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沙沙
“在福利制度缺乏的情形下,兒童保護客觀上沒有辦法落實,兒童立法的缺陷已經相當突出。”
近一個時期以來,多種類型的兒童受侵害事件頻繁發生,引起社會震動。兒童保護是兒童福利的重要內容,如果兒童福利制度建設長期滯后,各種惡性兒童受侵害事件將無法避免。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兒童福利研究課題組提出《關于加快兒童福利制度建設的建議》:盡快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主持制定《兒童福利法》,調整兒童福利的國家行政管理體系,推進建立全面普惠型兒童福利政策體系,將兒童福利發展納入國家基本規劃。
北師大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華俊表示,我國建立較為系統的兒童福利制度的條件已經成熟。“2012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基本確立。”
他建議,《兒童福利法》應該重點解決體制、機構、基礎設施和財政預算等問題。“這些基本問題,在政府條例中很難解決。在福利制度缺乏的情形下,兒童保護客觀上沒有辦法落實,兒童立法的缺陷已經相當突出。”
目前,我國缺乏系統的兒童保護制度,《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雖均有涉及,但并不系統,也沒有建立對受虐兒童的替代性監護制度。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兒童部研究員張柳發現,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屬于國家的最高兒童事務協調機構,但這一機構的辦公室設在全國婦聯,行政職能則由人民團體履行。
針對這一尷尬處境,她建議改革這一傳統管理體制,建立起國家兒童福利局或者較大的部委,如家庭與兒童事務部等,實現較大幅度的行政職能調整。
同時,建議與國家五年規劃體制相一致,由國家規劃部門牽頭,制定能夠促成投入的《中國兒童事業發展五年規劃》,從而在資金體制上真正得以保障。同時,與兒童福利相關的人員、設施、項目都需要大力發展。
“我國每10年發布一個《中國兒童發展綱要》已成為慣例。但是,如果看財政投入規劃,其中對兒童事業的投入則相當不足。”
張柳說,2011年,全國共有397個兒童收養機構,年末職工人數為10267人,而年末在院人數為44567人。職工人數與在院人數的比例為1:4.3,其中職工人數中還包括行政人員,因此保育人員會更少。而在其他國家,養育孤殘兒童的保育人員與兒童之比至少應該是2:1。由于缺乏保育人員,許多兒童福利院一個保育人員需要照顧十多個甚至更多的孤殘兒童。
此外,課題組強調,應推進全面普惠型兒童福利政策體系的建立,迅速健全兒童大病救助機制,使全國所有兒童看病不再擔憂;營養午餐制度應該在全國范圍內的小學普及;建立重殘兒童津貼制度等。
近年來,兒童福利已經有不少進展,尤其是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津貼的建立,在全社會引起良好反應。但是,不少政策的設計存在邊緣性空白,結果造成新的矛盾。因此,需要確定普惠型兒童福利政策的基本方向,確立普惠型的兒童福利體系。
“中央財政每年投入孤兒津貼25億元,已經覆蓋59萬多人。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標準偏高,政策偏嚴。我國嚴格規定補貼對象是‘雙孤’,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基層法庭出具父母死亡證明。”高華俊說,可以擴大孤兒津貼發放范圍,如重殘家庭子女、服刑人員子女和農村大量存在的“爹死娘嫁后由爺爺奶奶撫養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