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沙沙
2013年,被很多業內人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正式提出要“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無論是百姓熟悉的第三方支付,還是橫空出世的各種“寶”,抑或緊密相隨的眾籌模式,都在概念寬泛的“金融創新”中找到了一席之地。其中,P2P網絡借貸因其顯著的普惠特點,逐漸成為受人的行業,并在風潮中野蠻生長。
然而,風險防控與創新相伴而來,這場邊界模糊的貨幣戰爭也引來一片質疑。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就曾警示,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存在著非法集資的影子。
頻發的亂象引起了金融界和學術界的關注,在今年1月的深圳“兩會”上,首次有代表和委員專門提交關于P2P網貸行業的提案和建議。
“屌絲”逆襲
P2P的發展環境是在兩端剛性需求的訴求下,一端是有融資、借款需求的小微企業或個人,一端是有理財需求的白領。
“我們的定位就是“屌絲”,單筆金額只有一萬塊錢,甚至最小3000塊一筆的貸款也能賺到錢。”在拍拍貸CEO張俊看來,公司2013年度成交額突破10億元,詮釋了屌絲的逆襲。
張俊向《民生周刊》記者介紹到,2007年上線的拍拍貸是我國首家純信用無擔保網絡借貸平臺,采用純線上模式,即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在網絡平臺上直接對接。“嚴格上說是金融借貸交易中介,不涉及用戶交易過程。公司采用自用資金和用戶資金分開管理的方式。”
而拍拍貸采用的純線上運營方式只是P2P的模式之一。作為一個舶來品,在進入中國后,P2P也逐漸偏離了最初的定位。
例如,宜信以線下為主,模式為債權轉讓;人人貸則是線上線下相結合;有利網、人人聚財則在線上挖掘出資方,線下采取與多家小貸公司合作的模式,并由小貸公司做擔保。
在“無監管部門、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準則”的“三無”背景下,P2P迎來了瘋狂生長。它們的名稱各異,服務內容各異。
據網貸之家統計,2013年P2P網貸行業總成交量為1058億元,貸款存量268億元,平臺數量在800家左右,出借人超過20萬人,從地區來看,廣東、浙江等經濟發達大省的網貸平臺數量最多。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不少從事互聯網金融的企業以小額貸款公司、財務公司、投資咨詢公司、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等形式存在,但其開展的業務“名不副實”,超越了業務范疇。
對于這些模式演義,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曾直言,“嫁接了其他的服務,包括擔保、理財等服務”。
風險顯現
“風險控制是P2P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張俊說道,在高速增長、行業整體規模達到百億級之時,P2P行業未來發展也讓人隱憂。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曾透露,市場中存在著許多的投機投資者,在P2P平臺上線后立即投入資金,完成一筆交易后立即提款去投資另外一個平臺,“急著投資、急著兌付”使得資金運作呈現不健康的狀態,加劇了倒閉情況。
同時,許多公司以“圈錢”為目的進入該行業,短期“斂財”后便逃之夭夭。例如,2013年10月15日剛上線的網貸平臺福翔創投開業不到三天,老板便跑路,創下了網貸最短“跑路史”。
據媒體統計,2013年,出現提現困難、經營困難,甚至詐騙跑路的P2P平臺,超過70家,涉及金額12億元。眾多跑路事件反映出P2P的尷尬地位。
張俊談到了企業發展的彷徨,“互聯網金融發展雖然很熱,但是在企業、政府、研究機構等之間存在不小的鴻溝,由于之前處于不同區間,信息交流不暢,互相了解有限,難以達成協作,導致出現企業不知道未來監管趨勢,監管摸不準具體問題。”
針對這些亂象和業內的呼聲,今年,在深圳市“兩會”期間就首現P2P網貸“第一提案”。
深圳市市政協委員葉文學、深圳市市人大代表呂成剛分別形成了《關于規范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的提案》、《關于在深圳市率先立法規范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加強監管的建議》。他們從立法層面,建議P2P行業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事實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很早就開始關注互聯網金融。他曾在2012年以提案形式表示出對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速良莠不齊、流動資金數額巨大等問題的擔憂。
“金融創新應該支持,但是要充分考慮到風險。”賀強還向《民生周刊》提到大數據支撐的重要性,“有一些網上貸款公司沒有阿里巴巴、百度等大數據支撐,搞不好貸款,借款收不回來,那么形成連鎖反應,鏈條一斷風險很大。”
“規則“亟待確立
2013年底,由銀監會牽頭的九部委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上,P2P與民間借貸、私募股權領域非法集資等一同被列為須高度關注的六大風險領域。不可忽視的是,P2P行業的現象令業界對加強行業監管呼聲日高,引發了高層的高度關注。
有消息稱,去年央行就曾對P2P借貸平臺進行過集中調研,從召開座談會到向各家P2P平臺發放調查問卷,全面“摸底”整個P2P行業。
2013年8月,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公開表示,P2P如果做成線下,脫離了平臺操作功能,也就會演變成資金池,就會演變出在結構、期限上或信用上的轉換功能,進入大意范疇的影子銀行。“有兩個底線是不能碰、不能擊穿的:一個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個是非法集資。”
2013年12月,央行下屬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牽頭,與75家機構共同成立了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其中包括10家P2P機構。這家明顯帶有官方背景的自律組織,被認為是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最高水準的行業自律機構。
“這應該是第一個真正的監管部門參與的行業組織。我們看到了多年來和監管機構溝通后的成果。”張俊說道,“在沒有明確的監管和法律法規出臺前,現階段整個行業還是要依賴于行業自身的自律以及行業組織的規范。”
談及監管的未來,他認為如果說2013年央行等監管機構對P2P尚處于摸底的階段,2014年也許會有相關的判斷成果出現。
同時,他建議,“政府作為最大最全的信息資源擁有者,應該打破部門間的壁壘,提倡政府內部的權限內信息共享和查詢,建立可供企業查詢的綜合性信息平臺,將信息資源轉化為生產力。有效的信息共享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適度的信息查詢可以促進商業成本的降低和經濟運行的速度。”
資料鏈接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在闡述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時,提出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
2013年12月3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其會員單位涉及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綜合性金融集團、互聯網公司、支付清算、P2P網絡借貸平臺等多個領域的75家機構。
2014年2月13日,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召開,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支持促進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