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袁 曜 孫 莉 葛紅衛 戴 云 修冰水
1.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北京100088;2.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100036
北京市無償獻血人群梅毒抗體篩查結果調查
張 莉1袁 曜1孫 莉1葛紅衛1戴 云1修冰水2▲
1.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北京100088;2.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100036
目的了解北京市區無償獻血者梅毒傳染指標流行情況,為無償獻血的招募策略調整提供依據。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無償獻血者抗梅毒螺旋體的檢測結果,按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獻血方式、獻血組織形式進行分層,回顧性調查分析各層5年間的整體情況。結果2007~2011年5年間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1 065 177人次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篩查陽性者4923例,陽性率為0.462%;女性的陽性篩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體陽性檢出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不同年齡層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種職業獻血人群的陽性率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合格率排序為農民>其他>工人>職員>學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獻血形式以及不同獻血組織形式獻血人群的檢測結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機采項目的抗梅毒螺旋體檢測陽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陽性率最高。結論獻血者選擇過程的質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環節,根據本地獻血人群的特點,應選擇低危的、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年輕人和學生,積極引導他們成為固定獻血者。同時,提高檢測效能進一步保證血液安全。
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篩查;招募策略
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是我國《獻血法》明確規定輸用血液前必檢的病原體。數據顯示,北京市2006~2010年梅毒的感染率為0.025%[1]。為了解北京市無償獻血者中梅毒的分布現狀,本研究選擇北京城區2007~2011年5年期間無償獻血者梅毒感染標志物的篩查結果,詳細分析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以及不同獻血方式、不同組織形式獻血人群中梅毒抗體的流行情況,旨在做好獻血人群的質量控制,進而為建立一支較為固定的低傳染性無償獻血者隊伍提供依據。現將調查情況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回溯性橫斷面研究,對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共1 065 177人次無償獻血者血液標本的抗-TP酶聯免疫分析(EIA)雙試劑復檢結果進行分析。其中,個人無償獻血者、團體無償獻血者和家庭互助獻血者占全人群的比例分別為86.2%、11.6%和2.2%。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標本都是該自然年度獨立的、唯一的標本,對于重復獻血的陰性血源,只選取最后一次篩查信息。倫理學問題:本研究僅涉及無償獻血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以及獻血方式等,不采集無償獻血者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涉及個人隱私的內容;僅就上述研究涉及的信息亦單獨保密性保存。
1.2 方法
1.2.1 標本采集EIA標本收集在含肝素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中(日本積水),標本于采集后4~6 h之內完成離心步驟,置4℃冰箱保存備用。
1.2.2 檢測試劑與儀器檢測試劑:梅毒抗體EIA試劑(北京萬泰、北京金豪、北京GBI),均為中國藥品生物檢定所批檢合格產品,且在有效期內使用。檢測儀器:前處理:RSP 200全自動加樣器(瑞士帝肯),HAMALTON Star全自動加樣設備(瑞士漢密爾頓);后處理:全自動酶免分析系統FAME micro lab 24/20(瑞士漢密爾頓)。
1.2.3 檢測及判定方法每份血清學標本同時用2個廠家的梅毒EIA試劑各檢測1次,標本S/Co>1判定為陽性;本統計中,將抗-TP雙試劑篩查結果均為陽性者確定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獻血人群梅毒流行情況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2007~2011年1 065177人次無償獻血者復檢標本中抗-TP不合格率為0.462%(4923/1 065 177)。自2009年無償獻血者梅毒陽性檢出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見表1。
2.2 不同性別、年齡人群梅毒感染情況分布
2007~2011年女性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7.843,P<0.05)。見表2。
對獻血人群進行年齡分組,各年齡組均有梅毒感染,不同年齡段無償獻血人群梅毒感染率顯著不同,18~<30歲年齡段的抗-TP陽性檢出率為0.29%,≥40歲年齡段為1.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2007~2011年北京血液中心抗-TP篩查陽性情況[n(%)]

表2 不同性別無償獻血者抗-TP檢測結果

表3 不同年齡無償獻血者抗-TP的檢測結果
2.3 不同職業和文化程度人群梅毒感染情況分布
參照相關職業劃分指導結合本中心獻血人群的實際,將獻血人群分為工人、農民、學生、職員和其他人群,各職業間梅毒陽性不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農民和其他組感染率較高,學生感染率最低。見表4。
文化程度越高梅毒感染率越低,高中以下人群感染率最高,不同文化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不同職業無償獻血者抗-TP檢測結果
2.4 不同采血方式和獻血組織形式梅毒感染情況分布
機采抗-TP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全血(P<0.05),見表6。

表5 不同文化程度無償獻血者抗-TP檢測結果
家庭互助獻血者的梅毒陽性檢出率與無償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6 不同采血方式無償獻血者抗-TP檢測結果

表7 不同獻血組織形式無償獻血者抗-TP檢測結果
2.5 不同采血方式各組獻血者抗-TP陽性結果分析
本文分別分析了機采中男性和女性的抗-TP陽性檢出率(表8),不同年齡階段、職業和文化程度獻血者機采和全血兩種采血方式中抗-TP檢出的情況(表9~11)。

表8 機采中不同性別抗-TP陽性檢出情況

表9 不同年齡機采和全血抗-TP陽性檢出情況
由梅毒螺旋體傳染引起的梅毒除性傳播、母嬰傳播外,還可經血液傳播,特別是輸入帶有梅毒螺旋體而又未經4℃冷藏保存3 d以上的新鮮血液及其制品。因此,調查梅毒傳染指標在獻血人群中的分布,可明確健康低危獻血者的主要來源,有利于優化招募策略,進而從源頭阻止梅毒經血液傳播,保證安全的血液供應。
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2007~2011年抗-TP檢測陽性率比較國內其他省市處于較低水平,與大連、紹興、臨滄等報道相當[2-4],遠遠低于廣西南寧、百色及北海等沿海城市及福建南平的報道[5-8];但比西安、洛陽檢出率高很多[9-10]。5年間,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抗-TP的陽性檢出率呈現先降低再升高的趨勢(表1),2009年陽性檢出率最低,為0.413%;這是由于2009年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將RSP加樣儀更換為漢密爾頓全自動加樣設備,有效避免了強陽性樣本的加樣拖帶,使標本的檢測結果更真實可靠。因此,2009年以及之后2年的數據更能反映北京市區獻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的真實情況。

表10 不同職業機采和全血抗-TP陽性檢出情況

表11 不同文化程度機采和全血抗-TP陽性檢出情況
2007~2011年不同性別、年齡、職業以及文化程度無償獻血者的抗-TP陽性檢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獻血人群的抗-TP陽性檢出率高于男性(表2)。這與洛陽[10]、南平[8]地區的報道類似,但與南寧[5]、蘭州[11]地區的情況相反,可能與當地梅毒在不同性別獻血人群中的流行狀況相關???TP陽性的女性主要集中在年齡“≥40歲”、“農民”和“其他”人群以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本調查結果與徐敏等[1]的結論不同,其報道2006~2010年北京市梅毒感染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大于女性;但與蔣貴英[12]關于北京市懷柔區2005~2010年期間梅毒的性別和職業分布一致,蒲榮等[13]也報道東莞某醫院9900例梅毒患者中女性比例大于男性[13]。
本研究顯示,梅毒的陽性檢出率隨著獻血人群年齡的增加而上升,30歲以下人群的陽性率相對比較低(表3),這與南平[8]等地報道相似。在調查涉及的5種職業獻血者中,農民群體抗-TP的攜帶率居5種職業人群之首,為0.65%(表4),類似情況南寧[5]等地亦有報道,其次為“其他”人群,這很可能由于部分高危人群意圖通過獻血達到檢查身體的目的而造成;學生群體抗-TP陽性檢出率最低。
本研究顯示,高中以下人群抗-TP陽性檢出率最高(表5),南寧、洛陽以及東莞地區均有類似報道[5,10,13]。隨著學歷提高,抗-TP陽性率表現為下降趨勢。這可能由于學歷層次較低人群欠缺足夠的自身保護知識和/或自身保護意識淡薄造成的。
本研究顯示,機采的抗-TP檢測陽性率高于全血結果,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6)。5年間機采的男性抗-TP陽性率為0.57%(301/52 857),女性為0.35%(51/14 496),不同性別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個年齡組兩種采血方式之間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P<0.05),20歲以下和20~<30歲獻血人群的機采抗-TP陽性率明顯高于全血,機采/全血分別為0.4%/0.2%、0.4%/0.3%;學生、職員和其他人群的機采陽性率高于全血,分別為0.26%/0.17%,0.67%/ 0.42%、0.78%/0.61%;“高中以下”和“高中、中?!鲍I血人群的機采抗-TP檢測陽性率亦高于全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8~11)。上述現象可能由于男性的不良社會活動種類普遍多于女性,因而感染梅毒的概率更高。18~<30歲機采獻血人群的梅毒抗體陽性檢出率偏高側面反映了社會的開放對精力充沛的年青人的誘惑,而學生和大部分公司職員往往多為這個年齡階段的獻血者,這提示在機采過程中,應加強對該年齡段無償獻血者梅毒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他們做好自我排查。
本研究顯示,“家庭互助”的抗-TP陽性檢出率高于“團體無償”和“個人無償”(P<0.05)(表7)。這可能與獻血的動機和目的不同有關,一些攜帶梅毒病原體的親友迫于親情壓力“不得不”獻血;另有家庭求助于有償獻血者,后者的身體健康狀況往往很難保證。
綜合以上分析,在采血過程中一方面應加強獻血前保密性征詢,切實敦促獻血者進行自我評估和排查,另一方面將獻血前的篩查工作切實做到實處,如在采血前增加梅毒的快速篩查;其次,檢測試劑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的提高對降低檢測的假陽性率十分重要[14-17];第三,采取可行的措施科學、持續地宣傳獻血安全知識,發展更多的固定無償獻血者是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途徑。
[1]徐敏,王玉琴,栗曉虹,等.2006-2010年北京市梅毒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3,19(1):50-53.
[2]陳輝.2008-2010大連地區無償獻血人群中梅毒感染分布情況分析[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1,22(5):106.
[3]朱守兵,傅立強,李素娥,等.紹興地區2006~2010年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7):572-573.
[4]王愛瓊.臨滄市無償獻血者梅毒感染情況調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8(19):2383-2384.
[5]陸祝選,覃水慶.南寧市2005~2009年無償獻血人群梅毒感染情況調查[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1,13(2):151-153.
[6]李鎣玲.2006~2009年百色市無償獻血者血清梅毒檢出率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10):914-915.
[7]黃聰,孫家志,譚瑞瓊.廣西沿海地區無償獻血者梅毒陽性率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6):499-500.
[8]梁俊,魏蘭華,鄧金枝,等.南平市無償獻血人群梅毒感染情況調查[J].福建醫藥雜志,2013,(1):145-146.
[9]陳要臻,陳晨,王燕寧.西安地區2006~2010年無償獻血者梅毒感染狀況調查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1,32(5):355-357.
[10]肖鯤,朱麗莉,呂素梅,等.洛陽市無償獻血者梅毒抗體檢測陽性情況分析[J].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版,2013,(2):256-257.
[11]張玉春,潘登,周克禮,等.蘭州地區無償獻血者梅毒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2):470-471.
[12]蔣貴英.北京市懷柔區2005-2010年梅毒流行病學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1,27(17):1985-1987.
[13]蒲榮,盧自當,黃道蘭,等.梅毒9900例患者流行病學及血清學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1):38-39.
[14]柴銀柱,張俊強,宋玉平,等.綜合醫院HIV抗體和梅毒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3,22(1):36-39.
[15]蔣銀,王紅華,馮婭萍,等.三種梅毒血清學試驗在梅毒診斷中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性科學,2013,22(11):40-42.
[16]賀斌,陳劍,程金山,等.3種不同方法檢測梅毒的結果比較[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9):108,143.
[17]俞鶯,袁波.梅毒螺旋體IgM抗體在梅毒血清固定中的應用[J].中國性科學,2013,22(11):33-36.
Epidem 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yphilis antibody screening results of Beijing non-rem unerated donors
ZHANG Li1YUAN Yao1SUN Li1GE Hongwei1DAIYun1XIU Bingshui2▲
1.Beiji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Beijing 100088,China;2.Basic Medical Institute,Military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6,China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cruiting strategy adjustment by analyzing the epidemiological status of syphilis infection of unpaid blood donors in Beijing downtown.M ethods Anti-TP test results of unpaid blood donor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hierarchical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gender,age,occupation,educational level,blood donation and organization way of blood donation on these results during 1 January 2007 to 31 December 2011 in Beijing Red Cross Blood Center.Results 4923 cases of positive anti-TPwere screened that accounted for 0.462%in all the 1 065 177 non-remunerated donors.Positive screening rate of female wasmore than male(χ2= 27.84,P<0.05);and itwas grown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gradually,which had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ges(P<0.05);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five professional blood donation population(P<0.05),they were farmers>others>workers>staff>students in order;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lso existed in the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cultural levels donors","donation type"and"blood donation organizations form"(P<0.05);"under high school group"and"family replacement blood donation"won the top in apheresis.Conclusion Selecting low risk,high cultural level of young people and students and encourage them to become regular blood donors as far as possible should b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cruitment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local blood donation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blood screen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in further.
Non-remunerated donors;Syphilis;Antibody screening;Recruiting strategy
R759.1
A
1673-7210(2014)08(b)-0094-04
2014-05-03本文編輯:程銘)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編號2013ZX10004-803);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基金資助課題(編號BRCBC-2012-010)。
張莉(1975.2-),女,漢族,博士,主要從事核酸檢測工作。
▲通訊作者