子對“權”的評價:“可以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共學”、“適道”、“立”與“權”是治學的四個不同境界,孔子將權放在較高的的地位。懂得通權達變是尤其重要的。徐向群(2006)將其概括為,孔子的經權思想保持仁、禮的根基不動搖,即在堅持原則性的基礎上,從其所處的時代出發,在特殊情況下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對經進行適當調整,對基本原則變通,進行損益?!懊骱踅涀冎拢缓笾p重之分,可與適權矣。”(《春秋繁露·玉英》)
1.5 施藥時間、次數及噴藥方式
施藥時間為2013年6月4日和6月11日進行,試驗人員使用山東衛士植保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WS-16P型噴霧器,施藥2次。噴霧器操作正常,施藥無偏差。試驗地病情正值番茄早疫病發病初期,發病程度為中等偏輕發生。
1.6 調查內容及方法
在施藥前和末次施藥后10d各調查1次。每小區隨機5點取樣,每點調查2株,每株分上、中、下調查10片葉,以每片葉上的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進行分級。
分級方法:
0級: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6~10%;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1~20%;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21~50%;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0%以上。
1.7 藥效計算方法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計算: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相對級數值)]/ (調查總葉數×9)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
式中:Pt0-處理區藥前病指數;
Pt1-處理區藥后病指數;
CK0-對照區藥前病指數;
CK1-對照區藥后病指數。
使用生物統計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噴藥試驗前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醚菌酯30%懸浮劑防治番茄早疫病試驗前調查
從表1可見,試驗前各處理的平均病指在4.0~4.5之間。

表2 醚菌酯30%懸浮劑防治番茄早疫病試驗效果
噴藥后試驗防治效果見表2。噴藥10d后調查,空白對照區病指達到18.3,其他處理的病情在噴藥后得到不同程度控制。病指在2.4~4.0之間,供試藥劑30%醚菌酯懸浮劑對番茄早疫病的防效隨著藥劑使用劑量的增加而提高,30%醚菌酯懸浮劑各處理最后一次施藥后10d調查防效分別為75.1%、81.1%、85.8%,對照藥劑醚菌酯30%懸浮劑(安徽華星)的防效為80.7%,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顯示,以處理C即供試藥劑30%醚菌酯懸浮劑900g/hm2(制劑量)在防效上顯著好于處理A即供試藥劑醚菌酯30%懸浮劑600g/hm2(制劑量)外,各個處理的防效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0%醚菌酯懸浮劑可以用于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間推薦使用劑量600~900g/hm2兌水450L噴霧使用,掌握好用藥時期,每隔7d左右用藥1次,連續用藥2~3次,可取得較好防效。
由于本試驗只有600~900g/hm2的試驗處理,加大使用藥劑的防效有待繼續研究。
試驗過程中各處理均未見藥害發生。
[1]康立功,許向陽,姜景彬等.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生物學特性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2):23-25.
S642.2
B
1002-0659(2014)04-0006-02
2014-6-25
主要作者簡介:張月紅(1978-),女,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