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英年
“厚德載物”,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狀況是社會時代進步與否的重要標志,影響著一個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可以說,沒有道德,就沒有文明,就談不上和諧。
《周易》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中國古人認為天地最大,包容萬物。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看法,也是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后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
那么究竟什么是“厚德載物”呢?通俗地說,厚德載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順天而動,人應效法地,以厚德寬容待人。所謂“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謂“載物”之“物”,不僅專指萬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德載物”,即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它強調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養,要有寬廣的胸懷,要有宏大的氣度,既容人之短,恕人之過,更要寬厚待人。
德是立身處世之本,無德之人可謂無生。因此,“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養成純潔的道德,培養高尚的德性,就能收獲豐厚的精神,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土地的地勢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取法地,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
有了道德陽光,生命才會輝煌。君子以厚德載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拉長,這便等于延長了生命。如果一個人能將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他人的記憶中,生命自然就加長了。誠如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中國歷史上創辦私學的先行者、第一位職業教師、具有高尚師德的一代宗師孔子憑借自己淵博的知識四處游學,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范,傳播了儒家思想,弘揚了中華文化而名垂青史。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忍辱負重成就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之《史記》而彪炳史冊。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提出“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的選賢擇能主張和不朽詩作《離騷》《天問》《九歌》彰顯了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及文學才華。
因此,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要人們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努力。正所謂孔子自述“發憤忘食,樂而忘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所以說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虛相連,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地一樣寬厚,人生輪回,周而復始,只有不斷地陶冶情操,從“主動積極”起步,時時反思“心路歷程”,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與時俱進,獲得持續升華。貝多芬說:“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之外也是道德”“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和行動者。”人間滄海朝朝變,莫遣佳期更后期。人生的偉業,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行,勤奮、勵志、修身、養性。使自己不斷錘煉,不斷開拓,不斷創新,不斷進取,才能不斷進步,不斷超越,不斷升華!并以此追求人生的精華!
有一種智慧叫做括囊,意思是說謹言慎行,少說話,所謂君子訥于言,貴人話語遲。訥與遲在于對一個人一件事的評價不那么急不擇言。尤其在別人蒙羞之際,訥與遲的評價保全了別人的面子。當然,真正的愚鈍是不明曲直,而厚德乃是明白而又心存良善,以寬懷給別人一個補救的機會。厚德應該是人的本性。厚德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沒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可謂之為“教養”。契訶夫說:“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大地有寬廣的胸懷,所以能納百川,天資始,地資生,天養之,地載之。人要是有自己的主心骨,做事的定向儀,且專一遵守自己的原則,修煉自己的德行,不斷改正惡習,保持謙恭的態度,則萬事大吉,無為而無所不為了!由懵懂少年踏入社會,得先建立立足點,有根基才能有所追求,能穩定才能靜下心來,不至迷茫恍惚飄離不定,有了自己的追求,還要懂得選擇和放棄,用自己的雙眼去抓住最大的趨勢,才能有所經驗,只有經歷風風雨雨才能有所成熟,才能不迷茫,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方法和手段,才能有人助力,冷靜從事,一步一個腳印,靜中帶動,才能穩步前進!
我們不理解或者不懂,是我們的愚昧,會被蒙。要起蒙就得學習,求學是一種修養,不清楚就會去查資料或去請教,這種渴望學習的欲,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直伴隨終老,所以善于探索發現終身學習才是進步的階梯。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只有惑了,才能懂去學習,只有夢想了,才能主動去學習。所以學習不需要別人強加,就像你去商場買東西,只有需要才會買一樣。可有人會說,有的人去買很多自己用不上的東西去顯擺,那也正常,錢總是要花出去的,就像知識淵博的人也會去研究一些旁門左道或民間藝術一樣,有了東西以后也不怕顯擺,有氣有神了,自然也會有度!
如果你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就應該具備不同尋常的素質,不同尋常的志向,不同尋常的毅力和品質。當然你就能采取不同尋常的手段,獲得不同尋常的結果。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分寸的把握上,在剛與柔,動與靜,先與后,主與從,屈與伸,有所為與有所不為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全在微妙之間,在適時、適處、適事、適人的合適之間,在每個人的體驗、感悟和心態之中。非常手段是指可操作性的步驟、措施、方式、方法。要觀自在,時時、處處關照自我在不在。自我迷惑時就是假我當家,就會起妄想、起貪欲、起邪念;就會說錯話、做錯事、走錯路。所以凡事要三思而行。管好自己的身、口、意。身就是行為,口就是言語,意就是念頭、想法。endprint
因而說“厚德載物”有利于培養現代道德人格,保證人生價值的實現。儒家追求“厚德”,這種君子人格所具備的道德品質為現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論范式。道德人格依然寄托著人們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們具有廣博的愛心,有道義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確處理義利關系,要有承擔責任與苦難的勇氣。社會發展表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與否,不僅取決于智力因素,而且還取決于非智力因素,特別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為、成大器者,無不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進取心、自信心等品質。
“厚德載物”督促人們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進個人幸福。儒家強調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視人現實生活的精神維度,主張向內尋求生命的根據和快樂的泉源。儒家許多富有生命力的傳統道德,如正義、誠實、信任、寬厚等等,已構成人們恒久的道德情懷,使人有尊嚴地生活。現實社會中,物質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們領悟到生活不只是為滿足物質享樂而忙碌,還應有精神追求的樂趣。“厚德載物”能夠培養人們的仁愛之心,使人克制物欲、減輕自私自利之心,愛他人、愛社會、愛人類、愛萬物。道德高尚、胸懷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發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載物”的人文特質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厚德載物”作為一種博大的精神素養,它播種的是和諧的種子。“厚德”強調個人內在道德修養,對構建和諧社會有其獨特的意義。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現實中,如果我們注重自我修養,在人際互動中約束個人行為,減少人際摩擦,化解人際交往中的緊張與沖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身處多元化、多樣性的社會,應懂得“求同存異、包容共濟”,商品經濟的發展強化了人們的競爭意識,但這并不排除道德領域中的寬容、寬厚。
或許我們曾經彷徨,或許我們曾經困惑,但是先賢們高尚的靈魂宛如燈塔一般照耀著我們前行的路,孔子云:“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使我們明白了什么是“三達德”。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博愛”。莊子云:“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圣人貴精。”使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價值”。老子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使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勝利”。中華泱泱五千年,或許有很多能工巧技早已失傳,或許有很多珍寶文物也已流失。但是先賢們的精神卻從未就此斷絕。大愛無疆,厚德載物,平凡之中顯高貴,持久之中見博大。這才是整個中華的脊梁,這樣的厚德必將承載整個世界。
我們常說“天道酬勤”,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獲,只要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那么付出的努力就算現在沒有看到直接的收益,將來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天”指“上天”,“道”指“規律”,“天道”即“天意”,可以引申為客觀的規律;“酬”為“實現志愿”,即酬答、回報,“勤”為“勤奮”。勤奮的人會得到更多的回報,上天會實現勤勞人的志愿。是君子就能坦蕩蕩,自強不息,剛毅堅卓,發憤圖強,胸懷像大地一樣廣闊,美德無邊,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天道酬勤、厚德載物是古訓,也是君子奉行之道。機遇總是青睞那些刻苦勤學的人,使他們完成志愿,也是“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的真實寫照。王羲之自幼勤學苦練書法成為著名書法家;匡衡借光讀書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茶圣陸羽牛背練字寫出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茶葉的《茶經》;愛書如命的高爾基在苦難中讀書成為舉世聞名的作家。“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人世沉浮如電光火石,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天才使你如虎添翼,勤奮使你贏得一切。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往往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四射、人中豪杰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勤勤懇懇、勞作不息、埋頭苦干的人。只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智慧碩果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夢想是多么的璀璨;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不想辛苦的人一定平庸,不想付出的人一定平庸,不想有所作為的人一定平庸。苦難是成功途中的考驗;是成功途中的歷練;是成功途中的先驅。怯懦的人必然在苦難中被淘汰,必然看不到成功的曙光,必然看不到人生的輝煌。要謹記:癡思長繩系日,須知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厚德載物,卓越的成功與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而增厚美德以容載萬物應該成為我們崇高的精神追求。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天籟神韻的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浸潤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無論是孔子竭力推行的“仁義禮智信”,還是孟子強調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或者是墨子提倡的“兼愛”“非攻”“節用”“尚同”都是我們每個人自幼耳熟能詳、出口成誦的。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賦予了我們深刻的內涵。記得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中曾經寫過這樣的句子:“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與幸福者?”現在,我們所面對的時代不再是過去的戰火紛飛,而是繁榮、安定,幾乎不需要我們隨時準備著拋頭顱、灑熱血,那么,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可以躺在先烈的功勞簿上歌舞升平、止步不前了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是我們最先觸碰時代的前沿,也是我們,心跳和著民族的脈搏,“自強不息,立志成才,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復興而奮斗”是新的歷史時期賦予我們的責任。
厚德是誠懇,是表里如一,是言行一致,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是一種高尚精神的體現,是對生命意義的一種實實在在的闡釋。厚德是寬容,是一顆仁慈的心,是一種博愛的情,是一種謙和的儀態,是一種雍容的大度,是一種富于包容的心緒。
厚德猶如早春的和風、酷夏的樹陰、中秋的細雨、深冬的斜陽,無論作為人品還是作為德性都能打動人。厚德讓人信賴,讓人踏實,讓人熨帖,讓人感動。作為朋友,可交;作為同學,可信;作為老師,可敬;作為領導,可從;作為下屬,可用。
厚德是人際交往的基石,厚德是經得起考驗的品格,厚德是不入俗流的清荷,厚德是不求奇巧的憨傻,厚德是不知厚德為何物的一種人的本性,厚德是河水深層的激流,厚德是初春的斜陽和和煦的暖風,厚德是對生命意義的一種實實在在的闡釋。厚德就是問心的無愧、忘我的奉獻,能夠給予他人幫助,帶給他人快樂,收獲一份欣慰。厚德人就是遇到愛你的人,學會感恩;遇到你愛的人,學會付出。厚德人就是遇到你恨的人,學會原諒;遇到恨你的人,學會道歉。厚德人就是遇到欣賞你的人,學會感激;遇到你欣賞的人,學會贊美。厚德人就是遇到嫉妒你的人,學會低調;遇到你嫉妒的人,學會轉化。厚德人就是遇到不懂你的人,學會溝通;遇到你不懂的人,學會請教。在今天的社會沙漠里,厚德就如一汪甘甜的清泉。厚德是美德,做人厚德,厚德做人,幸福并快樂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